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数据"是信息革命衍生出的产物之一,目前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应用.大数据具有体量大,类型繁杂,价值密度低以及处理速度快的典型特点.大数据环境下,给我国的审计工作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以及困扰,此时审计工作中必然有隐患存在.本文作者探究了大数据环境对审计风险造成的影响,并联系实际列举几点大数据环境下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22,(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使得高校的审计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虽然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处理数据以及分析其隐藏的信息,但是由于大数据隶属于互联网,会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风险。文章先针对传统模式下的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着重分析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下为高校审计模式带来的影响,并根据大数据时代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揭示我国环境审计风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其次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试析我国环境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介绍了构建环境审计风险模型前需要考虑的因素,构建了风险模型并系统分析了其组成因素,即"环境审计风险=外部风险(概念风险×程序风险×政治风险×环境风险)×执行风险(可接受的环境审计风险条件下,重大错报风险×环境检查风险);"再次通过实证分析说明风险模型的具体应用;最后是对以后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优越性日益明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完全传统的审计模式已不完全适合审计工作的需要。如何适应大数据环境,并在大数据环境下推动内部审计发展是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文章从大数据和内部审计的含义出发,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发展现状以及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基于此提出对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经济责任审计环境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审计内容范围的界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问题主要涉及审计效率不高,方案内容不完善、审计指标过度依赖经济数据以及资料收集及评价缺少全面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经济责任法律和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优化机制、合理界定领导人经济责任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指标选取应全面等方面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技术发展与内部审计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了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方法,也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防范审计风险,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必须从信息化环境下着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系统进行的各种业务处理及其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审核检测,保证审计对象数据准确,从而保障审计结果的正确性,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9,(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是内部审计实现全覆盖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于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大数据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的困境,积极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金华审计长高瞻远瞩的指出,"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能不能在这场革命中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今后审计事业的发展"。研究如何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已成为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ERP实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ERP环境下内部审计需要做的工作以及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有关实务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关键,但近年来我国审计环境不断变化,导致审计工作出现了多种的审计风险,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审计工作的稳定发展。笔者就结合审计过程中各个阶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审计风险防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审计环境变化迅速,而审计风险问题仍然是审计工作中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审计风险的现状及认识进行了阐述以及在审计风险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由于PPP项目具有可以为政府分担债务风险,对私营企业资金可以进行合理引流等优势,在政府的支持下,其开展得如火如荼.伴随着PPP模式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给审计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大数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将这个时代带入一场大数据的信息革命之中.大数据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以及商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对于应当紧跟经济发展模式的审计而言,应该选择更加先进、合适的工具来辅助审计工作、审计方法的改革创新,大数据技术与审计的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阐述了PPP项目当下审计模式的不足以及与大数据审计融合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险导向审计是由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大量申诉威胁下开发的、以审计风险评价为中心的审计程序.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在思路上有很大不同,能否有效地应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提高审计质量,是摆在我国审计职业界面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的时代下,一些先进技术的应用给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项目管理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审计工作方面,更是影响非常大.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下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审计方式、方法与技术等,并且给了详细的应对建议,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下的审计新发展会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利益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种风险也接踵而至,提前防范和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对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由此,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对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文章对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发现学者们对于审计风险的防控非常关注;其次,对比分析了传统审计模型下的审计风险以及伴随着新技术产生的新形式的审计风险,得出的结论是新技术的产生会带来有别于传统审计中的新形式的风险;最后,结合目前大数据审计及联网审计的研究、应用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用人单位择人标准、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优势、构建风险管控平台和完善法律体系等风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经济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外界环境对国内外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间及与外界环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逐渐显露其不足之处,而且不断出现的金融舞弊的案件给我国审计业的发展起到消极影响.现如今,加强及控制审计风险的管理,进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企业的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就会遭遇审计风险,在此背景下,企业在日常审计中不得不引进一种现代的审计方法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来确保企业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会计工作系统已经逐渐趋向智能计算机化,这种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审计方法与技术的改革.当前很多注册会计师都认识到了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优势,开始采用计算机审计系统来开展审计工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及风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控制风险的应对策略,以此来减少审计工作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决定我国社会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建立审计风险防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促进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确保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是就我国审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建设项目开展工程审计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了,期间,大多数工程都是采取事后审计的形式,事后审计也就是在整个工程项目完工之后进行结算审计工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中的各项建设项目的规模以及财力投资也随之扩大,这样一来,传统的审计工作就没有办法满足现在工程建筑的资金管理需要,跟踪审计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基建工程自从实行跟踪审计以来,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工程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依然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的基建工程中的跟踪审计工作出现了很大的风险,尤其是针对基建工程具体实施过程的跟踪审计工作所存在的风险隐患最严重。正因如此,我们要深入的分析基建工程的审计风险以及对它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基建工程实施阶段的审计工作为核心,分析引发基建跟踪审计风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行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各行各业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进行广度、深度融合,"互联网+"深入现实世界,加快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进一步影响审计的发展趋势,对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我国政府审计监督的现状、"互联网+"模式对我对政府审计监督的影响分析,浅谈"互联网+"模式下的加强审计监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