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语言是人类认知的结果,网络语言也应属于人类认知的一部分。在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基础上,从隐喻的角度来研究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2.
Santiago Posteguillo的《网络语言学》是一本多角度研究网络语言的专著,现没有中译本。该书首先介绍了网络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然后从技术层面、术语层面、语篇层面、语境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构建了网络语言的分析框架。本文逐章介绍了此书对网络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琼鹏 《经贸实践》2016,(7):204-204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推广与普及,网络语言日趋繁荣兴旺,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通过分析调查,探索其背后中英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的异同,对比中外网络语言的构词、修辞以及使用规范等方面,挖掘出有含义,有深度方便于人们使用的中外网络用语,从而吸取精华,弃其糟粕,营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变异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考察,认为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张昕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246-247
如今网络语言已走出网络,日渐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引起了学者和大众的普遍关注。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的构词通过谐音、缩写、形象的符号、重叠、修辞引申义等构词方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理解文化进化、阐释语言及其相关语言现象的新理论,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具有通过信息交际和交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在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要经历四个周期.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特色鲜明的社会方言,因此,从模因论的视角解读网络语言的特色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22,(1)
网络语言暴力,伤害当事人的同时还使公众丧失对事件的思考,进而引发社会问题。目前网络谣言、粗暴语言等现象在网络泛滥,法律虽出台了相关规定,但不能有效遏制。就刑法而言,应扩大刑法规制虚假信息范围、调整网络语言暴力具体罪名法定刑期、必要时出台专门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特殊的心理机制,他们正在成为网络语言暴力的施暴群体之一.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网络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因此,针对其表现及成因提出应对策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个古老得长了胡子、又土得掉渣,已被现代社会遗忘,只有美术写生时才想得起来的词——“山寨”突然大红大紫起来。它铺天盖地地进人人们的生活,并在2008年网络语言的评选中,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10.
翁泽文 《经济师》2006,(8):142-143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水”这个耳熟能详的字眼,在网络上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杨光超 《商周刊》2012,(4):40-41
网络体作为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其碎片化和非理性以及缺乏一定的深度的特征也使得它不过一时流行而已,短期喧嚣后,很难被人记住。因此,对于网络语言这种“速食主义”,人们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2.
游晓玲 《铜陵学院学报》2005,4(2):115-115,117
本文从功能主义角度探讨了网络语言学习环境对听力教学的影响,提出应该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网络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听力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相长,达到提高学生听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语言是不可能无动于衷保持原样.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我们民族的语言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火星文     
《经济纵横》2010,(Z1):112-113
本次论坛活动上,张国维先生在演讲中提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侧面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年代员工管理的差异性问题。他列举了一个网络语言的例子,就是沟通时选择的网络语言——已经被很多80后和90后所熟知的火星文,倒恰好是一个可以很好鉴别不同员工代际的标签。在此,我们也不放缓和一下神经,了解一下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火星文吧。  相似文献   

15.
浅析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姗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244-245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交流已成为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使得原来仅限于网络空间的网络语言也逐渐从新兴语言转而被广泛接受。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最大群体,在推动网络语言的更新与发展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最为深刻。这就给当前高校的思政工作以思考,如何在网络时代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也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而随之而来的碰撞,导致了网络"和谐"的产生.网络的数字鸿沟与信息更迭,既带来了沟通的迅捷,也导致了交流的困境.与日常语言随意性有着很大相似性的网络语言,在放纵或者净化的路口徘徊者.而在是否"和谐"的激烈争论中,有着多股力量参杂其间,立场、年龄、审美以及意识形态,这些都形成了推动抑或是阻碍中国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语言也将在内部交锋中,获得又一次淬炼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一部古装剧,却充满了大量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明明是表现武林江湖生活,却大多"君子动口不动手".  相似文献   

18.
牛牛 《新经济》2011,(9):12-13
他们已经不是农民——他们不会耕田,不会除草,也忘记了每年的春播是什么时候,他们努力让自己与城里人一样,用最新款的手机,说最新潮的网络语言,但是他们始终与城市格格不入,他们进不去,也回不去。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fans"的中文解释就成了"粉丝",有人说,"粉丝"这个词其实是网络语言,但与其他新造的网络词汇不同的是,"粉丝"出现之后,很快就被大众接受、普及,而不仅是网民的专利了.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而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归属网络语言。流行快,传播广、意义飘、使用活是其袁象特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社会现象,由大众集体认同,约定俗成,形象化、格式化和简单化是其得以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