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汇率制度安排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国中央银行在选择汇率制度以及调整汇率水平时,必须使汇率制度与经济水平相适应,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相协调。我国建立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可以实现预期引导效应、吸收调节效应和货币政策强化效应,对于我国经济实现内外均衡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方案的内容包括汇率、公开性、波幅和干预手段的设定,以及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实施时机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应用卢万青和陈建梁(2007)构建的汇率通过乘数和反馈效应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考察了我国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至2012年6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总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1%将使我国的总产出上升约0.09%,与卢万青等对2005年之前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相比,汇率制度的变革使得人民币汇率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不宜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3.
2002年末以来,国际上掀起了"人民币升值风波".这场由日本挑起的,美国担当"主力"的"人民币汇率之争",从本质上看,是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的一场贸易之争.从短期看,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但会使我国宏观经济决策产生内外均衡冲突,在对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管制的情况下,使我国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因此现行的人民币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需要改革,应实行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4.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大部分时期都是处于升值阶段,那么这段时期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经济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正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本文分析了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情况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得出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积极的结论。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坚持汇率制度改革不动摇,加大人民币自由浮动的区间。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应是浮动汇率制度,但鉴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微观经济主体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选择了较为缓和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和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相比,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市场化。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不仅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发挥人民币汇率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也增加了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大部分时期都是处于升值阶段,那么这段时期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经济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正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本文分析了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情况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得出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积极的结论。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坚持汇率制度改革不动摇,加大人民币自由浮动的区间。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2005年7月开始施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步升值。直到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民币止住其单边升值的步伐,但同时却为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市场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思想和政策的空间。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汇率制度改革趋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05年7月开始施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稳步升值。直到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人民币止住其单边升值的步伐,但同时却为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市场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思想和政策的空间。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汇率制度改革趋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浅析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强势的出口增长、对主要贸易伙伴持续扩大的贸易额以及快速积累的外汇储备,都使人民币和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是否会使人民币低估的问题争论较大.本文将通过分析1980年至2003年间真实的汇率水平变化,浅析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安排日益显得十分必要。在资本账户未开放的条件下,人民币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资本账户开放后,再逐步过渡为完全可自由兑换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还应使人民币由目前的单一地钉住美元逐步过渡为钉住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港币等在内的一篮子货币,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使人民币汇率能够真正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