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认识一位老伯,他一生多灾多难,要是让别的人碰上他这么多倒霉事,也许会被压得早趴下了,可他却总是那么从容自然,眉宇舒展,整日乐呵呵的,好象什么烦心的事都没有发生过。如今,他已年逾八旬,依然红光满面、思维敏锐、精神矍烁,行动自如。我问他:"老伯,看您这精气神,好象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烦心的事?"他笑笑答道:"黄河还有九曲十八弯,何况人生呢。一个人遇到烦恼、挫折、失败、坎坷都是再正常不过了。要紧的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千万不要愁眉不展,忧心忡忡,那样非但于事无补,反倒有碍身心健康。我呀,遇到不痛快的事,就…  相似文献   

2.
富波 《政策与管理》2008,(6):107-107
记得最早办公司的时候,因为与合作者理念不同,导致最后公司解散,在心情不好、压力很大的时候,还要忙着处理公司的各种后事。当时还迁怒于别人,发了脾气,现在想起来,觉得很过意不去。现在,心态平和多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会将其暂时搁置,去打打游戏,在手指忙碌的时候。大脑冷静地思考一下,事情想明白就好了。失败的时候,就做点事后总结。我认为人不应该只看一个点。这样会走不出过去,自寻烦恼。生活是一个面,只有走出过去,才会看到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何时能够满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常常会在生活遇到很多不满意的事情:在商场购物对售货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入住旅馆对旅馆的条件和设置不满意,到某饭店就餐对食物不满意……。不满意的情绪积攒得多了,然而却没有发泄的地方。去消协投诉?算了吧,这么些小问题,也许连“立案”的资格都不够。一位老教授在一次非常不满意的住店经历后说: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这件事情上,但我下次再也不会来住这家酒店了。  相似文献   

4.
王民 《企业文化》2009,(12):83-83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工作上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觉得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怎么这么不合理,出了事情也不知道处理,就会拿下面人当挡箭牌。觉得同事怎么这么不合作,又笨又懒,这样下去项目绝对不可能按时完成。  相似文献   

5.
    
开始,他不是一个贼,开始,他只是去找人,找一个叫张贵的人,这张贵住在一幢八层高的楼房里。不过,张贵住在哪一层,他忘了。他走进了那幢楼、但从一楼走到八楼,他没看见一个人,好像这幢楼里没有位人。  相似文献   

6.
哲理的故事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相似文献   

7.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矧∈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相似文献   

8.
<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过年轻的赵智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享受山水之乐。"工作差不多是他最快乐的事情了。"他的一位老部下对记者说:"有一次我们去外地做一个项目,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马不停蹄,全都累得要死。坐飞机到北京已是深夜,每个人都想回去美美地睡上一觉。赵总却奔公司去了。"  相似文献   

9.
这是从报纸上读到的一则故事,颇耐人寻味。某大企业招聘,上千人报名,但只招一人,真是千里挑一。当然,待遇也是高的。竞争到最后,只剩下甲乙两人,第二天由总裁亲自主持面试,决定谁留谁去。因天色已晚,这家企业的人事部便将甲乙两人安排到公司的招待所住下,并告诉他们,只管好好休息,吃、住都由服务员负责接待,明天早上8时面试。一进了房间,甲就琢磨起来:关键时刻到了,两个人中选一位,我明天一定要好好表现。可是“考官大人”——总裁会出些什么千奇百怪的问题呢?甲越想头越大,越想心越不安,服务员把饭菜送进来了,他只是看…  相似文献   

10.
崔鹏 《中国新时代》2004,(12):80-81
万骊华,中体倍力公司总裁,一个会比光华长安大厦的保洁员上班更早的人。早上9:00上班,万骊华一般会7:50到,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需要做的是了解新的国家政策变化和发呆似的沉思。等到9:00大家都到了,就没有时间想这些事了,那时候他的办公室会像个市场一样热闹。"在和你聊天的这1个半小时内,平时会迎来送走10拨人。"万骊华说。万骊华的办公室是开放的,而他也承认,自己本不是个非常外向的人,而作为中体倍力的总裁,却需要更开放一些,他也就尽量去这么做。我渴望"蜕变"万骊华时时提醒自己现在已不再是一位政府官员了。"…  相似文献   

