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胜洪 《新金融》1994,(1):28-29
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协调和处理好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保证银行在最小风险条件下取得最大利润。如何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并灵活地把握好平衡的力度,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谈谈流动性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作用。 西方商业银行从资产管理理论进化到负债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2.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含义 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其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目标,协调与规范商业银行整体、各职能部门及内部各层员工在银行经营与管理活动中关系与行为的、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制度、组织、措施、方法及程序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罗艳 《时代金融》2013,(27):154-155
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为传统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并从传统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和成长性指标,以及制度、人才和产品三方面,通过中外对比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商业银行有三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其中流动性是核心,流动性出现问题要全力解决,否则很快就会波及到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倪存新 《新金融》1994,(11):22-23
由于资产管理偏重于流动性,以牺牲一定的盈利性为代价;而负债管理过于依赖市场,带有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且由于资金成本提高,利差缩小,会使银行盈利降低,所以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合理协调。只有根据社会经济状况和市场利率的变化,通过资产组合和负债组合的共同调整,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协调,才能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这就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相似文献   

6.
对实行限额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看法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课题组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最佳组合的通用而有效的管理手段。我国以试点经验为基础,把实行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作为建立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关键一...  相似文献   

7.
西方商业银行是以追逐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为经营方针的综合性多功能的资本主义金融企业。基于对“三性”经营方针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西方商业银行认为: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安全性是实现盈利性的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动态流动性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动态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将流动性水平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有机统一。本文分析了动态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基本方法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出发,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动态流动性管理的基本思路。本文还以浦东发展银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讨论了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指导商业银行进行动态流动性管理。  相似文献   

9.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苏,罗远琼资产负债管理是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实施业务管理一种科学方法。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较为准确地估量面临的经营风险程度,确保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协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就是按照资金...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9,(6):135-137
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不仅关系到银行体系自身的健康运行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本文从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以及成长性四个方面建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指标体系,以2016年各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相关建议,促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