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能源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兼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能源价格走高,如何应对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成为央行宏观决策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揭示能源价格对通货膨胀预期影响的渠道及效应,并基于统计优化的2001年第二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样本数据,就能源价格对通货膨胀预期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预期与能源价格两者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但通货膨胀预期与能源价格互相强化、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并不存在.本文最后就如何在高油价时代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成为信用货币经济中循环往复的问题,货币是症结关键。通过建立包含货币缺口和收入差距的凯恩斯Phillips曲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1979-2010年的数据实证得出:货币化通过两种途径作用于通货膨胀,一是通过扩大货币缺口、直接推动当期物价上升,二是高货币化导致了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这种预期又推动了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因此,在经济平稳发展情况下,货币化是一个金融发展程度指标,但在严重依赖货币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货币化却可能是货币超发的指标,与通货膨胀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率先从危机中恢复,但通货膨胀预期问题凸显.通货膨胀预期能强化实际通货膨胀,甚至出现资产泡沫、价格上涨以及囤积行为,并对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形成一定制约,因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非常必要.本文从四种通货膨胀预期理论中归纳出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两大要素,即实际通货膨胀水平以及政策信息,并详细分析了目前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六种因素,针对这六种因素,相应给出五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KPC)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并据此构建SVAR模型以分析实际通胀对各影响因素的冲击反应。研究发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对实际通胀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而产出缺口的影响力则没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值得关注的是,本文发现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影响效果缺乏稳定性,暗示我国目前的通胀预期粘性程度可能较大。中央银行在进行预期管理时首先要厘清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的关系,疏通预期传导机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防通胀任务。 相似文献
5.
6.
7.
通货膨胀动态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地位,然后深入探讨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与通货膨胀惯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简要总结我国2009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态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比2006年同比上升了6.9%。尽管这个数字创下了最近十一年来的新高,但仍然是市场预期之内。在11月的CPI公布之前,有研究机构就表明,11月份的CPI将上升到6.8%。而且从今年下半年CPI指数的变动来看,7月份上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在我国较高通货膨胀率和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环境下,汇率传导机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通过设立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出结论:我国存在汇率传导的不完全性,人民币升值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不能完全由汇率变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房价和物价(CPI)相互影响的直接、间接和预期三个渠道,运用计量方法对房价与物价相互影响作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互为Granger原因,并且房地产价格领先于CPI;在地方层面上,地方房地产价格均显著地是CPI的Granger原因,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显著且影响时间较长。另外,研究表明通货膨胀预期领先于CPI,并且房地产价格对通货膨胀预期冲击的持续性长于CPI;而通货膨胀预期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解释能力高于CPI,这表明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和实际通货膨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食品价格向非食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成本推动、结构性推动和通胀预期三种传导途径,并建立了一个以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为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二者间的传导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传递作用是存在的,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对非食品价格造成同向的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具有稳定的持续效应。另外.我国食品通胀率比非食品通胀率波动性强,如果二者之间传导机制通畅.食品领域的通胀会对非食品领域的通胀水平带来巨大冲击,引发全面通胀的风险。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不应剔除食品价格因素,我国CPI指数中的食品权重应谨慎下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交易者的关注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控制了公司基本面的因素基础上,分别从最终量(股票价格)和变化量(价格差)两个角度,建立了影响模型,实证发现,无论是最终量还是变化量,当期的关注度产生的正向响应都是强于滞后一期产生的反向影响;进一步用格兰杰因果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发现互为双向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响应了解相互之间作用的模式,发现关注度对价格短期内是反向波动的影响,长期会有正向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peed of price adjustment and stock ownership by foreign and local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using data from the Korean stock market. We show that returns of stocks with high foreig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lead returns of stocks with low foreig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especially after foreign ownership restriction is lifted. Likewise, returns of stocks with high local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lead returns of stocks with low local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idea that foreign institutional (local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faster access to or processing power of new information than local institutional (local individual) investors. 相似文献
14.
从证券投资收益结构看中国A股的“股价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A股股价与经济发展趋势的背离即“股价悖论”是中国证券市场近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股票投资收益成为影响投资者参与投资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A股市场投资收益结构中,主要以资本利得为主而与股票红利关联不大。这种投资收益结构不均衡是造成“股价悖论”的原因,而不均衡又源于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及投资者投资动机的投机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1-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深交所的信息披露评级指标作为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度量指标,在此基础上,考察公司透明度对股价波动同步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改善,股价同波动性不断下降,但各信用评级等级之间的股价同波动性差异并不高。本文给出了可能的分析解释,并指出了下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日本、德国和瑞典三国公共养老金虽然制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采取了较为一致的待遇调整规则:在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双重约束下,引入反映人口结构变化的可持续因子以实现制度的自平衡。考虑到三国涵盖DB和DC两种不同的待遇给付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三国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发展历程和运行实践,从缴费率、替代率水平、代际风险分担和政府负担程度等四个方面,对不同待遇给付方式下引入人口因子的养老金调整机制运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经验总结以期为其他国家调整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银行信贷增长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多变量协整分析技术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银行信贷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和银行信贷之间在长期内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房地产价格波动在短期对银行信贷发放的直接影响十分有限,主要是在长期内对银行信贷增长产生影响.而银行信贷也通过协整关系成为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当局应当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银行信贷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6~2017年中国39家产险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产险公司再保险决策的持续性和趋同性特征入手,测度了固定效应和传统因素对再保险决策的解释能力,并首次探析了产险公司再保险决策的调整机制问题。本文运用方差分解方法量化了固定效应和传统因素对再保险决策的解释能力;采用分布滞后模型估计了传统因素对再保险决策的中长期影响;运用局部调整模型识别了固定效应和传统因素对再保险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受公司固定效应的影响,产险公司的再保险决策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每年主要是根据年份固定效应所代表的监管政策等宏观因素的变化做出迅速调整,而根据反映公司经营特征的传统因素的时间序列变化所做出的调整并不明显。基于上述结果,本文建议监管者应注重提升监管政策的针对性,引导产险公司在综合考量各项经营指标的基础上,把再保险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经营效率提升的一项中长期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20.
转型经济中宏观冲击与公司融资决策——基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框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经济改革动态背景中的宏观冲击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企业选择股权债权融资方式时,一方面要权衡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相对成本,另一方面又受到融资资源可获得性的限制。经验证据表明,信贷市场和股权再融资市场上配额性指标和成本性指标的变动,作为外生的宏观冲击,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均对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资本结构的调整幅度是信贷规模的增函数,是股权扩容规模、贷款利率、股市收益率的减函数。本文的发现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现实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