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峰 《理论观察》2009,(4):165-166
齐齐哈尔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视点》已走过了一年的历程,笔者与全体采编人员一样,从栏目创办开始,就有一种像养育呵护孩子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视点》栏目茁壮成长,并成为观众所喜爱的节目。实践证明,创办好一档新闻评论节目必须体现出节目的特色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现代受众意识对电视新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宇 《理论观察》2002,(4):69-71
随着电视受众自我意识的提高 ,可选择性的增强 ,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着新的挑战 :“说”新闻挑战“播”新闻 ,注重观众参与的谈话类节目的大量涌现 ,更关注日常生活、更贴近观众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悄然崛起 ,以及明星主持人制的出现 ,标志着一个新的电视新闻竞争局面的到来 ;而网络技术和光纤技术的发展 ,更给电视新闻节目以新的机遇和冲击  相似文献   

3.
近一段时间来,香港最受有注目的电视节目,要数是亚洲电视台的智力游戏节目《百万富翁》有人曾形容说,《百万富翁》给香港电视带来了”第二个春天“。 《百万富翁》的热点不是说它收视率从最初的个位数急升至近日的30余点(1点约相等65000人),创下了香港电视收视的新纪录,而且,由于节目的热播使得市面上也涌现出多种不同版本的《百万富翁》模拟测试书籍。该节目主持人陈启泰更是人气急升,一跃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据闻一些小学在测试学生的成绩时也采用该节目的形式,以期增加学生的投入感。甚至连好好多名人学者、政府要员等也成为该节目的常客,经常把节目内容挂在嘴上。 当不少论者以为香港电视”已死“,或认为电视只会以反智及虐人自虐式的游戏节目吸引观众之时,《百万富翁》益智性的问答游戏竟可异军突起并风靡香港,这实在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新闻宣传已为亿万观众所瞩目。除一般的新闻联播以外,电视新闻节目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广大电视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更加适合观众口味的电视新闻宣传的新途径。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作为近两年在我国电视屏幕上最具惑力和影响力的一种宣传形式,已拥有广泛的观众群。从最初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观察与思考》栏目,到后来《东方时空》节目中“焦点时刻”和现在“焦点访谈”的出现,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青睐,它以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级容深深地吸引着亿万观众…  相似文献   

5.
《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会客厅》……中央电视台的诸多王牌节目都出在新闻评论部。这些王牌节目的总制片人,就是部主任梁建增在央视七楼狭小而凌乱的主任室里,躲在幕后的梁建增平静地对记者说:“我最欣赏美国CBS《60分钟》,一个栏目播出了40多年,可谓是基业常青。”  相似文献   

6.
自从山西电视台以新颖、活泼、多彩和赋予观众深思与启迪的板快节目《桥》推出之后,我国许多省市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结构先后发生了变化。这种带有区域性的轰动效应产生后,仿佛形成一种模式,各地纷纷仿效。随后,黑龙江电视台诞生了《电视桥》,在省内外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然而,究竟什么是办好综合板块节目的关键,以及怎样使这样的节目在观众中稳稳牢牢地扎下根,升发出强烈的效应?每个电视工作者都在认真地思索、探求着。 具有30多年历史的齐齐哈尔电视台,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想与策划,于1991年6月推出了综合板块节目《今宵20分》。它的内容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形式采用主持人纪实性采访,与观众广泛地交流。这个栏目播出仅半年的时间,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笔者就电视综合板块节目的形式与内容,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赵兵 《发展》2012,(8):100-100
1954年美国NBC播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电视访谈节目的主要形式是主持人、嘉宾、观众对某一话题进行现场交谈,通过交流增进对话题的理解。因其成本低、收视率高、制作容易而被引入我国。国内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于上海东方电视台在1993年开播的《东方直播室》栏目。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开播后,国内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访谈类节目,  相似文献   

8.
袁玥 《魅力中国》2009,(18):91-9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半边天》栏目创立,不仅填补了女性电视节目的空白,也由此掀起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女性栏目播出热潮。在随后的10多年间,媒体环境和观众的关注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曾经热播的女性节目已经淡出了荧屏。当代女性电视节目在关注女性问题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节目被边缘化的趋势。本文将以《半边天》栏目为例,针对女性电视节目定位以商业模式困惑,浅析这一类型节目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薛丽丽 《东北之窗》2012,(18):66-70
好人办好报。这张东北一流、全国前列的都市报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系歹IJ有创意的新颖栏目,承载着的新鲜有活力的新闻。 无论是《非常关注》、《深度星期三》、《体坛星期四》、《真娱乐》、《棒棰岛新闻周刊》、《疯狂博客》、《民生在线》、《晚报故事会》、《新闻360。》、《今日观点》等名牌版组还是“万恒调查”、“报哥跑现场”、“韦良投资工作室”等名记者、名编辑、名栏目,无不在读者中赢得了广泛影响和口碑。  相似文献   

