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刘易斯所提出的影响市场规模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省级数据,检验了影响市场规模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市场规模的因素存在区域性的差异。相较于其它因素,东部地区提升社会化分工程度、中部地区提高人力储备和减少市场分割、西部地区增强人均购买力与发展铁路等交通设施,都更有利于各地区市场规模的扩大。在全国层面上,社会化分工的加深与人均购买力的提升都能增进市场规模,而贸易壁垒的存在则不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市场需求是影响企业规模经济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国内需求的整体规模出发,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行为和当前的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城乡市场断层对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的影响。并就市场需求与规模经济之间的作用机理结合我国当前情况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只有打破市场封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国市场一体化,才能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规模来促进企业规模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分析 1、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 iResearch研究发现,2006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33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0%.iResearch预测,2007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450亿元,未来三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10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900亿元,达到940亿元.  相似文献   

4.
基于搜寻理论,本文引入匹配概率密度函数,构建了包括匹配能力、市场规模和电子市场效率三个变量的理论模型。分别刻画了匹配能力和市场规模对于电子市场效率的影响,以及匹配能力与市场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电子市场的搜索活动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增加竞争的有效范围实现市场效率的提高,它体现了"活跃效应"。另一方面,搜索活动通过改变交易机会的分布函数,提高匹配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电子市场效率的提高;(2)电子市场在搜索能力上的优势会导致它侵占其它电子市场的效率空间,体现了电子市场的"挤出效应";(3)电子市场的聚集规模对于匹配能力具有负外部性,同时,匹配能力又决定着最优的电子市场规模。因此,电子市场能够实现的最大效率是匹配能力与市场规模均衡的结果。与传统基于价格研究市场效率的方法不同,本研究力图通过匹配能力和市场规模揭示电子市场效率的形成机制,丰富了电子市场的经济理论,对于商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市场总体规模的扩张带动和支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宏观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为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提供了战略机遇与契机.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的战略重点是:扩大最终需求;推进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拓展消费品种.  相似文献   

6.
国内市场规模能够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多元化吗?注重国内市场的贸易理论有"国内市场规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多元化"的理论预期。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制度环境决定了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产品结构的作用方向。当制度环境高于门槛值时,国内市场规模扩张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多元化;而当制度环境低于门槛值时,国内市场规模扩张则导致更加集中的出口产品结构。在制度环境各维度中,法制环境、金融系统的开放性和透明度、政府对投资领域的限制和对企业的管制效率,是影响国内市场作用方向的关键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 )方法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 ,探讨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银行机构数量和市场结构 ,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呈倒U形分布 ,并且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降低 ,商业银行总体规模效率将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与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相互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运营支持,终端需求效应通过参与式合作有助于发展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这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快本土市场发展,鼓励本土企业根植于国内经济的创新,推动本土企业与外来资本联合研发等。  相似文献   

9.
“双能力”视角下企业竞争力与市场规模的互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雷  唐晓华 《技术经济》2012,31(5):122-128
从"双能力"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竞争力与市场规模的互动机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不同情况研究了T值、企业竞争力与市场规模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论如下:企业对T值的判断能力显著影响企业竞争力;T值影响市场规模,进而决定市场所能容纳的企业数量;在T值高的经济体中,民营企业更具优势,在T值低的经济体中,国有企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房地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产业内企业规模不经济,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结构的优化。该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房地产业的市场结构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扩大过快、房地产企业进入数量多、规模障碍系数低是房地产业集中度低的主要原因;并以房地产行业市场集中度作为房地产市场结构主要衡量指标,采用集中率(CRn指数)和赫希曼—赫佛因得指数(HI指数)两个指标考察中国房地产业市场集中状况,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应进行适度集中的结构优化,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及实际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隐性保险制度背景下,选取13家大中型商业银行2001—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银行规模与市场约束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对市场约束作用削弱程度越强,对银行救助难度也越大;当第一大股东为国家或国有法人时,不论银行规模如何,市场约束明显减弱;考虑规模因素时,市场约束作用与银行资本结构和上市与否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而盈利水平与市场约束作用的关系会受隐性保险制度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河南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但是还存在诸如资本市场的多层次体系仍没有建立,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小,投资者的数量偏少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河南省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发展河南资本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市场的广度与深度而言,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已经拉开了距离,债券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实力。根据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014年6月的数据,中国企业债规模约为15万亿美元,为国债规模的一半。中国企业债券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和 企业规模的实证研究 (一)市场规模 我们研究的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是指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杨荻 《资本市场》2013,(12):123-125
美国作为最早开展信贷资产转让市场业务的国家,在市场份额、认知度及发达程度均相对于其他国家地区有着更多的优势。从1991年起美国信贷资产转让市场交易规模显著攀升,在2007年交易规模增大到近5200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虽然对美国金融体系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贷款转让交易规模依然维持高位,为缓解银行流动性危机提供了渠道。欧洲地区信贷资产转让的交易规模走势与美国相似,但交易规模将近为美国的一半,其市场模式相对于美国更加突出体现出原有的以银行为中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祁斌 《资本市场》2013,(9):102-105
制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蓝图,借鉴国际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一定的顶层设计,凝结共识,明确预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经20余年,实现了非凡的成长,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当然,资本市场或股市的规模并不能完全代表市场发展的水平。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知道,中国资本市场在很多方面比起发达市场,甚至一些新兴市场或周边的市场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张利红 《时代经贸》2007,5(11):99-100
本文借助产业组织理论框架,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审计市场规模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审计市场上"四大"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我国本土事务所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为了优化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作者提出了打造大型事务所和培育事务所的行业专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周刊》2015,(8):13
4月2日,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211亿元,较2013年的18851亿元,同比增长49.7%。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2013年达到8.0%,同比增长32.5%。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一体化加剧了国际游资的跨国流动的速度,对我国经济的负效应无疑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其流入我国后将何去何从,是否会流入金融市场,并威胁着资本市场的稳定?文章按照通常的研究思路,量化地估算了国际游资的规模,并以中国A股市场为例,研究了其对股票价格及股市规模的影响.结论认为,国际游资有一大部分流入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壮大在中国A股市场的规模,但并未对股价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ETF话题     
<正> 近年来美国各基金品种与ETF的发展比较美国的基金极其发达,美国基金资产规模占了全球基金资产规模的60%左右,在全球基金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基金分为四种:共同基金、封闭式基金、单位信托和ETF。共同基金无论在基金规模和基金家数上均占有绝对优势,但ETF迅猛的发展势头令人刮目相看。至于封闭式基金与单位信托,前者自1999年以来资产规模呈下降趋势,后者总体资产规模很小,都不是基金市场的主角。共同基金主要的基金类型有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包括应税货币市场基金和免税货币市场基金)四大类。在1990年时货币市场基金所占比重最大,几乎占据了共同基金的半壁江山,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持续下降,到1999年已经降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