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在采血车和采血室内出现的献血反应进行比较,查找原因实施护理对策,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来自采血车、采血室的7539名献血者的献血过程进行监测,发现35名献血反应者,就其产生原因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结果采血车内献血者的反应率高于采血室内献血者的反应率。结论针对采血车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改善献血环境,营造良好的献血氛围,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12月我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1500例无偿献血资料中抽取500例次的资料,进行咨询调查。结果在500例次无偿献血者中发生反应者为9例,反应率为1.8%,其中由心理原因导致的6例,占总献血反应人数中的66.67%。结论心理因素是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通常见于初献血者,医务人员应针对各种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在献血进行前中后的不同时段进行献血全过程护理。  相似文献   

3.
自愿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安全的理想献血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实施以来 ,各地普遍实行的是以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主的献血模式。国家卫生部在 2 0 0 1年提出 ,倡导公民自愿无偿献血 ,逐步淡化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献血 ,用 3— 5年的时间实现由指令性计划献血向无指标的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河北省血液中心在新的形势面前 ,积极谋划 ,勇于实践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顺利实现了献血模式的转变 ,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为我国献血模式的转变作出了积极探索。献血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站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血站收入的6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抽血过程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精心的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投诉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助于提高血站护士人员的职业素养,在应用过程中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抽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献血对象的满意度,同时还有助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采血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门诊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门诊采血患者8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另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的差异性以及对血液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依从性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血液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上也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门诊采血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患者依从性并加强相关知识理解程度,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升门诊护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组织问题的“血荒”:一项社会学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成普 《开放时代》2010,(1):111-128
在自愿献血制度下,血荒,尤其是季节性血荒在部分城市年复一年地出现,严重影响到输血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讨论血荒原因时,人们往往把它归为季节性的或寒或热的天气、大学生的放假,甚至直指公众的奉献精神,或是无偿献血制度本身。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对前述几种观点或是驳斥,或是指出它们过于肤浅,需要继续挖掘,并进一步提出血荒归根到底是一个组织问题的观点。而后,通过一个案例,详述了采血机构应对血荒的决策和行动,指出采血机构对资源,尤其是行政资源的合适动员是可以转化为对民众的动员,从而实现血荒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献血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兼评我国的献血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献血行为与三种献血制度,对我国现行献血制度作了分析与评价,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献血制度安排,即建立一种包括完全有偿献血、部分有偿献血、无偿献血在内的多元化的混合献血制度。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销售的过程比较漫长,市场营销环境又复杂多变,房地产开发商只有从房地产整体销售过程出发,采取合适的整体定价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不断变化的买方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模式直接影响着企业对商品的定价以及价格调整的方式.本文对房地产整体定价策略和消费者价格心理反应模式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从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角度提出了房地产整体定价策略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销售的过程比较漫长,市场营销环境又复杂多变,房地产开发商只有从房地产整体销售过程出发,采取合适的整体定价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不断变化的买方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心理反应模式直接影响着企业对商品的定价以及价格调整的方武。本文对房地产整体定价策略和消费者价格心理反应模式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从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角度提出了房地产整体定价策略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冯菊红  陶玉生  苗星 《经济师》2009,(7):292-293
文章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献血用血费用返还的有关政策的实施情况,针对当前用血报销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静脉采血患者中出现问题的病例200例,对其进行凝血四项检查,分析静脉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排除部分影响因素重新进行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通过对200例静脉采血样本进行分析得知,血块、溶血、脂血、血液凝固、采血量不足等均是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其中血块以及血液凝固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出现问题的200例患者均进行重新抽血检测,排除溶血、脂血的17例患者外,所有患者经重新检测,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均正常。结论静脉采血过程中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对此检测人员应严格进行操作,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采血室从事采血工作的护士中随机选择50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结果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与诸多危险因素有关,其中最突出的危险因素为针头刺伤,占90.0%。其他还有颈椎劳损和接触性皮炎以及工作环境污染等。结论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与诸多危险因素有关,因此要注意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次性采血针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分别记录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采血时间、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职业暴露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次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职业暴露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且采血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比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成功率高,操作用时少、标本合格率高(无溶血及凝血)、穿刺部位损伤小、职业暴露率低,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新生儿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护理实践和护理观察,对献血者献血前后进行护理。结果有效减少了献血者的恐惧心理,提高了献血者的满意度。结论献血前后实施有效护理为献血者队伍的逐渐稳定和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一种变体揭示了当代人的思维变化和一种认知心理特点。而这种思维方式以及认知心理成为了网络新词产生的内在理据。从隐喻这一认知模式着手,重点分析了英语网络新词生成过程中的隐喻认知机制以及在网络新词中隐喻是如何反应出人类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献血人群意外抗体的筛选,分析献血人群中红细胞血型系统的意外抗体鉴定类型的分布规律。探讨医院输血科和各地采供血机构都要开展献血者血型意外抗体筛选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少大学生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陷入了心理误区,诸如挫折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等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择业,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市级中心血站采血过程,如何达到规范化和程序化,以实现安全输血,避免产生医患纠纷等法律问题。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对市级中心血站采血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对上述问题制订一系列对策,并在全站范围内采用先进的操作规范,做到操作有法可依。结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可有效避免产生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献血后静脉炎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护理治疗进行探讨,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和护理实践积累,有效的预防了静脉炎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动脉血标本采集的部位选择,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对从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选择股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三个部位采血各有优势。结论在抽取动脉血标本选择采血部位时,应评估患者当时的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灵活选择,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减少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