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海洲 《新财经》2006,(12):66-67
大型国企实现整体上市,是今年国家定下的一件大事。可以预见,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整体上市乃大势所趋,将成为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朱金福 《上海国资》2006,(11):14-15
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及上海两地同步上市,总发售股数约484亿股份,融资金额1500亿港元,是全球有史以来融资规模最庞大的招股活动。而截至10月31日,1401家披露2006年第三季度报告的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157.5亿元,比去年同期绝对增长了约387亿元。这一异常增长的数据也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分析家认为,随着今年中行与工行等大型国企的A股上市,中国的资本市场蓝筹时代已真正到来。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10,(10):6-6
在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国企整体上市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的轰动效应了。但锦江国际集团的整体上市仍然吸引了不少眼球。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广州大力推进国企改制上市工作,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显著、产品技术含量高的国有上市后备企业,形成了“梯次推进”的局面,但广州国企利用资本市场还存在“不够强”、“不够多”、“不活跃”、“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切实采取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援。  相似文献   

5.
邵霖 《新财经》2004,(5):112-114
中国人寿和人保财险的案例是所有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缩影’,浓缩着国情、历史与现实的冲突,中行、建行则面临更多更大的考验,因为它们的问题较中国人寿更加难以解决。可是,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热潮才刚刚开始,而且这次热潮与以往很是不同  相似文献   

6.
单俊葆 《上海国资》2011,(12):27-28
从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国企整体上市情况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过去谈整体上市,很多还是一个集团有一个单一的上市公司,只是做部分的上市,然后逐渐把一些好起来的东西加装进去。而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说国企整体上市好做的都已经做了,后面要做的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7.
周诚 《中国经贸》2011,(16):96-97
交叉上市对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从市场互动机制和竞争者反应机制两方面展开。市场互动机制又可分为风险分散机制、流动性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竞争者反应机制主要研究交叉上市对母国市场同行业公司的影响。国内的学者就交叉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开展了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大都是国有大型企业,融资额度高,对我国资本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交叉上市公司不断增多,交叉上市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这方面的研究值得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可谓是饱蘸浓彩的一笔。而在我国市场上,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拿出精良资产到海外上市也逐渐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亮点。其实,中国国企海外上市的历史由来已久。1990年,中信泰富在香港买壳上市,由此掀开了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的第一页。而后十几年间,相继又有近百家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国民经济在2000年出现了重大转折,经济增长速度回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企效益明显改善以及社会经济预期向好等。然而在整个经济世界里,仍然是喜忧参半,这些事件与潮流,在世纪之交的一年里,告诉了我们很多!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 2000年中国资本市场惊涛骇浪不断,这一年里,几乎所有业内大变革都与资本市场有所关联。 国企巨头频敲国际门 中国联通、石油、石化等国企巨头纷纷主动出击,在香港、纽约寻求资本市场突破。11月13日中国主要的海上原油生产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上市计划书…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资》2013,(9):5-5
随着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和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推进,实施市值法的条件日渐成熟。在国际资本市场,市值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意义巨大,其意味着综合实力和战略资源。但就国内A股市场来说,一直以来,市值的概念显得较为虚无。但自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实现全流通以来,市值管理才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全流通后股价和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财富有了天生的紧密联系。如何进行市值管理,也成为出资人管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继去年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之后,今年2月底中海油的股票又在纽约、香港同时上市。而同时,中国电信、中国银行、中国网通也在积极筹备,准备于年内进军海外资本市场。诚然,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在筹集大量外资的同时,将国有企业置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制和融资”的双重目标。但笔认为,国企海外上市一定要谨慎,口子不宜开得过快、过大,否则极易出现短期化行为,最终影响到企业乃至国家的深层改革。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重庆市在改革国有投融资体制、构建国有资本营运平台等国资改革方面,动作频频,成效显著。最近,重庆市政府要求在2008年以前实现10家大型国企集团整体上市,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创造条件再推动10多家国企集团逐步整体上市。重庆市还提出,要以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为突破口,创新国资监管模式。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黄奇帆。  相似文献   

13.
海外上市:中国股市不堪承受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底,我国在海外上市股票市值接近国内股市流通市值的两倍,虽然海外上市企业家数占国内上市公司总数不到20%,但海外上市企业大多为优质的大型企业。大量优质企业的流失,将使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质量水准下移,投资者也会远离国内资本市场,导致资本市场萎缩并逐步丧失资源配置功能。本文分析了企业海外上市的"推"和"拉"两方面的因素,并就改变中国资本市场边缘化态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政泉控股的举报资料中,方正集团原CEO李友是"靶心"。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李友是"资本江湖的浪里白条"、方正集团改制后的实际控制人。在李友自己看来,他是方正集团的"保姆"。公开资料显示,李友1986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业会计系,曾在国家审计机关任职数年,主持或参与过40余家大型国企的审计和推荐上市工作,深谙资本游戏。上世纪90年代,李友与"资本大鳄"、健力宝创始人张海合作,先后成立多家公司,征战资本市场,屡有大手笔。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改革已行之有年,成效也不可谓不大.尤其是近10年来,一些大型乃至特大型国企陆续改制上市.不久前,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经济学人峰会上就表示,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主要为国企和家族企业.与此同时,国企的经营状况大为改善,甚至出现空前的赚钱效应——至于是不是绝后,现在难下断言.这些似乎正是国企改革成效显著的绝妙注脚.  相似文献   

16.
蔡亮 《产权导刊》2013,(4):8-10
近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新一轮裁员风潮引起公司上下极大恐慌,这个打着"大国企"烙印的国内投行大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服软",正矮下身段"觅食",寻找市场机会。风光不再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在国内投行界一贯以老大自居,他是亲手把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送上股市的"红娘"。自1997年中国大型国企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以来,中金公司在日本以外亚洲地区的首次公开发行、中国公司海外首次公开发行以及中国公司海外融资累计总  相似文献   

17.
潘新平 《产权导刊》2003,(12):39-41
近年来,深圳市国企改革步子加大,陆续进行了五大国企招标,国企的内部16家改制,三年来退出放小国企约100家.2003年,在深圳市产权交易中心共完成企业转让交易近120宗,现金交易额达124.8亿元.目前,深圳的国企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大,国有存量资产量已经很少,因此,深圳产权交易市场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化优势和资本市场优势,进行产权交易发展战略的调整,实现内外两个方向的业务拓展,外要承接国际资本,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的桥头堡,内要服务于全国产权交易市场,服务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8.
SPAC 中小企业上市“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更多地是为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服务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资本,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是IPO、APO之后更适合国内中小企业的海外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林瑾 《新财经》2006,(12):96-97
随着工行发行的A、H股分别在上证所和香港联交所顺利挂牌交易,管理层开始重拾大型国企回归A股的信心,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大型国企选择A+H上市将是未来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各国金融管制的逐渐放松,国际资本流动日趋自由化,各国上市公司寻求到国际资本市场海外上市的现象也与日俱增。在持续的海外上市热潮中,一大批中国优质企业也在海外上市。在各国公司海外上市现象不断涌现的同时,对这一国际资本市场新现象的研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