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直到二十世纪末,它距离现代力学理论那么经得起推敲的逻辑体系还差得很远。卡尔·波普( Karl R. Popper)认为经济的发展历程现在仅仅是“进入了牛顿革命的前夜”。如果把力学比喻为一出完整的《哈姆雷特》,现在的经济学还没有发展到主人公获知亡灵暗示的那一幕。   经济学既然还没有真正精彩登台,怎么会有经济学家上来宣布经济学这出大戏已经终结了呢?   我体会《经济学的终结》的作者(美国)迈克尔·佩雷曼教授可能要终结的是迄今为止处于主流地位的那些经典经济学家们用以构筑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那种方法,那种一脉相承、用韵味十足的科学主义手法建立宏大体系的执着(甚至可以称之为偏执)努力。在阅读后,果然验证了我的想法。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解释他的写作目的,就是:“只要流行的传统经济理论阻碍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新机会和新方式,它就意味着是一种威胁。从这种精神出发,本书呼唤经济学的终结,并要求经济学向一种全新的、但尚不明确的组织我们物质生活的方式开放。”   你看,经济学毕竟不是巫术,因此,它不应当被终结掉,而是让构筑它的人们改一改工作方向,要使经济学向能揭示经济生活的规律方向发展,而不要一味地去攀附或修补大师...  相似文献   

2.
若静  文娟  CFP 《中国新时代》2005,(10):76-77
“才华卓越。”9月17日,在“菲利普·科特勒&星河湾私人晚宴”活动上,菲利普·科特勒用这样一个词来“营销”他的弟弟米尔顿·科特勒。  相似文献   

3.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有一个“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描述市场经济当中人们如何相互作用。有没有人想过,“手”到底指的是什么? 觉真法师常常对来听课的经理人们提出这个问题。从2001年起,这位今年已75岁高龄的香港佛教僧枷学院副院长经常奔波于香港和内地之间,为上海、杭州、成都的几所著名高校的MBA课程或者CEO班讲授有关佛教与企业管理的专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谈及巴菲特,人们头脑里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那无以伦比的投资技术以及令人望其项背的资产增长速度——如果有人1965年以一万美元投资于巴菲特所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么到现在他所拥有的市值将超过2.7亿美元。人们更多地是把他作为一个投资方面学习的对象,其实做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巴菲特除了拥有卓越的投资技巧,他更作为一个经理人和领导人,发挥着他在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独到的理念和技术,并在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最大和最成功的“增值机器”过程中显现出其在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龚尧 《数据》2004,(1):78-78
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英国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创始人,也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白左莲 《活力》2005,(7):222-223
《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又称“小巴赫”是晚期巴罗克时代德国最著名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为他的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和孩子们作为练习而编写的键盘乐曲。全书共有28首(现在市面上也有30首的版本)。在这28首乐曲中,有一部分是巴赫本人从《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德国组曲》中挑选出来的,一部分是巴赫自己作的小曲子,一部分是他的大儿子威廉·费利德曼·巴赫和thJL子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作的小曲子,  相似文献   

7.
玩豪车的人     
他是个疯狂的赛车手。热爱运动和速度的贝兹·将阿斯顿·马丁这家不断走下坡路的英国豪华车品牌带出泥潭,重新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8.
生活·书讯     
蔚泓 《英才》2004,(5):118-118
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学标榜成“显学”,但经济学的作用一直让人怀疑。某些经济学家搞的那些不着边际的宏观预测更是加深了人们的疑虑。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把两位经济学家关在一间屋子里.那么你将得到两种观点.除非其中一人是梅纳德&;#183;凯恩斯爵士。在后一种情况下.你将得到三个观点”。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则说:“我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受经济学家们的骗。”  相似文献   

9.
刘岷 《新前程》2007,(12):78-79
“史蒂夫·鲍尔默遇到了很棘手的员工士气问题……为此,他决定聘用一位新的人力资源主管。他没有提拔人力资源专家,也没有到公司外部去寻找,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员工中看起来最不可能的人选——资深的产品开发经理丽莎·布鲁梅尔。”  相似文献   

