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正逐步深入至各行各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使过度开发的农业资源休养生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农业以其优质高效、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等优势,解决了传统农业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2.
社区支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正逐步深入至各行各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使过度开发的农业资源休养生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农业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的正外部性及风险性等决定了政府必须利用财税政策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为有效发挥财税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作用,必须适时开征农业生态税,实现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生态农业倾斜和优化支农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凸显了生态文明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为新时期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农业生产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逐渐替代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为生态农业的复合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是与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生态产业,应借当前的有力时机,突破常规农业的局限性,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和现代农业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农业生态资源是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对黑龙江省土地、水、森林、能源等农业生态资源的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为发展黑龙江省生态农业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程宇航 《老区建设》2011,(15):55-57
在国外,"生态农业"有叫"自然农业"的,有叫"有机农业"的,还有叫"生物农业"的,生态农业生产的食品也就相应地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或"生态食品"。尽管叫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生态农业可以定义为: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又称为生态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新的经济形态,具有自己的产业体系,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等构成。从长远来看,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循环经济进行全面规划,逐步建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协调发展的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应充分考虑该地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特点.突出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改变传统的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源开发模式以及无视市场需求、粗放地扩大加工能力的再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加快黄河三角洲农业的发展.应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坚持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同时,着力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畜牧业和海洋水产业;探索推广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全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建设成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乐采 《宁波通讯》2010,(8):8-10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宁波作为一个资源小市,环境承载量有限。不仅要“补好工业文明的课”,同时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是一个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广西以其具有的良好自然和资源环境条件和多样化的农业资源,以及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借鉴优势、政策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是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为追求目标.现阶段我国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仍存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应将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观点运用于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省,研究其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立足于生态文明的视角,结合四川省农业的发展现状,从生态农业的本质出发,对四川省建设生态农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农业主体经营意识生态化"、"农业技术生态化"和"农业经济生态化"三方面的措施,以推动四川省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统一发展的"绿色农业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3.
小农户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方式,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导向。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将数以亿计的小农户引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当中恰逢其时。生态农业产业链主要依托于合作社、龙头企业或网络平台等整合相关资源而成,小农户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与生态农业产业链的衔接也需要通过与这些核心主体的合作得以实现。因此,小农户通过“小农户+生态农业合作社”“小农户+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小农户+电商平台”等路径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卢小亨 《发展》2008,(3):59-60
一、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一是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着力构建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对甘肃民勤县来讲,现有的资源环境已经难以承载目前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特别是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这一现状必须改变,要改变必须形成共识,在全县上下构建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核心价值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网络和传媒,设计行之有效的载体,以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法规、生态伦理、流域水情和生态县情为重点,大宣传、大教育,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镇、村社、家庭、单位创建活动,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打赢绿洲保卫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强调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军 《发展》2010,(10):81-81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以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把我国今后的发展阶段确定为生态文明,而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形态主流正从过去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过渡到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生态资本和自然财富为基础要素的生态文明,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绿色经济体系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经济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旅客运输关乎人民群众出行,是民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经过长时间调研,针对整合客运资源、改革当前客运体制,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显著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实践反复证明,对资源只开发不保护,是竭泽而渔;以生态破坏为发展的代价,是得不偿失。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等。面对以上问题,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生态农业便是世界各国的选择,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海庭  北方 《走向世界》2014,(27):42-43
生态文明建设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位于烟台市最东端的牟平区,有将近一半的农业人口。近年来,牟平区着力构建"大区、小镇、新村"的乡村旅游格局,逐步打造出休闲养生游、田园体验游、生态度假游、农业观光游、工业小镇游、红色经典游等系列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