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东盟对华投资现状 近年来,东盟(ASEAN)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发展比较迅速。在对华投资方面,1991年至2001年,东盟对华的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8%,截止到2001年底,东盟国家在华投资项目达17,072项,协议全额534.68亿美元,占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7.2%;实际投资金额261.75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2.
1992年以后辽宁加快了利用外资的步伐,1992~1997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利用外资比重达70.0%.近年外商直接投资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06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36家,合同外资额152.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86亿美元,同比增长66.71%.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广西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安仁 《改革与战略》2001,(6):49-52,67
近几年来,广西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大幅度下滑,与上年比,1999年下降28.2%,2000年下降18.2%,2001年上半年下降32.5%.这导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下降,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广西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8%、1.29%和0.98%.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调整思路,扎实研究解决当前利用外资所遇到的问题,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扭转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4.
环杭州湾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浙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2002年,这六个市(含省级公司)外贸出口233.0亿美元,占全省的79.2%;实际利用外资28.17亿美元,占全省的89.2%,其中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占全省开发区利用外资总数的95%;境外投资4630万美元,占全省的72.8%,均远远高出同期六市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比重。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环杭州湾地区有基础有条件发挥先导作用。从环杭州湾地区的区他优势、人才条件和经济基础看,其发展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长三角”北翼地  相似文献   

5.
一、FDI在我国的区位集聚 我国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两部边远地区三个区域.由于各地区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区域性FDI政策的直接影响,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显示了突出的区位优势,其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都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594415家、14794.0033亿美元和6854.4692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83.02%、86.61%和86.85%;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10.77%、8.12%和8.79%;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6.21%、5.27%和4.37%.  相似文献   

6.
刘碧云 《开放潮》2003,(4):20-21
2002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凸现亮点,产值超千亿元。据最新统计,2002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63.1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6.7%,比全国的平均水平约高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94.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6.2%。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2.8%,比2001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有13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在海内外上市。  相似文献   

7.
今年一季度,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6.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1635万美元,而厦门火炬高新区则分别占去其中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独领风骚。2002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20.96%,年平均增长率高出全市40.09%;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8%……看似枯燥的一组数字,折射出的却是洋溢在厦门高新区117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创业、创新潮流。  相似文献   

8.
<正> 深圳利用外资工作伴随着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走过了15年的历程.15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圳从实际出发,始终贯彻特区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的方针,在吸收和利用外资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1979年到1994年,全市累计从近50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5713项,协议利用外资178.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1亿美元.特别是1990年以来外商投资深圳进入高潮,五年来全市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823项,协议利用外资123.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76亿美元,分别是1979~1989年总量的1.28倍、2.24倍、1.89倍.仅1994年实际利用外资就达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2.5亿美元,占总数的72.3%,增长26.4%;其次是对外借款4.74亿美元,占总数的27.4%,增长8.2%;再次是外商其他投资546万美元,占总数的0.3%,下降1.6%.深圳通过吸收与利用外资,创办了一批在全国领先的“三资”企业,提高了深圳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由37.55亿美元上升到424.47亿美元,10年内增长10.3倍,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992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是以对外借款为主,外国直接投资所占比重不大.1992年,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2.91亿美元,占外资利用总额的58.8%,这一比重超过了对外借款,使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占据主要位置."九五"期间,这一比重又上升到73.74%,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借款相比约为3∶1.不难看出,20世纪最后10年尤其是"九五"期间,我国吸收国际投资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可谓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10.
一、安徽农村经济结构现状(一)三次产业结构。在三次产业结构上,一产比重大、附加值低。以2000年为例,安徽农村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732.20亿元,第二产业为459.6亿元(其中工业为374.6亿元),第三产业为212.9亿元,农村三次产业产值比为52.1∶32.7∶15.2;分别占全省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35.5%和21.1%,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4%,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42%。而1998年浙江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79%,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84%。(二)农业内部结构。2000年,安徽省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比例为55.4…  相似文献   

11.
把海西确定为未来青海新兴工业基地,是柴达木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决定的,海西的开发建设也验证了依托资源优势,走工业化之路是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20年间,海西工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980年,海西全州农牧业产值为4100万元,到2001年发展到3.27亿元,增长2.03亿元。1980年农牧业产值占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2001年则降至5.3%。而同一时期全州的工业经济却实现了高速发展。1980年全州工业产值为1.27亿元,到2001年,发展到41.1亿元,增长了近40个亿。工业产值在全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45.5%增加到2001年的66.8%。  相似文献   

12.
回望2000:我国投资增长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不包括城乡集体和个体,下同)固定资产投资7537.61亿元,增长12.1%;集体经济投资1251亿元,增长7.0%;个体投资1462亿元,增长8.6%。1999年下半年以来的投资增幅下滑的局面得到遏制。初步测算,2000年上半年,投资占 GDP 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6个  相似文献   

13.
"十五"头四年,浙江服务业利用外资呈现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1.规模扩张迅速,但总量与国内先进省市尚有明显差距.浙江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由2000年的2.54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9.04亿美元,年均增长37.4%,占全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由2.4%提高到6.4%,已位居全国第7位,但仍大大落后于上海(30多亿美元)和广东、江苏、山东、北京、辽宁(均在2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服务业外资占同期全省实际外资总量的比重达到了14.3%,略高于江苏10%的水平,但明显低于上海(50%以上)和广东、辽宁(30%以上)的水平(见表1).  相似文献   

14.
冯明 《浙江经济》2003,(13):22-22
环杭州湾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浙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2002年,这六个市(含省级公司)外贸出口233.0亿美元。占全省的79.2%;实际利用外资28.17亿美元,占全省的89.2%。其中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占全省开发区利用外资总数的95%;境外投资4630万美元,占全省的72.8%,均远远高出同期六市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比重。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环杭州湾地区有基础有条件发挥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按照省委提出的“把辽宁整体对外开放的旗帜打出去”的总体要求,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对外开放取得较大成绩。 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利用外资合同额7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2亿美元,增长25.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净增额达到8亿美元,是历史上净增额最高的一年。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0.2%。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再加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利好因素,中国实现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预期增长。2001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139家,比上年增长16%;合同外资额691.9亿美元,增长10.4%;实际利用外资额468.5亿美  相似文献   

17.
“十五”头三年全省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38.6亿美元和108.2亿美元,分别占全国同期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8.9%和7.1%,占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全部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49.4%和48.5%。是浙江利用外资进展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保税区发展成就的总体描述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产物,我国保税区积极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在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后,其综合实力和经济绩效日益提高,已经开始走向成熟。首先,保税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为我国富有特色的重要外资密集区。截至2002年底,15个保税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32671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4784家,合同利用外资209.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6.81亿美元;国内投资企业17887家。保税区在其运作面积不到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批准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国比重3.3%、2.3%和2.4%,表明保税…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扶持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展,民间投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民间投资从165亿元猛增到14305亿元,增长85.7倍,年平均增长25%,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平均增长20.4%快4.6个百分点,比同期国有及控股投资平均增长17.8%快7.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18.1%提高到38.4%,增加1倍多.  相似文献   

20.
《今日重庆》2015,(1):6-9
20%!这是北部新区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是北部新区"二次创业"开局之年的年度"答卷"。推动这20%增幅的,是580亿元的GDP,157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611亿元的商品销售总额,392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的公共财政收入,12亿美元的实际利用外资,1390亿元的汽车产值,610亿元的软件信息服务收入……在这些单调数据背后,却是北部新区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525%,工业利润超过180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94%的内质。围绕"结构调整促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北部新区正着力打造重庆的先进制造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