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冼雪琳  马兴德 《特区经济》2013,(12):185-187
发展文化产业需完善投资和融资体系,实现文化产业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本文通过分析建设银行在深港两地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状况,提出商业银行与文化产业金融对接的建议:创建"债权投资与股权投资双轨并行"的投贷联动模式;构建和完善文化资产价值担保和评估制度;借助金融创新打通个人向文化企业直接投资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具有高资本密集特性,资本融通的有效性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我国文化产业引入资产支持证券(A B S)模式势在必行.本文在阐述国外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经验的基础上,从法律制度存在空白、税赋政策体系不完整和难以全面反映会计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目前试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文章建议应重视和加快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工作、完善文化资产价值评估制度、加强资产证券化的评级机制建设、借鉴国外文化产业A B S的发行模式,实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拓展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金融之路在哪儿?主要分为以下四个要点: 一是,中国文化金融的兴起及发展意义.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与金融的联姻可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眼下文化金融既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也是投资行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上海在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上面的积极探索,依托机构创新、产品创新、自贸试验区创新等各类金融创新作为支撑,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断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上海正大力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已汇集了国内外文化产业各类要素资源,文化金融对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有机结合,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4.
金融不良资产的本质是配置不当的经济资源,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是其天然属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是一个价值发现与价值实现的过程,而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行为就是价值发现的过程,能否对金融不良资产给出一个合理的定价,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金融不良资产能否成功处置。中国的金融不良资产市场是一个市场条件不完全的市场,卖方对金融不良资产定价起着主导作用。该文针对债权类、股权类、实物类资产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定价模型,并通过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案例分析来说明定价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体系 作为种相当成熟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区别于其他资产运营方式的本质特点.在该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也可称作核心原理的是被证券化资产(基础资产)的价值评估和现金流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国有资产评估是保障资产公允定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历来是国资监管的重点。其中,针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国务院国资委于2005年出台《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12号令”)规范,而对于国有金融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的资产评估,财政部出台《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规范,本文将以常用的12号令作为主要讨论对象。  相似文献   

7.
徐豪 《中国报道》2014,(6):88-89
将单纯的政府扶持转化为市场行为,文化金融的精彩就会有无限可能。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财政资金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我国文化产业“白富美”与金融“高富帅”已经牵手多年,却没见得进一步碰撞出火化,北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看似有些困难。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区别于其他资产运营方式的本质特点。在该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也可称作核心原理的是被证券化资产(基础资产)的价值评估和现金流分析。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是构建文化品牌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对于蔚县剪纸文化产业文化价值的评估与构建,应该积极保护、传承,巩固原有民间文化环境,同时积极探索民间文化产业生态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研究综述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是指资产评估结果的价值属性及其表现形式。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在资产评估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国内外评估界对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认识和表述各有不同,甚至差别很大。目前国内外比较趋同的观点是将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区分为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这种分类对推动资产评估实务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