10.
陈瑜东 《魅力中国》2011,(7):256-257
纪录片栏目化是电视媒体在发展进程中创新的一种节目形式,也是国内纪录片在大众传播时代发展产生的特有生存方式。纪录片栏目化具有栏目定位明确、制播周期固定、播出时间连续、收视群体集中等优点。特别是节目本土化的特色和故事性强的优势,更容易在观众的心理产生共鸣,形成固定的收视习惯.当前地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主要是以体制内的创作为主要形态。从目前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体系发展趋势看来,纪录片栏目走商业化的道路是正确的。一些地市级电视台在纪录片栏目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单一的商业模式或纯纪录片的模式,长远看来,这些运营方式并不适合地市级电视台的运作,只有将节目的艺术性和栏目的商业化相结合,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纪录片栏目的运营体系,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本文对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运营体系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主要以清远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化运营实况为例,从当前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运营体系的现状入手.对今后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君彦 《发展》2012,(7):100-100
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通过各种样式民生新闻栏目的打造,找到了适宜于地方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新闻沃土。对于地方电视媒体来说,民生新闻报道以地域化、本土化的优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地方观众群体,观众收视率表现比较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台一直以来,时政新闻类的报道不为大多数地方观众所接受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郑萍  钱艳 《新西部(上)》2009,(8):159-159,143
个性鲜明而内功深厚的主持人、丰富的信息与独到的点评、对受众需求的细腻关怀和巧妙融合"冷热"媒介的特色使<有报天天读>节目从电视读报类节目中脱颖而出.这也是其传播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田芳 《魅力中国》2011,(10):294-295
2011年2月25日,邯郸电视台大型电视戏曲栏目《晋冀鲁豫梨园风》。举行了改版后的“晋冀鲁豫苏皖鄂七省二十九城市电视台戏迷擂主对抗赛”的首场演出。这场节目称得上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莅临邯郸的艺术界前辈,电视同仁和戏迷选手,各显其能,发挥出色;比赛场面火爆,观众热情高涨;栏目编导的精心策划。演员与选手演唱的格外精彩,使这场非同寻常的对抗赛,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张玲玉  张鹏 《魅力中国》2014,(27):268-268
在这个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21世纪,如何寻求新的媒介生存与发展模式成为各媒介组织不可规避的话题,中国电视调查式深度报道栏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中央电视台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中呈现的新闻框架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在这样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如何维持电视调查是报道栏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综现今天中国的电视屏幕,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滚动播出的新闻,不同档的电视连续剧,群星荟萃的电影,花团锦簇的综艺节目……还有电视纪录片。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它的第一个高峰已经完成,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更催生了一系列优秀的纪录片栏目,像《生活空间》、《纪录片编辑室》等。然而1996年以后,这一发展从高峰走向低谷,当年的火爆场景大势已去,收视率逐渐走低。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纪录片的收视率普遍比较低,但是从高到低这样一个转变还是值得纪录片理论工作者深思的。 本文试图对目前我国电视栏目纪录片在题材选择、叙事风格、社会属性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电视栏目纪录片这种杂糅的新型节目形态的特性进行探讨阐述。  相似文献   

16.
徐彩莲 《魅力中国》2011,(10):270-270
随着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展,观众的收视视野也日益开阔。这给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守望都市》、《直播民生》、《身边》等民生新闻一出现,收视率便一路攀升,与之相比,县级时政新闻收视率为何上不了甚至有逐步下降趋势呢?有人说,那是因为观众爱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电视评论类节目的诞生适应了电视媒介特性要求;在许多重大新闻实践中,电视评论类节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巨大的舆论引导力。本文以江西卫视新闻评论节目《深度观察》为例,从媒体的舆论公信力、媒介整合力量以及舆论引导力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新闻评论节目的舆论影响,并对新闻评论节目的突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栏目的开播,电视热点新闻日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观众是最有权威的裁判,新闻的社会效果主要来自受众的接受和认同,因此,从受众心理角度探讨电视热点新闻报道充实与深入的途径,是相当必要的。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社会焦点现象、大众热门话题、时代风云人物的风采等一系列社会“热点”正是这场变革主旋律的交响.电视新闻对这些“热点”进行聚焦和透视,较之于一般新闻更具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19.
王洪彬 《理论观察》2004,(3):102-103
“说新闻”这个概念在我国新闻领域中出现只是近些年的事 ,但是从广东台的《晓琳话九州》、四川台的《早间特快》、辽宁台的《第一时间》、湖南台的《潇湘晨光》和《晚间新闻》等一系列节目的问世与受到的欢迎程度来看 ,“说新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并不亚于义正词严、正襟危坐的传统“播新闻”的方式。一、“说新闻”与“播新闻”的区别和联系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已形成共识 ,但电视新闻是用“播”的形式表达还是用“说”的形式表达是有区别的。“播”意为传扬、传播。相关的组词有“播送”(意为通过广播向外传送 )、“播…  相似文献   

20.
奚洋 《理论观察》2009,(6):164-164
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新节目《实话实说》开播,从此引领了中国一个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的蓬勃发展。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谈话节目方兴未艾,逐渐形成了多种模式,包括叙事型谈话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辩论型谈话节目,如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讨论型谈话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情感部落格》……这些谈话节目以其不同的形式风格活跃在荧屏上。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谈话节目在各个频道节目所占时间比例逐渐加大,影响力有增无减,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