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逐步放缓,金融体系的风险累积逐渐暴露出来,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分别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界定和度量、其累积成因和预警、防范政策等方面阐述了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理论研究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源自多部门的风险累积和传染,包括银行业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等;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方面,多部门的监管协作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2.
杨帆  杨紫涵 《商》2013,(15):164-164
一、银行业系统风险的特征 银行业的风险存在很强的系统性,这是受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例如银行业自身的内部因素,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制度等,还有银行业以外的各种凶素,如社会的经济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冈素等各种不同的方面。银行业系统性的风险涉及的范围很广,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系统中主要包含了保险、房地产、银行业、证券、全指金融等诸多板块。从以上几个板块的相关金融数据入手,基于溢出指数对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国内外在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金融系统性风险控制当中,银行业对房地产业、证券业、保险业均会产生单向的正溢出效应。因此,我国金融市场必须要对银行业加强控制,继而对其他金融机构产生正影响,促使我国的金融系统得以良好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评价我国银行业竞争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从而达到促使银行业系统更加稳定,减少系统性风险发生的目标指导。银行业将通过增加市场份额与转型来提升竞争力,从而有助于银行业系统更加稳定,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银行是金融机构中的一种,并且现在银行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对银行业的关注力不断加强。金融机构一般会存在系统性风险,即市场风险,它受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银行也是不可避免的具有系统性风险。传染性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一个主要特征,其破坏性特别强,严重的会导致金融系统产生危机,于是现在不管是学术届还是金融界都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注程度不断高。本文就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问题和如何防控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林璇 《商》2013,(7):119-119
金融业是现代化经济的中心,银行系统又是金融业的中心,风险活动总是时时与银行业的经营活动相连,银行业的运营活动中总是存在许多风险活动,如市场风险、运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我国银行业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资金的运作有赖于间接融资,银行系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依据发达国家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情况,对银行业的现实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乔方亮 《中国物价》2009,(11):46-48
本轮金融危机表明.2004年签署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导致银行亲周期性更加明显及对流动性风险重视不够等。巴塞尔委员在会吸取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先后发布了若干征求意见稿.对新资本协议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总体来看,新资本协议的修改对我国银行业没有重大影响。理解新协议的不足,借鉴新协议的合理内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业务,与之伴随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影响信贷风险的因素中,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消除非系统性因素。而一些系统性因素,如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却很难被完全分散,因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对改善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经营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时期,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度量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CoVaR风险度量法对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系数进行了分析。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贡献之间具有差异,提示金融系统风险与规模、财务杠杆率高低以及机构盈利状况有关。文章旨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以在特定背景下采取相应的政策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金融体系中,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核心,是主体。银行业能否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直接关乎到金融体系安全性。从当前银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情况来看,存在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影子银行业务监管不力等不足,本文着重于分析银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微观基础.研究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和银行体系风险的关系,有助于监管当局制定合适的监管工具,有效管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中国未曾爆发过真正意义的银行业危机,因而研究影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因素成为难题.在借鉴风险二维定义属性基础上,本文对商业银行偿付能力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如何影响银行业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偿付能力上升时,银行风险承担会上升,进而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上升也会增加银行倒闭的预期损失;商业银行偿付能力提高时,流动性风险会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时,偿付能力风险也上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充分梳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的基础上,运用CoVaR模型测度并分析银行业财务指标如何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发现:就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而言,国有银行最强,然后是股份制银行,最后是城市商业银行;就其对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而言,最大的是国有银行,然后是股份制的银行,最后是城市商业银行;单个银行的系统风险贡献与其自身规模、不良贷款率、批发式融资占比和GDP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上银行监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睿 《消费导刊》2009,(5):116-117
近年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迅速,对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但是,由于缺乏对网上银行的系统研究和科学规划,在网上银行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产品创新、监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子银行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强行业协调,全面控制网上银行业务的风险,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同国外网上银行相比,中资银行无论是在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营销技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研究国内外网上银行业务,寻找差距、借鉴经验、研究对策,对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勇 《商场现代化》2005,(22):35-36
同国外网上银行相比,中资银行无论是在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营销技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研究国内外网上银行业务,寻找差距、借鉴经验、研究对策,对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系统性银行业危机的浪潮此起彼伏,仅20世纪末的20年里,就有93个国家发生了112起系统性银行业危机,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导致了美国多家银行倒闭,而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相关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后,防范相关破产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成立显得迫在眉睫。因为存款保险涉及很多方面,该文主要研究定价方面,试图通过利用预期损失定价模型对上市公司的保险费率做出计算,希望对今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同国外网上银行相比,中资银行无论是在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营销技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研究国内外网上银行业务,寻找差距、借鉴经验、研究对策,对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亮 《中国市场》2015,(8):11-16
2008年起,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为导火索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揭示出当前金融业存在的众多问题,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也再次成为各国政策决策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拟选择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对13家上市银行从2009年至2013年的交易数据构建单指数模型,从而分析出金融危机前后各家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变化状况,并通过GARCH(1,1)模型证明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有所增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风险分析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研究领域几乎还处在空白状态,尤其是在施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以后,这方面的风险分析更缺乏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本文简要探讨了在新的招投标模式下存在的量、价风险,评标合理性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畅  闻岳春 《现代商业》2015,(2):164-165
在近年有关股票市场的风险特性的研究中,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明显较大,本文对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及影响我国股市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如何控制我国股市系统性风险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