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在此基础上吸纳了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使这一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国际贸易理论贡献最大的当数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李嘉图之前,在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外包的经济学理论渊源,深入分析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以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外包的理论基础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论新李嘉图主义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70年代以来在西方贸易理论界较为流行的新李嘉图主义理论及该理论对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对H—O—S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较为系统地介绍。认为它是一种动态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同时对其不足也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认识到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主张各国参与国际贸易自由竞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强调参与贸易各国生产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转移,以及国际分工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一个正确的理论中往往包括很多假设前提,无论这些前提有多苛刻,依然可以认为这个理论是完备的.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备性似乎就体现在此.  相似文献   

5.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为解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其核心在于该理论独特的分析工具:超边际分析方法。采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引入交易效率和偏好,对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新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本文通过建立同时存在李嘉图外生比较技术差异和交易成本的新兴古典模型,探讨了交易效率和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从改变交易效率、偏好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定有利于本国的贸易政策,从而改善其外贸条件,进一步促进其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分离和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比较优势原理自1817年李嘉图提出以来,一直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不过,该原理本身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目前所理解的比较优势与李嘉图的原意已有很大差别。假设E_1、E_2和P_1、P_2分别表示英国和葡萄牙生产商品  相似文献   

7.
何思颖 《商》2014,(9):201-201
大卫&#183;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仍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从而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183;波特教授发表《国家竞争优势》,并系统的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理清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在联系,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和措施的制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李嘉图相对优势理论的检验是指从经验上研究相对技术差异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有多大。Costinot、Donaldson和Komunjer开创性地建立了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计量检验模型,并对李嘉图理论进行了经验验证。文章旨在拓展Costinot、Donaldson和Komunjer的研究样本,将发展中新兴大国加入进去,并增加产业种类,重新研究相对技术差异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技术差异对贸易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其正向影响要小于已有文献的估计,甚至出现了抑制贸易结构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在重商主义之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创了古典经济学时期.在国际贸易领域,古典经济学家们都主张开放贸易,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其中又以斯密和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0.
潘玉萍 《江苏商论》2011,(6):156-158
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学派秉持劳动价值理论,认为生产过程中劳动的投入赋予了商品价值,因而商品的价值内在于商品之中。而卡尔·门格尔则提出了主观主义价值理论,指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同人类的某种需求发生了特定的关系,从而较为成功地埋葬了劳动价值理论。但是主观主义理论本身也面临着"主观主义"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亚当·斯密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李嘉图等人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完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构建;马克思等人完善、发展和深化了劳动分工理论;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理论引入了国际贸易领域,开创了对现代国际贸易竞争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把李嘉图的高度抽象的经济模型直接应用于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倾向成为"李嘉图恶习",它指在不现实的、甚至是错误的假定下进行抽象的思考,建立抽象的模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李嘉图恶习"来探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电子商务就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政策上,都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指导意义。而比较优势随着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不断发展,已被称之为国际贸易的基石。此后,还将出现更多的理论来辅助比较优势理论,而电子商务经济也会随着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简评竞争优势理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长期以来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石,在学术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李嘉图之后出现的很多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以比较成本学说为基础,并加以补充、修正和深化,使之在理论上更完整、更系统、更符合现实情况。赫克...  相似文献   

15.
<正> 由托伦斯首先提出并由李嘉图系统创建起来的比较成本学说,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20世纪中期以后,以赫克谢尔——俄林——萨谬尔森模式出现为标志,它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指出了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和赫一俄“资源禀赋”说)的缺陷,即其理论内涵与现实贸易发展状况的矛盾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竞争形势”这一观点。包括三点:1.竞争优势包括比较优势;2.竞争优势以企业为主体;3.国际贸易是竞争优势选择和取得的结果。最后,本文还指出产品竞争优势理论的意义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当今国际贸易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赫—俄(Heckshro——Ohlin)要素拥有理论(以下简称HO理论)。这一理论是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之后最有影响的国际贸易理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探寻了国际贸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十分受人推崇。1953年里昂惕夫发表了他对HO理论验证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与HO理论相悖,即“里昂惕夫反论”。继其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也对HO理论进行验证,得出的结论有的与HO理论一致,有的与  相似文献   

18.
1贸易结构优化概述从贸易理论来分,大致可分为静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和动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静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中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理论:一是以大卫·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其代表观点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  相似文献   

19.
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参与国际贸易的双方不一定要在某一特定商品上有绝对低廉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李嘉图的国际贸易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尽人皆知,他的比较优势的思想可以说是整个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不仅比较优势的思想影响深远,李嘉图研究国际贸易的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