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源 《商场现代化》2005,(23):105-106
一、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的不足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通过资产和负债的恰当组合,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实现特定的收益目标.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进行投资管理的核心.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实际就是利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中最常用的两个方法是缺口管理和持续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金融安全重于泰山,金融创新助推可持续发展.创新必须适度,监管创新必须务实,同时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当前保险业安全的主要风险有产品定价风险、准备金评估不足的风险、巨灾风险、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风险.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化解风险,促进保险业稳定发展.第一,要大力推动业务结构调整;第二,要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强化资产负债匹配意识,健全资产负债管理的架构体系.引进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第三,要完善保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理顺委托代理关系,真正实行民主决策,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内部人控制和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第四,要完善磋商机制,加强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3.
张春梅 《北方经贸》2004,(7):85-85,90
文章针对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提出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即 :银行通过加强主动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同时借鉴国际通用的缺口管理、平均期限管理、衍生工具对冲等资产负债管理思想 ,来提高利率管理水平 ,并开展价值分析 ,构建银行定价机制 ,从而完善风险管理 ,控制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经常性受到利率风险的困扰,银行要对利率风险进行必要的缺口管理。利率敏感性资金安排给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银行采用融资缺口模型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对市场利率把握不准的风险。随着利率衍生工具和交易的拓展,利率互换可以灵活地实现固定利率资金和浮动利率资金性质的转化,可以有效地控制由于市场利率变动而带来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入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通过影响企业负债行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违约风险、客户选择权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定价风险等多个方面.其应对措施是: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建立和完善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强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凭借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金融服务模式上显示出了很强的创新性和竞争性,必将对传统银行业务和管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比较优势,进而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和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丽  严斌 《北方经贸》2006,(3):82-84
利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职能,利率市场化势必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各种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运用方法完善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彻底地改变企业负债率过高,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金 融风险逐渐累积加大的不利局面,中国自1994年以来采取整顿金融秩 序,推进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加强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实行国有 企业资本金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起到了抑制企业负债率提高、“投资饥渴 症”和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增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措施又带来一系列问 题。其一,负债企业盈利不足以支付银行本息,而不能获得新的贷款,因 流动资金缺乏而使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其二,银行借贷、社会总需求萎 缩;其三,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增多,产品积压增多,失业率上…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以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通知>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为标志,我国银行业开始正式实施资产负债管理,并采取贷款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0)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业也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而利率期货是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银行的商业经营和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来说尤为重要,使用利率期货的套期保值可以解除传统资产负债管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局限性,填补其在化解利率风险方面的不足。在条件足够成熟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应通过逐渐推出各种金融衍生品来建立其一个相对完整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体系,以此为商业银行提供金融衍生品开发和交易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浅析高校财务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财务风险的目的是控制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应务存在总体失衡、过渡举债等风险。应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具体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增加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制,使高校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财务法规有序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和控制的难度,决定了原来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方法不够全面,需要一种有效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方法——集成方法。该方法将跨国经营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扩大到财务整体,并充分考虑风险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风险的源头进行风险识别,有利于提高跨国经营中财务风险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金融体制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又将带来更加适合竞争与发展的新型金融管理模式。供应链金融就是为中小物流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供应链金融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主体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融资流程和方式,但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更好地促进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在供应链金融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从供应链自身存在的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涉及到的信用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角度出发,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相应的风险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如政府带头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在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选择好产业链群,商业银行加快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供应链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产值、利税和出口额占全国比重较大,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受传统体制和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融资困难、财务控制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财务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会计全员的素质等解决措施,以保证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相比于国外众多商业银行对碳金融的深度参与,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明显存在着发展不足的问题。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约束:一是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约束;二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三是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四是缺乏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交易的激励机制。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积极性,扩大碳金融交易的广度与深度,要在政府、市场和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为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增添了翅膀。Internet/Intranet及(c/s)三层结构技术、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构成“网络财务”的技术基础,为网络财务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要从内部控制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创建网络财务的安全机制,确保网络技术的安全运行,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企业成败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核心在财务。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进行煤炭企业特色的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要发展与扩张,应构建财务管理机制,进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控制,促使企业集团实现规模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农业巨灾经济影响分析——以我国洪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灾是我国的主要巨灾之一,每年造成了非常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民增收,也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对我国的农业财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农业巨灾的风险管理,采用多种"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来分散农业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19.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本文认为,应当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息比较充分、风险相对较低的优势,重塑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多种金融机构明确分工、共同竞争、有效满足农民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允许并倡导具有多样性的地区模式,不搞千篇一律、全国统一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政府应保持必要的低限度的介入,通过立法建设来推动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技术含量带来高成长的同时,也伴生了高投入和高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技术、市场、政策和财务方面。正确认识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风险,并有效地控制风险、规避风险或转移风险,已经成为新兴产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化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风险,必须积极加强主体自身的风险防范,规范风险管理;政府应该对新兴产业科学规划,制定行业标准,限制落后产能;提供完善的信息和中介服务;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