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灾难新闻写作中运用叙事学理论,能增强其可读性,提高受众关注度,提升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新闻实际中,叙事学理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熊艳 《魅力中国》2013,(8):54-54
灾难报道一直是新闻人共同面对的难题,它包裹着这样一些永恒的诘问:是在记录还是在闯入?有没有造成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对比日本3.11太地震的报道.日本电视台的冷静和稳重得到了全球舆论的一致嘉许,NHK的报道被称之为“绅士般的报道风格”,尽管核泄露事故一波三折,让日本充满了不安,但“NHK的报道让人收敛了焦躁的情绪,去学习思考和判断。”可见,灾难报道的分寸尤为关键。本文将针对当前灾难报道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把握灾难报道的分寸这一问题。对提升灾难报道水平、发挥灾难报道的积极作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灾难性事件的不可预测性、破坏性以及广泛的社会性,人性的善恶美丑、世间是非曲折都能被反映并彰显出来。而这对于灾难新闻报道对于新闻媒体以及媒体工作人员,需要具有很高的新闻职业素质和高尚的社会责任感。
  灾难的突发性以及不可预测性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巨大的伤害,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灾难所带来的破坏不可能仅仅考一个人的能力去挽救,这种困窘的局面的解决需要社会的广泛援助。而这时一篇好的灾难报道往往能唤起社会对灾情的广泛关注,运用它其中包容的人文关怀思想,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新闻图片、文字、标题,展现出灾区人民的精神状态及物质需求。富有人文关怀思想的灾难报道,往往能不露声色的将想要表达的情感融于其中,这种情感也绝不是单纯的煽情,而是一种对人性关怀的真情流露。既准确的传达了灾情信息又为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救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对自然灾难时,旧保险模式的低效率催生了新保险模式的诞生.国内外学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对旧的保险模式进行创新,提出了全保险计划(All Risk Rating Scheme)、保险证券化(Insurance Securitization)、指数保险(Index insurance)、巨灾风险债券(CAT bonds)等新的保险工具,对我国自然灾难保险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思想引入新闻报道是从20世纪末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报道以来,人文关怀思想在新闻报道中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但在灾难报道的体现人文关怀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偏差。随着信息传播的高速化,广大受众越来越能便易地获得灾难的实时动态,这对新闻媒体无疑又是一个挑战。在这种情境下,在灾难报道中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人文关怀理念,提高媒体人使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在汶川大地震心理救援、灾民心理抚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灾后心理重建的过程中诞生的国家863计划地震应急项目最新成果——灾难心理学进行评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该书的面世经过,挖掘了该书必要的科学背景;其次,分析了该书的政治特色,指出这个理论体现了灾难心理教育的鲜明政治品质,树立了科学的灾难观和正确的生死观作为提高防灾心理素质的哲学指导思想和人格教育基础;第三,概括了灾区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可喜进展;最后,对灾难心理学进行了科学的展望,指出它具有灾难心理背景学、灾难心理技术学、灾难心理实验学等主要发展方向,将向各学科领域渗透延伸,是发展的学说,未来将成为集灾难心理研究之大成的科技殿堂。  相似文献   

7.
叶蕾 《发展》2014,(9):95-96
正灾难新闻,具备了深度报道选题的所有条件,灾难是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时效性很强,深度报道必须关注并传递大众"看不见"背后的信息。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媒体,及时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不仅仅通报灾情,更是以新闻媒体独特的传播、监督、舆论引导功能采制播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深度报道,详尽分析地震的成因、影响等,挖掘震区感人故事,充分反映了我国新闻媒体在灾难报道中所做的努力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刘小丽 《魅力中国》2014,(14):298-298
在灾难报道中进一步深化人文关怀理念。提高媒体人的关怀意识,关注人民群众的疾苦、肯定人性的价值、关怀人、尊重人,同时也丰富人文关怀的内涵。使奎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在以后的灾难新闻报道中取得长足的发展,是新闻媒体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周靖 《魅力中国》2011,(21):519-519
东西方新闻价值中总是有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主要包括: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冲突性、趣味性等,在这一方面,东西方新闻界认识比较一致,因而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灾难新闻都很受关注。探析东西方差异性有利于我们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风和日丽的午后,喧嚣的都市,平静的生活,一个寻常的日子。但异象相继出现,人们在未加注意、稍感奇怪、不以为然中突然遭遇灭顶之灾…… 这是现实的灾难,但它早已在银幕上预演。1997年出品的好莱坞大片《地火危城》就展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情节。可以这么说,所有获得成功的灾难影片,都是对人类曾经遭遇过的灾难的回忆,也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灾难的预告,也因此才让人们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社会各界都对地震中人们的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在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同时,大家也开始关心震后人们的内心世界,并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救援和安抚活动,这是非常必要的。灾难过后,不仅灾区同胞经受着灾难带来的巨大创伤,更可能因为失去亲人和家园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参  相似文献   

