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论及党在新世纪任务时提出要“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小康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为此,认真研究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论及党在新世纪任务时提出要“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小康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为此,认真研究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也是人性完善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小康社会,也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合义。而且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但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在目前,只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敢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的建设,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巨大的人口数量,是我国潜在的一种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使其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对中国全面而深刻的考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高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广大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高尚的伦理道德思想,高水平的文明程度;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描绘共产主义前景时提出的最终奋斗目标。两者互相联系 ,又相互区别 ,都是科学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问题。两者在物质、精神、政治、自然的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 ,一方面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纲领和根本目标 ,另一方面还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搞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为将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应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认为是有条件的。首先是经济条件,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使人们不再是物质的奴隶;其次,应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形成人的全面关系,促进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人的自由发展条件;其三,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的政治文明;其四,大力发展教育,使国民具有较高的素质;其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为前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注重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说其终极关怀是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观念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即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应将二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践过程。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是辩证关系,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树立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的思想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新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核心目标确定下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战略措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根本途径就是教育,教育负有传承人类文明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全面小康社会”与邓小平“小康”思想关系的考察有助于理解“全面小康社会”思想的时代特征,对“全面小康社会”内在目的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认清国情、紧跟现实、把握现实与理想、投身实践。“全面小康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与现实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坚持与发展,对其进行哲学思考的目的也是为了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共产主义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走向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与历史合规律演进过程是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是物质生活发展与精神生活发展的统一;是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统一;是理想目标与现实运动的统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价值评判体系,具有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尺度的同时,把握好人的发展的尺度.要从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以及人际关系建设等方面,积极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人的主体精神,理性精神和平等关系,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开辟了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它要求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关系,使经济与社会互促共进、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国情、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探索了一条从社会革命到改革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可惜的是,由于他对中国当时的现实国情和国民现状缺乏足够的认识,理想主义色彩较多,物质层面的东西看得较轻,对精神层面的东西看得较重,最终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时,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考察,从社会历史本身去说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的发展置于多重关系的统一中去把握的,从而使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有了深刻的辩证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