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只有构建多角度、全方位、全覆盖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才能化解农村信贷服务困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笔者就如何建立中西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农村传统金融服务普遍存在准入门槛高、服务效率低等问题,迫切需要农村地区尽快推动金融服务升级。数字普惠金融在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大数据平台,全面构建农村数字化普惠金融体系,完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3.
吕厚丽 《商展经济》2024,(4):101-104
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和政策的扶持,同时需要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机构下沉农村市场、支持“三农”业务发展的重要工具,是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机构打破市场边界、开发农村蓝海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有力途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和“三农”领域的实现形式,金融机构要以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注重普惠金融风险防控为目标,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提升“三农”服务质效。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实质是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但是中国农村金融排斥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挑战,所以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普惠金融实现的重点。如何让组织机构愿意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又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关键。本文从普惠金融的内涵上论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阐述金融排斥下条件约束造成的中国农村实现普惠金融的现实困境,针对现实困境,提出发展中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潘娟  张婷婷  郭伟 《对外经贸》2023,(12):104-106+122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黑龙江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应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支撑,分析黑龙江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提出加快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创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人才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黑龙江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普惠金融是为更多的人获得金融服务提供机会和途径,是普通老百姓享受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农村金融机构较少的网络布局、金融产品的货币供应不够、成本高,风险大、功能定位不明确、参与主体不足,以及农村经济信用档案尚未完善。这就需要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鼓励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监管;完善相关金融配套措施;努力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通过这些措施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宝树 《现代商业》2024,(2):151-154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改善农村融资难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有利于乡村产业振兴。针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困难,如农村金融体系供给不足,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治理能力发展滞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有待提高等,应从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治理建设,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和应用意识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横县、灵山、田东3县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的专题调研,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创新对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是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突破口;实现广大乡村地区电子化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难题;应充分尊重自下而上的电子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电子化金融服务具有准公共品的特征,在构建该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通讯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与金融迅速融合。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是金融行业中的重中之重。而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关键途径是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互联网有利于为普惠金融实现信息对称、有利于让普惠金融更高效、有利于普惠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应对惠普金融的发展,我国应当关注对金融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惠金融,并参与其间。同时,还应当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实现普惠金融的创新,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完善征信体系,进而促进互联网时代下的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普惠金融服务能够让小微企业、普通农户等群体及时的以合理的价格获取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快速提升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农村是普惠金融的关键,以安徽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农户及小微企业存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普惠金融产品等方面分析安徽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局面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是加快农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之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和农产品销售渠道网络的拓展需求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且对农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站在让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平等享有金融服务的高度,发挥自身方便快捷、低成本、透明等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缺点,惠及"三农"发展,帮助农村地区实现脱贫。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与观察法,对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子商务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研究,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与自身所学,分析普惠金融对农村电商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提出普惠金融对农村电商发展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它能服务于享受不到传统金融服务的“长尾顾客”并且随着国家的开展和社会各界的努力配合,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不断推进和发展,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使得农业得到不断地升级与改造,进而促进农产品推广与发展。本文以山东省为例,探寻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产品发展的局限性,例如,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本身的缺陷,农民与数字普惠金融存在“金融排斥”,农业缺乏相应的升级,农产品的利润较低等,通过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找寻缓解问题的对策,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山东省农村地区农业及农产品的创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面貌和金融二元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地降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提高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果,具有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显著、服务范围逐步扩大、产品和种类日益丰富等特点,且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普惠金融发展体系不够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不够均衡、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服务的深度和便捷度仍需提升等。本文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总结出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时的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于卫国 《商展经济》2023,(22):83-86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地区面临着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一系列紧迫任务。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以其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普及的金融科技手段,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并积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乡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和产品还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贴近农民实际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6.
深化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战略的关键措施。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大幅降低产业经营成本,使得金融服务能够渗透到农村产业的各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的开展中也会存在金融监管不足、农民素养不高以及推广效能不好等现实问题,因此应从农户金融服务和产业链金融服务入手,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和数字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建设的成本优势与作用,其次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分析架构,最后给出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建设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消除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限制,破解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能够获得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斌 《商》2013,(15):135-135
县域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发展县域金融经济、构建县域金融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完善和发展县域金融服务对于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创新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金融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县域金融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性措施,目的是完善我国县域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在发展中国家被广泛应用。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实现普惠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力促"三农"发展,推广普惠金融服务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瓶颈,探讨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十三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借助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让现代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以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根据河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成就,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作用,并分析内在肌理,论述和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缩小之间的理论关系,以此提出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