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县级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拨付相关款项给县级政府及其附属单位、机构,用于支持某项事业的发展.一般来说,专项资金在扶持农业、林业、牧业、商业等各个领域发挥有效作用.本文以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现状,接着对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总结,最后进一步提出有效提高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县级专项资金管理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效益方面提出了几点改革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宝丰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现状和作用,指出了这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财政专项资金的不断投入,财政部门对此监管的力度也随之增加,促使专项资金规范、高效运作。但从近几年查处的涉及财政专项资金的案件来看,资金管理上仍有许多漏洞。本文通过剖析专项资金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人员教育、制度建设、从严落实、财务核算、统筹整合、监督机制、信息公开等多个方面,提出县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财政厅自2002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对财政农业专项资金原则上实行县及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报账制管理。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对此,笔者谈几点建议。一、农业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优点1.保证了农业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实行县级报账制后,由县财政部门统一在银行设立项目资金专户,项目资金直接由县财政项目专户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控制了乡镇领导或项目主管单位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手脚,克服了有关部门、乡镇截留挪用项目资金弊端,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业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办法的通知》(吉政发【2012】36号)发布,标志着《吉林省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旨在加强吉林省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对全省各类专项资金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淮安市是个农业大市,每年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近两亿元。为此,该市财政局实行四管齐下加强监管,严防财政支农资金“农转非”,并收到了显著效果,全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到位率100%,支农支出进度超过省规定比例近9个百分点。四项严防措施是:一是制度约束。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先后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县级报账制”、“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核算办法”、“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及“淮安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同时对实施报账制管理的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的基本建设部分,达到或超过招投标管理限额的,一律实行招投…  相似文献   

8.
一、严把“制度管理关”,实现管理规范化 按照“先建制度、后拨资金,先规范、后运作”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促进包括项目立项、选择、实施、竣工、后续管理等资金运行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招远市农业综合开发县级财政报账提款制度》、《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核算办法》、《招远市财政资金日常监督办法》、《招远市财政监督工作实施办耘妨及镅远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二是积极推行县级报账制。对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相似文献   

9.
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的内容,主要指财政预算体制、转移支付及专项资金补助、收入报解及资金调度、财政结算和贷款资金拨付等实行省财政直管;市级财政要继续承担对县级财政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职责;县级财政在财政预算体制、转移支付及专项资金补助、收入报解及资金调度、财政结算和贷款资金拨付等方面直接接受省财政管理,同时也应接受市级财政的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0.
朱磊 《财政监督》2014,(6):53-54
正随着财政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加强基层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的呼声越来越高,调动基层财政人员力量参与到"大监督"中去,可以有效克服县级财政监督检查局人员不足、面面俱到的"瓶颈",是编制县级财政"大监督"网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一、当前基层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上错位许多乡镇财政所只是单纯地在财政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管理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敏燕 《时代金融》2012,(27):63-64
近年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中央及地方财政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财政部门安排了大量的专项资金作为资金保障来兑现政策,财政专项资金在稳增长、促销费、保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十分必要,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的概念、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提出的对策举措等四个方面着手,研究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敏燕 《云南金融》2012,(9X):63-64
近年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中央及地方财政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财政部门安排了大量的专项资金作为资金保障来兑现政策,财政专项资金在稳增长、促销费、保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十分必要,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的概念、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提出的对策举措等四个方面着手,研究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财政专项资金作为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发展、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来源,在各级政府财政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质量和水平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提高群众公信力度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探讨各级政府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提高财政专项资金安全性和使用效益的方法,为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薛建国 《财会学习》2024,(10):134-136
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也愈加受到关注,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首先介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优化价值,阐述管理问题与原因,指明财政专项资金优化管理的方向。最后从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程度、完善监督机制、推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全覆盖四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有特定或专门用途的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内、外资金),是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公共财政政策目标而设立的专项补助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效能和使用效益是资金管理的内在需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还不尽人意,财政管理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绩效评价等环节还存在诸多缺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财政部门作为资金管理者,未能及时掌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结余情况。  相似文献   

16.
加强县域财政财务管理是当前深化财政财务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各级财政都非常重视。上级财政补给县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各方面专项资金不断增加,这一现状要求县级财政全面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笔者通过学习县域财政财务管理业务知识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的县级财政财务管理文献,并对尚志市全辖财政专用财户进行了实地调研查,以期探索出一种适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县级财政财务管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中央与地方财政用于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专项资金。农发资金实行"三专"(即: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县级报账制管理,由县农发机构负责报账事务的具体事宜,会计人员由财政部门委派,报账资金的拨付实行转账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实施报账管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重庆市荣昌县经过精心调研,出台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重庆市第一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区县出炉。《办法》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申报、拨付程序、绩效考核、监督检查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在保证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  相似文献   

19.
正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是财政监督机关对财政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情况进行的监督活动,是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财政职能转变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的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使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湖南省祁阳县财政局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认识,积极拓展管理思路,大胆改革创新,于2009年9月尝试将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单位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现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专项资金管理更加规范透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