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陈朝晖 《特区经济》2005,(4):234-236
<正>一、问题的提出消防行政许可行为,是公安消防机构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审查并赋予当事人从事消防所限制事项的权利和资格的行为。目前,在深圳市公安消防部门在实施消防行政许可行为中,消防行政许可诉讼已经成为目前消防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2.
肖万泉 《开放潮》2003,(9):41-42
行政许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目前,一些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的过程中,较少考虑行政许可申请人办事是否方便,申请人常常需要跑多个部门、往返多次,被形象地称为“跑断了脚、磨破了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8月27日表决通过的《行政许可法》将于明年7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  相似文献   

3.
孙飞雪  徐向素 《发展》2004,(8):19-20
权力本身具有自我膨胀性,如果再与利益挂上钩,权力滥用、权力寻租就在所难免.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的创设、审查、决定过程中往往涉及到权力与利益,因此,行政许可权也如同其他权力一样存在权力滥用与寻租的现象.为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方位地对行政许可权加以制约.笔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方位地对行政许可权制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仙 《科学决策》2005,(3):40-42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行政审批制度则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共同遵守相应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行政许可法首次肯定了行政许可领域的合法信赖保护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政府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必须诚实信用。行政许可法追求高效政府。行政许可法创设了若干便民服务制度,如相对集中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受理条件”、“网上许可”、“许可听证”、“收费法定”等制度,将行政许可的最长时限规定为30天和60天。行政许可法的重要贡献是用法律的形式将许可的责任属性固定下来,规定对于当事人的申请,行政许可机关不仅有依法受理和审查的责任,而且对于违法实施的许可行为还负有国家赔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王琛 《理论观察》2011,(4):68-70
应申请行政行为与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本质区别是以相对人提出申请为前提。除了这个条件以外,判断应申请行政行为还需明确对法定职责概念的理解,即要求申请的事项不,是行政机关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另外,还要求相对人申请所依据的是实体法上的规定,而不是程序法上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许可的设定第三章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第四章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第五章行政许可的费用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第三条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8.
各国由于宪法基础、法治传统、民族特色等的差异,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具体构建存在很大不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形成了以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在我国,由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作最终的司法诊断是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形式审查方式难免流于形式。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9.
WTO的有关规则已明确要求成员国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因此,随着我国入世后对外运输的增多,海事行政诉讼将会逐年增加并越来越普遍。 一、海事行政诉讼的基本特征 海事行政诉讼是指从事海洋运输、生产等活动的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港口行政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或不服该机关的复议决定,在法定期限内向海事法  相似文献   

10.
政府执行力的法律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瞿和 《开放潮》2006,(3):25-27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运用于行政法学领域。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南博方的观点,他认为“可以强制实现其内容的效力便称为执行力”。通常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罗豪才教授认为:“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如果是命令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则相对人必须执行;如果相对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行政机关可依法定程序强制执行,有时还可申请人民法院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强制执行。”但有的学者认为执行力不仅对行政相对人法律效力,而且对行政主体亦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1.
侯瑞锋 《魅力中国》2014,(10):301-301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建立相应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当今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缺乏明示的宪法和法律依据且现行行政诉讼法明确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围之外,使其为数众多的行政机关滥用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权,不仅降低了法律的威信,也严重侵害了人们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这也是充分实现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切实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帅德慧  郑世红 《魅力中国》2013,(26):299-299
《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这是《行政诉讼法》的价值目标,并非客观状态。事实上,无论在行政管理当中。还是行政诉讼过程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都是不平等的。行政诉讼中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是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但法院居中裁判地位使其在保护行政相对人权利方面具有局限性,实践中往往不能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有必要通过支持行政相对人起诉等方式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监督,强化检察权对行政权的制衡。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行政许可主要有四种:一是,允许(pemit),即对具备了某种客观技能和水平的人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许可,如汽车驾照;二是,资格证明(certification),即对具有相应教育经历或者专业资格的人从事特定职业的一种能力证明;三是,特许(franchise),是对有限资源进行配置一种方式,如出租车业的经营许可;四是,执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证了法院对行政主体及权利人申请非诉讼行政执行案件审查的必要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合法性审查.而且,在合法性审查时要严格执行合法性审查的标准和审查制度的程序规定,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孙明 《中国经贸》2008,(16):29-31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依照权力机关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补充司法行为。城市房屋拆迁的合法主体包括房屋产权人、对房屋进行征收后的国家以及人民法院。在拆迁中与房屋产权人产生纠纷的只有代表国家进行征收的行政机关,它们之间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现有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解决。开发商与房屋产权人达不成拆迁协议不是民事纠纷,不存在行政裁决的前提条件,因此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没有存在的必要,应废除该制度,但行政裁决作为一种独立的解决特定民事纠纷的制度应保留并完善。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许可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可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行政许可行为的范围,以及行政许可复议和诉讼的原告资格、范围,违法设定或规定行政许可的法律文件在复议和诉讼中的处理,行政许可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标准,行政许可中的行政补偿和行政赔偿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尚荣  张雅婷 《魅力中国》2014,(18):287-287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经常采用的重要的执法手段之一就是行政检查,其重要意义在于,行政机关所做出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应以:事前深入的行政检查为合理性和合法性基础.行政管理目的的实现有赖于行政检查的保障,否则就会削弱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基础,这样的行政行为也很容易造成对行政检查相对方权益的侵害。行政检查中自然无法避开的就是相对人的权利义务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晓丽 《魅力中国》2010,(33):34-35
依照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除提起行政诉讼时要求附带审查之外,相对人不得对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抽象行政行为审查监督体制的缺陷要求将抽象行政行为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规范性文件纳入司法机关的审查范围,业已成为学界有关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防止和治理行政许可过程当中的腐败问题,是制定行政许可法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部法律的总则到分则的每一章绝大多数条款,都是要始终防止行政机关在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当中的腐败问题。目前来看,行政许可防治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实施行政许可的条件不具体,不明确,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标准缺乏,行政缺乏明确可  相似文献   

20.
张媛 《北方经济》2007,(9):40-41
(一)森林景观资源收益的实现形式。自然资源特许权制度是自然资源法中一项重要的权利制度。该制度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以政府依法审查为关键,其核心在于对国民设定其原本不拥有的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通过开发利用获取利益的权利和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