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台旅游产业化合作的前景是:大陆游客将占台湾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带动台湾经济的发展;台胞赴大陆旅游将为福建旅游的提升带来机遇。闽台旅游产业化合作的机制是建立闽台旅游产业合作联盟;重点在乡村旅游、旅游装备升级、旅游信息服务、旅游金融服务四领域。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龙海市不断加大对台引进力度,努力拓宽闽台经贸交流合作领域,实现了以对台农业引进合作的开放开发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促使龙海经济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目前,龙海对台农业合作开发正向链条式、区域化、全方位、综合性、高层次、大效益方向发展。迄今通过台资企业出口创汇1亿美元,占全社会出口总值的80%。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进了龙海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辽准优势,获取闽台农业合作胜券龙海市曾以农业发达县著称,素有福建“乌克兰”美誉,在1994年、1997年被国家列为漳…  相似文献   

3.
龙海市根据闽台资源和产业互补特点,加强扩大利用台资,加快海峡两岸闽台经济协作步伐.目前对台经贸协作高潮迭起,极大地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主要特点有:  相似文献   

4.
1.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1闽台农业合作现状近年来,闽台农业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领域拓宽,已从传统的种植业逐渐扩大到畜牧业、养殖业、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据不完全统计,台商来阐投资农业及其加工企业已达到1500多家,投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台商来阐投资形式多样。由最初带有试探性的“三来一补”发展到合作、合资、独资以及成片承包经营为主。目前我省的闽台农业合作具体类型大致有5种:(1)国家级的4个台商投资区,进区农业项目主要是生物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业;(2)对台农业引进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5.
1987年台湾解严以后,台湾船东大量雇用大陆船员已是不争事实,依赖程度达七成左右。今年8月,台湾当局迟迟决定开放大陆对台短期(近洋)渔工劳务,这对两岸间早已形成的、互相依存的闽台渔工劳务合作有一定促进作用。作者全面分析了当前闽台渔工劳务合作的现状和问题,认为进一步开展闽台渔工劳务合作,有利于提高两岸渔业经济合作的水平;有利于增进两岸民间的直接接触,沟通感情,扩大交往;有利于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正在大力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推动闽台科技产业合作向纵深领域拓展是加快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当前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创新闽台科技交流合作互动机制的若干建议:建立健全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管理协调机制,培育提升闽台科技交流合作创新平台,不断深化闽台高科技重点产业对接互融,建立促进闽台科技人才资源共享的新机制,积极营造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的环境氛围等。  相似文献   

7.
构建闽台农业合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闽台农业合作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但区位优势减弱、投资环境不够优化、闽台农业合作层次、水平偏低等问题,影响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纵深、长远发展。文章对建立闽台农业合作的长效机制提出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8.
米红  吕潭华 《亚太经济》2001,(4):68-72,79
本文通过对闽台两地人口,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量化分析,比较系统,详细地阐释了两地经济发展的结构与特征差异;并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建立了闽台发展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9.
建立"闽台经济合作区"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非 《亚太经济》2004,(2):73-76
本文在论述建立“闽台经济合作区”战略意义的基础上,侧重对“闽台经济合作区”的区位选择、战略布局和政策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产业     
<正>闽台构筑两岸产业合作重要基地福建作为台商最早投资的省份,在两岸产业合作中始终扮演先行先试的重要角色。如今,台湾已成为福建吸收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闽台产业合作领域已从第一、二产业延伸到物流、金融等第三产业。目前,台商在闽投资中,第一产业约占10%,第二产业占65%,第三产业占25%。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福建按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厦门对台经贸合作与交流现状十几年来,厦门市遵照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宗旨,根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工作指导思想,突出对台战略地位,从各个层面大力开展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以民间促官方、以经济促政治,努力为推进统一进程作贡献.总的来说,厦门对台交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台商投资数量较多,台资企业已成为厦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1994年底,全市共引进台资1111项,协议投资23.96亿美元;台资项目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32项,最大项目达2.7亿美元;台湾“百家大企业”已有13家在厦投资;台资企业到资率和开工率较高,累计分别近50%和过60%,80%的企业在厦买地自盖厂房,作长期投资打算;台商投资技术层次不断提高,获准进入厦门高科技园区的项目有22项,全市申报专利的台资项目有130多项.目前,台资企业年产值占全市总产值近40%,产品出口占厦门地产品出口的50%,提供的各项税收约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6,年付出的工资约占全市职工工资总额的30%.台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福建自贸区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两岸经贸合作开拓了新的空间。对福建省而言,“海丝”倡议与福建自贸区建立的实行,既是其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机遇,也为福建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改善了出口贸易环境。福建自贸区作为两岸开放的平台,发挥其在推进两岸经贸融合、建设同国际接轨的贸易环境的重要作用。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将使得福建的经济、产业结构得以提升,促进闽台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自贸区对闽台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提出制约闽台经济一体化的四大因素,给出促进闽台经济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ECFA签署后海峡两岸的经济、金融合作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作为两岸经贸发展的重要桥梁——闽台金融合作却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为此,应充分发挥福建独特的对台优势,积极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台经济工作,不断加快陕台经济合作步伐.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一大批台商纷纷来我省考察投资,兴办企业.目前,我省利用台资的数额逐渐增大,质量规模提高,向集团化发展.台资企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闽台农业合作一直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领域。在闽台农业合作中,漳州是对台农业合作的先行者,取得的成效在整个大陆中也是显著的。历经了二十几年发展的闽台农业合作如今正在往更高的层次休闲农业迈进。以闽台农业合作为基础,从自然条件、漳台人文渊源、漳台农业合作领域、休闲农业旅游客源市场以及旅游设施等方面对漳州农业休闲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漳州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策略,为加强闽台农业合作,发展漳州休闲农业旅游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龙海市立足区位、资源、侨乡等优势,根据闽台资源和产业互补特点,致力开展对台经贸合作,极大地促进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出口产品约有一半贴着别人的牌子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国际经济。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的进出口额已经占到GDP的65%,2006年的贸易额达到1.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8万亿元。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譬如,2005年,我国彩电生产量7600万台,出口4900万台,占本国总产量的64%;DVD产量1.5亿台,出口1.3亿台,占87%;摩托车产量1580万辆,出口1000万辆,占64%;鞋出口59亿双,占全国产量的60%;服装的出口更是数量惊人,几乎发达国家所消费的一半服装来自中国。目前,我国已有172种商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  相似文献   

18.
对闽台林业科技合作与转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其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加快闽台林业科技合作与转化对策建议:完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软环境;提高引进的科技成果质量,按项目进行管理;建立多方联动的闽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力度;建立市场需求机制;加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伍长南 《亚太经济》2014,(3):144-148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自2011年台湾经济主管部门颁布《产业发展纲领》以来,台湾提出诸多刺激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动能的政策与措施。与此同时,福建全面实施"三规划两方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定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经贸合作是推进闽台两省发展的基础,新形势下深化闽台经贸合作,必须正视闽台两省发展的差异,发挥独特对台优势,做强做大经济总量,加快经济总量追赶台湾,促进两岸融合、海峡经济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闽台高校合作的不断深化,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架构政府部门、闽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园、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共享互通"的平台。便捷闽台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闽台高校科技合作效率,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推进闽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闽台地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