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诚信的经济属性与诚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不单纯是一个伦理道德概念,它本质上属于经济范畴,是经济规律之一。现代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诚信经济。诚信与盈利、平等交易、自由竞争、遵守游戏规则和法制等,都是市场经济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诚信与失信既是矛盾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是能够统一的。要遏制与减少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失信现象,就必须建立诚信体系、发展信用行业、构建信用市场,以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期,法律制度不健全,管理效能低下,市场主体信用失信问题十分突出,市场的真实性、有序性和公平性受到挑战,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现就企业信用失信的主要表现和治理对策做以下探讨。一、企业信用失信的主要表现1.虚假注册,主体信用失信。企业主体信用不实的表现为:一是有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联手,虚构注册条件,伪造注册资金,拼凑虚假实物注册资金和不确定的技术注册资金,抬高身价,骗取信任。二是有的企业从一诞生就存在短期行为,注册后很快变为“三…  相似文献   

3.
李闽榕 《经济学家》2005,25(5):91-97
导致社会信用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市场经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寻找。“中国人自古不讲信用”的看法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马克思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资本对利益的追逐必然要导致市场的信用失范。从而揭示了市场经济与信用缺失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人的市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诚信和失信都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人在市场重复博弈过程中谋求物质利益的行为选择,只要有市场就会发生失信现象,这是古今中外任何市场都无法避免的。市场经济产生着失信的因素,但它并不必然导致社会信用的普遍和严重失范。在完善市场经济假设基础上形成的西方信用经济理论,其理论上的误区是显而易见的,以此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实践上的误导。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信用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讲信用,社会就无法维系;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国的社会信用缺失,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信用缺失的经济原因,主要是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失信惩处机制不完善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要重建并发展我国的社会信用,必须建立资信网络,规范市场信号,加大失信惩处,强化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这一背景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信产业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形成,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前信用缺失问题已成为妨碍中国电信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如何顺应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构建合理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建立电信业信用体系对中国电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用经济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地发展。分析我国目前信用经济的现状,就建设信用经济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确立的一种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其核心要义是通过经济主体的诚信经营、平等交易,使各经济主体达到共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离开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但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各种失信现象大行其道,作为市场经济管理者的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参与者的消费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失信现象,以至于“诚信”成为了我国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现象1、市场经济的管理者——政府的失信…  相似文献   

9.
建立规范的金融信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英 《经济论坛》2002,(22):12-12,5
一、社会信用缺失的主要危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金融信用体系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基础。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以适应世界经济与金融形势发展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看,现代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国民信用体系在我国还不够完善,全社会信用意识仍很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种种失信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社会信用的缺失对金融业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诚信的支撑,市场经济秩序就会陷入混乱,社会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国军 《经济论坛》2002,(17):14-15
从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都是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企业失信行为大量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用机制,加强信用管理,是加入WTO后的中国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发育程度的要求也越高。但是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秩序相当混乱,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如大量银行贷款逾期收不回来,成为呆账、死账,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断增加,企业之间  相似文献   

12.
1.危及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几年来,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一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行为。从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厦,到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及法国的维迪旺,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已经成为一颗“毒瘤”,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失信惩罚机制的设计和维护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成熟的买方市场上,“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同等重要,将成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而失信惩罚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加强信用管理的理论研究,引导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走上正轨,非常重要。文章在对失信惩罚机制的作用、失信惩罚机制应达到的效果进行梳理之后,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失信惩罚机制的设计和维护。  相似文献   

14.
信用到底是道德问题、法律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实践迫切要求对此作出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本质上是经济问题,信用范畴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这不仅是因为理论上对信用问题的考察更多地侧重于经济角度,而且实践中信用问题的凸现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抓住信用的真谛,才能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经济失信问题,才能促进经济、道德和法律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已经二十多年了,在我们己经搭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体系即将建成的时候,经济生活中失信的行为不仅没有随着这一进程不断减少,而且越来越广泛,程度越来越深.社会信用状况的恶化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信用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以及民众的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十分薄弱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已日益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瓶颈”,市场中的种种失信行为已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建立完善与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诚实守信,一直为中华民族所崇拜昀优良品格,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信用缺失尤为突出,社会失信行为不斯涌现,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经济中信用缺失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旺延 《经济师》2004,(9):50-51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信用缺失现象 ,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应采取的对策是 :加强立法 ,对失信行为加大处罚 ;建设守信政府 ,发挥政府的信用保证职能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信用管理体系 ;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树立正确的信用理念。  相似文献   

19.
周瑞玲 《生产力研究》2007,(10):125-126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信用主体,是信用交易的最大需求者和供应者,其信用问题广泛而深远。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现状是融资信用不足、商业信用、生产信用和财务信用缺失。产生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为了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的外部环境建设,笔者认为应当: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立法、执法工作;推动征信业迅速发展;金融业联手合作,抵制失信行为;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20.
扈红英 《经济论坛》2003,(15):94-94
信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成熟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生活中的违约、造假、欺诈等现象较为普遍,这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为此,信用规制势在必行。信用本是一个道德概念,意味着诚实、守信、恪守承诺、不撒谎。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信用逐渐被主流经济学界所接受而成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信用包含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即守信和失信。守信意味着信守合同、履行承诺,不制假、造假和不缺斤短两等;而失信则意味着违约、欺诈和背信弃义。在涉及到信用的交易活动中,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