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白云 《魅力中国》2010,(4X):84-84
选举权是公民参与选举的资格和前提,即公民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在公民权利体系中处于极为重要的核心地位,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公民的选举权具有双重属性,即权利加机会。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对于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它关涉公民自然人格的完美和政治人格的完整。我国目前对公民的选举权的理解过于偏狭,简单的认为选举权就是投票权。其实则不然,选举权是一个权利群,它包括投票权、提出候选人、自我宣传权、知情权、罢免权等一系列的权利。因此,现阶段我国公民选举权的保障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尤其是对选举权这个权利群的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孟影 《魅力中国》2011,(5):176-176,175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人类所应享有的最起码的权利。作为法治国家,我国宪法和法律都对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作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侵害人身自由权的行为,比如非法拘禁、超期羁押。因此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各个方面保障公民的人权。  相似文献   

3.
回宝刚  回想 《魅力中国》2010,(27):257-258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公民参与我国的法制建设是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无疑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扩大公民法律参与途径有必要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公民参与我国的法制建设是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无疑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扩大公民法律参与途径有必要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平等权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由度.它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实体性的权利,同时又是现实中实际运行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第4款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一、平等权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由度。它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实体性的权利,同时又是现实中实际运行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第4款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起步较晚,法律援助经费不足、工作质量较低、范围较窄、宣传力度不足,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政府义不容辞。发挥各方合力,实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政治参与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利益,让公民时刻享有主人翁的感觉.同时,公民通过合法的手段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增强了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可见,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在校大学生作为中国公民中的特殊群体,除了享有大学生这一特殊身份衍生的权利外,不能忽视他们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包括民事权利。高等学校依据《教育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有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的权力。在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管理观念的滞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是不是会侵害学生的民事权利。本文就围绕大学生在校可能会被侵害的民事权利现象进行讨论,尝试提出如何保障大学生民事权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权力配置上,厘清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高校与市场的权力界限,保障高校独立法人的资格、主体地位和享有的权利,保证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厘清校内党政权力、学术权力、教职工权力、学生权力的关系,保征学术自由.保障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在办学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学校管理、决定学校事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徐灏 《改革与开放》2013,(11):43-44
在校大学生作为中国公民中的特殊群体,除了享有大学生这一特殊身份衍生的权利外,不能忽视他们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包括民事权利。高等学校依据《教育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有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的权力。在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管理观念的滞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是不是会侵害学生的民事权利。本文就围绕大学生在校可能会被侵害的民事权利现象进行讨论,尝试提出如何保障大学生民事权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要形成一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关键是要让公民在党的领导下,能够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并确保这种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当程序不仅是审判程序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种防范公权机关对私人财产不合理干涉的保障。我国宪法内含正当程序原则的精神。应当用正当程序原则指导立法、执法、司法,并完善正当程序审查判断机制,防止公共权力对私有财产的侵犯,使公民财产权这项宪法权利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政治参与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利益.让公民时刻享有主人翁的感觉。同时,公民通过合法的手段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增强了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可见,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在新时期,我们的党更是重视公民的政治参与。在十七大报告我们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5.
赵光磊 《山东经济》2009,25(3):90-95
在现代国家,财政制度首先是一种政治和法律制度,然后才是经济制度。公民在财政体系中的参与过程是政治参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财政作为公共系统运转的血液,是政府公共治理的基础,公民在财政体系中的政治参与行为是民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对财政制度的权利表达和对财政分配的利益诉求既是公民基本的权利,也是国家实现公平、保障个人发展的重要义务。对财政体系的参与是发展政治民主的重要平台,可以促进政府履行财政受托责任和提高财政收支效率。要加强公民在财税立法、资金支出、预算监督中的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逐日高涨,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不断地扩大,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动向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公民参与在我国行政立法过程中的价值,深入探讨公民参与的重要意义,并着重分析我国行政立法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困境,进而对如何完善公民参与制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丽洁 《特区经济》2010,(12):240-242
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公民的农民,应享有与其他社会主体平等的权利,但目前我国农民的经济权、教育权及财产权等方面的权利仍然得不到平等和应有的保障。农民权利的法律保障是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客观实际,构建农民权利法律保障制度,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和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困境,主要是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不平衡;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政治参与规则的失衡性;政治参与组织载体不理想和存在非法政治参与.针对面临困境的对策,要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立法建设和完善立法体系;建立完善的舆论监督制度和充分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才能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健康、高效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宇 《魅力中国》2010,(4X):159-159
当前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虽然规定了公诉案件被害人有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但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被害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被害人权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纳税人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琼 《特区经济》2010,(3):231-233
纳税人权利是指纳税人依据宪法和法律法规享有和行使的权利。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仍存在税收法定主义缺失、税收立法权配置不清晰、缺乏系统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专项法规等立法上的不足,同时在现实中亦存在严重缺失。目前,我国要实现税收法治,应以民主、法治和人权的原则为指导,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社会保护的形式建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