10.
何雁 《企业文化》2003,(5):30-31
“对比尔·盖茨来说,地上有一百万也不能捡。因为,在他弯腰的一瞬间,有可能损失一千万。”这句话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但从侧面也说明了时间对于微软董事长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是多么宝贵。  相似文献   

11.
段炜 《民营科技》2004,(2):45-48
3月18日,被誉为“便携式电脑之父”的亚当·奥斯本(Adam Osborne),因脑中风在印度逝世,享年64岁。亚当·奥斯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曾是IT业界的先驱人物,目前正日益流行的笔记本电脑、PDA、平板电脑等手持装置,均来源于他那天才般的构想。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推出了世界上首  相似文献   

12.
王方华 《上海管理科学》2005,27(4):F002-F002
最近在各种场合听到不少企业家说要做中国的杰克·韦尔奇。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这种“朝圣”般的心情不难理解——被歌颂为“20世纪最伟大的职业经理人”的杰克·韦尔奇,的确是当代西方经理人的个中翘楚。杰克·韦尔奇的成功是每一个作为企业家称号的人都非常羡慕的,并引以为楷模的。但是,中国的企业家要不要成为杰克·韦尔奇,或者是能不能成为杰克·韦尔奇,还有在成为杰克·韦尔奇这个问题上的想法和思路,是否仅仅是一个偶像,还是真正成为他学习的楷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A·萨缪尔森说:经济学研究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同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美国经济学家佳林·C·库普曼斯简单地表述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的学问。”这些经典概括表明,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和效率,都是建立在资源的基础上的。一般意义的资源在《辞海》里被解释为资财的来源。英国《地理术语辞典》把资源解释为:一是在需要时可以提取或开发的原料与储备;二是为维持生存和防御所拥有的各种资料:三是从人类生活环境中可能得到的客观需要的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张页维 《新前程》2006,(1):82-83
2005年10月,统领了迪斯尼21年的迈克尔·埃斯纳在一片欢呼声中“滚回老家”去了,留给了继任者罗伯特·伊格尔一个烂摊子。迈克尔·埃斯纳恶名在外,他脾气暴躁,说话不经大脑,几乎得罪了周围所有人.包括大股东.迪斯尼家族成员.公司员工,子公司负责人和合作者。而罗伯特·伊格尔的首要工作就是必须与这些曾经交恶的人重新修好。  相似文献   

15.
乐天 《新前程》2007,(11):12-13
作为与彼得·德鲁克齐名的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在“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与“未来工作形态”方面的研究独树一帜,他在多年前对组织结构变化所做出的预言如今大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在查尔斯·汉迪访华期间,本刊记者与这位有着“哲学家”之称的管理学大师就他的理论在中国实践以及未来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员工概述 知识型员(knowledgeworke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明天的里程碑》中提出的,他将知识型员工界定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加拿大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Horibe,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7.
跟随华尔街传奇人物桑迪·韦尔16年的杰米·戴蒙是美国银行业真正的“魅力男孩”,如今已独掌摩根大通的他,能重演恩师当年缔造花旗帝国的奇迹吗?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中国人对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的了解都来自于一位伟人的著作中。再版中文版《人口原理》一书的封面上用“是人口原理终于错了?还是我们即将面临发展的瓶颈?”的醒目字句吸引了我,让我有幸通读了这本原著。  相似文献   

19.
《中外管理》2010,(7):111-111
许多人都知道比尔·盖茨的传奇:一个学校教育的"叛徒"、辍学者……然而,人们可曾知道,其实最难做的是首富身后的老爸。近期,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亨利·盖茨撰书谈到自己怎样管儿子:“我在老式家庭中成长,  相似文献   

20.
年年3·15,今又3·15。是时候了,让道德的光芒照耀财富!是时候了,让尊敬的力量改变中国!在2009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与新浪网联合主办的“网络3·15消费维权活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