11.
绿豆     
您每天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心烦、上火是必然的。推荐您一种清热、除烦、解暑的食品: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的时候,去一家网球场学习网球技术。当时在场的一位教练说,他能在半小时内教会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打网球。这事儿新奇,我那位朋友当时想:这位教练不过是像国内的侃爷一样侃侃大山而已。可事情的结果却不得不让他惊叹——那美国教练找来了队列中一个很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07,(6):27-28
在湖北省房县境内,提起张启成无人不晓,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会发现,他颠覆了人们对务工者的固有印象。他似乎不够圆滑与聪明,但想问题、做事情却又透露着信心与笃定;他身家数百万,却又始终保持着一位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他看来,当今家乡有着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家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14.
《英才》2003,(2)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如果做一次生意,少一个朋友,你的路就会越走越窄。其实成功与不成功之间只有薄纸一层,成功的人碰到困难闯过去了,不成功的人碰到一点困难觉得没希望了,再也不去想办法了。失败的教训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对对方的诚信非常了解,再就是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王石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很多房地产业界优秀的管理人才。我觉得潘石屹没有什么,这个家伙运气好。为什么你不放权,为什么你不培养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放权,放给谁?怎么放,很难。  相似文献   

15.
灵丹锦囊     
给创造力宽容的空间 下一次。如果你再抱怨工人们没有创造性。请扪心自问。你采取了什么措施去鼓励他们?当有人提出建议时.你是否讥讽了他?在他们跃跃欲试的 时候.你是不是给予了他们发言的机会?有人进行创新而遭失败,你是否痛 击过他?而很多时候.如果你想要员工们给你更好的点子。至少你得下准备 好了为实现这些点子.很可能会遇到的失败.因为没有任何事情自一出生就会产出辉煌。创造性是一枝嫩芽。你不精心培育它绝不会结出果实。有些 人也许永无创新。而另一些人却有新的创见.而每一个人都有潜在创造力.他们都必须得到恰当及…  相似文献   

16.
记者在在北京丰台区小井润园小区采访发现,一些新居装修完却不能住,成为置业者的新苦恼;一位业主装修了新房,放了数月,还是没有搬进去。他告诉记者:“家里异味太浓,不敢搬啊!”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公司的重要部门的经理要离职了,董事长决定找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接替这个位置,但连续来应征的几个人都没有通过董事长的“考试“。这天,一个30多岁的美博士前来应征,董事长却通知他凌晨3点去他家考试。这位年轻的博士于是在约定时间去按董事长家的门铃,却未见有人来应门,一直到8点钟,董事长才让他进门。考的题目是董事长口述,问他“你会写字吗?“年轻人说“会。“董事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分到杂志社,六年了,我还没有遇到自己心仪的男友,一直单身。一个人过日子,虽然自由自在,却也有冷清寂寥的时候,即使如此,我却注意检点自己,我相信自己决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编辑部有位五十多岁的男人,在这时走进了我的生活。他是我们杂志的副总编,地位资深都很高,曾有多本文集出版,其中两都作品相继搬上屏幕,还担任几个学会的头衔,在这座城市乃至全省圈子内颇具知名度,我们平时都称他赵老师。  相似文献   

19.
《英才》2008,(2):120-120
很多人看到冯仑的色,却看不到他的戒;很多人看到冯仑的柔,却看不到他的刚;很多人看到冯仑的贫,却看不到他的厚。这本书可以让人立体地了解这位有着浓厚知识分子情结的企业家。冯仑的经历,就是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历史,尽管是越野蛮,越生长,但冯仑还是一如既往地儒雅,没有满脸横肉,没有为非作歹,西方的企业家大多是冯仑式的,中国的冯仑何妨多一些?  相似文献   

20.
想象一位顾客进入银行的一间本地分行办理银行业务。他看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他的前面排有6人的队伍,但却只有一位出纳员在岗位上工作。他等候着,瞄了一下手表,然后发现在柜台后面的办公桌前坐着3个银行员工。其中一人正在同朋友电话聊天,另外一人最终站了起来,但却走到咖啡机前。这种冷漠不仅提醒他:除了每月的账单外,他从来没有从这个机构收到任何东西;也让他感到恼怒。他发誓下一个星期就换一家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