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居民对产性收入增加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显著不足.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不足的原因,提出了确认土地房屋产权,实施"宅基地换房",土地信托入股,交易地权房产,参与金融市场等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居民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来源构成。其中,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本课题通过系统分析上海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本现状,总结近年来促进农民财产性增收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本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总体思路、基本路径和对策措施。基本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提供的农村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资料,2013年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达8.3%,财产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安阳县国家农调队提供的100户农村居民近三年财产性收入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该县域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财产性收入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增收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数额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要建立新疆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新疆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分析,针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传统生产模式效率不高和现有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等制约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新疆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推进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本文调查了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考察了制约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本文以安徽省2005年至2021年的农村居民收入的相关数据为依据,研究安徽省农村居民平均净收入结构,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以及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其中农民的收入结构分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运用统计学模型来分析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和影响程度。其中,农民净收入中最重要的来源是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加被作为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蕴含农村改革重大突破农民财产权利不明晰、财产权利不充分、财产权利缺乏保障、财产价值无法得到公平的体现和实现,以致农户可支配财产少、农民家庭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比重极低,是造成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纯收入为50.5元,占农村居民人均总纯收入的2.0%;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纯收入虽然增加到228.6元,但比重仅上升为3.3%。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村家庭通常要比城市家庭拥有更多的家庭财产(特别是生产性财产),财产性收入是构成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家庭退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增加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具有极大的紧迫性和巨大的现实空间,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保障和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释放可持续增长的农村财产性收入制度红利,为根本缓解和解决"三农问题"奠定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本文利用eviews9.0,选取山东省1984年至2015年的数据,对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做出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其消费需求的影响最大;价格水平提高时,消费下降;财政支农支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果不同,家庭经营纯收入产生的正向效应最为明显,工资性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产生的影响较小。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吉林省对农民财产性收入情况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就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吉林省特点,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基本现状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从调研中了解到,吉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总量呈上升态势,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不断地推进,我国城市建筑用地的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农村居民相对拥有较多土地,却很难通过市场途径进入流通,因而从土地上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也非常有限。就此,本文针对城乡土地使用的不平衡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不改变目前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增加城市用地指标和农村财产性收入、利用剩余土地指标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等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