12.
风和日丽的午后,喧嚣的都市,平静的生活,一个寻常的日子。但异象相继出现,人们在未加注意、稍感奇怪、不以为然中突然遭遇灭顶之灾…… 这是现实的灾难,但它早已在银幕上预演。1997年出品的好莱坞大片《地火危城》就展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情节。可以这么说,所有获得成功的灾难影片,都是对人类曾经遭遇过的灾难的回忆,也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灾难的预告,也因此才让人们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3.
"股市波动之谜"自Campbell提出之后,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释,Reitz和Barro将罕见灾难引入资产定价模型,较好地解释了高股权溢价和股市波动之谜。相对于我国低红利、无风险利率波动率及平滑的消费增长,我国股市表现出高波动性,本文首先基于非线性对数框架验证我国的确存在"股市波动之谜",将广义期望效用函数和时变罕见灾难风险引入无套利资产定价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现实数据的股市高波动性,尤其股市熊市时灾难模型更能体现灾难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影响资产价格波动,并且验证了灾难视角下股利价格比可以有效预测股票超额收益,这为今后解决股票、债券、期权等更多金融资产定价和价格波动之谜,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4.
灾难旅行     
有人说,"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有人说,人生是一段旅行,不经历灾难,旅行就只是在原地打转。去园林或古城,寻小桥流水,宁静怡然自然是旅行的一种;去沙漠或火山,追飓风雷电,惊险刺激也别有一番滋味。近年来,灾难旅行风靡全球,一些驴友不惜将所有家产、感情,甚至身家性命打包,不远万里奔赴"地狱"般的环境,就是为了获得极端环境中的一次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5.
在灾难救助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提高存活机率。本文将大学生的灾难心理救助分为个体心理自救和合作心理互助两方面,并介绍二者的意义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曾峥 《中国西部》2013,(13):25-27,2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迅速开展抗震救灾的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以这场地震灾难研究为契机,开展对全人类各种自然灾难(海啸、洪水、冰冻等)和社会灾难(矿难、空难)的研究,力图形成具有多学科交叉集合的新兴学科"灾难学"。灾难学具有公共性、人本性、科学性、综合型等基本学科特性;灾难学研究包括不可避免、反馈策应、害利互变、标本兼治四个原理。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四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所以,对他们进行灾难应对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构建大学生灾难应对教育机制的构建路径包括,提高灾难应对意识,培养科学的灾难观,构建完善的应对教育内容体系,建立健全应对教育协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灾难旅行     
有人说,“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只读了其中的一页”;有人说,人生是一段旅行,不经历灾难,旅行就只是在原地打转。  相似文献   

19.
灾难外交:一种新的外交方式?——印度洋地震海啸启示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处灾难发生频繁的世界,如何处理受灾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使外交发挥更佳功效便被提上议程。对受灾国和其他国家而言,灾难外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外交方式;灾难外交实践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共利益凸显重要的现实价值。灾难外交具有灵活性、形式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体现了外交的文明和技巧要求,但其实践过程却存在不少制约因素。灾难外交能够推动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的实现。我们将结合印度洋海啸后的国家活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灾难突然袭来,重庆人民经住了考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和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灾害损失,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当灾难突然袭来,巴渝人民表现出来的顽强勇敢的精神,抒写了生命的奉献与伟大,凸现了英雄的崇高与无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