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尤其是在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之后,我国农村金融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成为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发展模式选择上、制度创新上和政策目标上都存在问题。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必须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以政策性作为合理的补充,鼓励适合农业切实需要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建立以金融为核心的惠普合作体系,发展金融合作集团;加强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员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珐泽 《商》2014,(6):130-130
本文基于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之路探析了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组织创新,文章基于农村合作金融的适应性、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路径以及打造金融合作机构平台三个视角论述了产业组织的创新,为实现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然而,既有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村金融需求还不相适应,调整传统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张庆亮博士的<中国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一书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高杰 《致富时代》2011,(1):38-38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而我国目前农村金融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合作金融的严重缺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该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怡 《商业时代》2004,(11):27-28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是服务于“三农”。推进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首先要确立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然后,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农村商业性非银行金融与政策性非银行金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甄妮  郭晓毅 《现代商业》2012,(21):49-50
在金融体制改革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成为弥补农村金融真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河南省56家金融机构实地调研分析,得出当前河南省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存在性质定位不明确,融资成本高且风险控制能力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以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为相关机构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经过5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功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关键。而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中,产权制度改革又是最关键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农村资金缺乏严重地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需求有着与城市金融需求不相同的特点,因此,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按农村金融需求特点进行。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在发展农村金融组织、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扶持力度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10.
姚倩 《商场现代化》2012,(25):174-175
"三农"的发展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中,金融是首要因素。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仍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中存在金融抑制现象、我国农村农业本身的特点、农村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农村金融市场垄断。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下,农村金融逐步发展。由于某些原因,农村金融的支农力度仍然很低,农村资金需求不断增加。本文在分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金融机构结合动因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金融机构衔接的诱致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金融机构结合的新思路对金融支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邹锦吉 《商》2014,(41):169-169
农村金融创新能够推动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通过考察河南地区农村的金融创新水平,我们发现虽然我省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引入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等措施有助于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为广大农民提供资金支持是现代农村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深,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离不开现代金融组织强有力的支持。尽管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它拥有众多的社会网点,服务领域广泛,具有鲜明的农村特色,但是现代农村金融发展不均衡,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无法得到资金来源。因此,倒逼着农村信用社金融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合作金融是与"商业金融"概念相对应,严格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与商业金融相比,农村合作金融具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提高社员福利、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等比较优势,因此广泛在各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笔者在深入分析农村金融的实质内涵与比较优势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体系的总体设想,并重点强调了股权结构、信用结构、监管制度三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大量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金融剩余流失是当前湖北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四个层次全面构建多元化的湖北农村金融市场。使湖北农村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转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我国需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步伐,按照以合作金融为基础、组织机构多样化、充分竞争的原则,鼓励不同市场主体的参与和竞争,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黄瀚 《财经界(学术)》2014,(10):10-11,35
正一、引言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我国是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目前农村资本市场供需失衡,资本使用效率低下,金融抑制现象严重,落后的金融体制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金融深化的对策意义极其重要。二、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农村金融组织架构、管理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金金 《中国市场》2010,(52):155-156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构建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民、农业和农村提供有力的各项信贷资金支持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试图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金融特点的改革道路,这将是一个漫长而遥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金融的缺失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被赋予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的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合作金融却未能有效地担负起服务"三农"的责任。通过对农村合作金融功能演进的分析,揭示了合作金融改革变迁被掩饰的真相,从而提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农村经济、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农村地区相对薄弱的金融服务体系已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为全面金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势下,针对新农村建设中金融需求的特点,探索构建符合农村经济长远发展要求的、全面有序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