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英国《金融时报》9月10日】23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英国的时候,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家庭主妇,当她听说我从中国来时,她说:“哦哦,我知道,中国是日本的一部分!”。当然,这样以偏概全地形容英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有失偏颇,事实上,英国是最早预言并接受中国将崛起为一个经济强国的国家之一。1986年秋天,英国外交部主持召开了以“中国的崛起:它对亚洲、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影响”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我应邀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2.
张军 《当代陕西》2009,(6):36-37
5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评选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揭晓,陕西省大学生村官、澄城县刘家洼乡富源村党支部副书记詹辉榜上有名。“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乐意做的事情。”获奖后的第二天,詹辉在接受《当代陕西》采访时平静地说。  相似文献   

3.
“哦,是《中国新闻周刊》吧,我看过。”这是2005年我刚到《中国经济周刊》做记者采访时听到的最多的话,每一次我都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4.
江洁 《沪港经济》2004,(6):23-25
“真是感谢《沪港经济》提供的采访机会。平时,每天都是工作、工作,身为领导,总是不断地做选择、决策,只知道带领一队人往前冲,很难有机会静下心来想想过去。所以,今天早上处理完公司的事情后,我就跟同事说,给我一些时间,我要好好地回顾一下这二十多年的心路历程。”赵新华一见记,说激情洋溢地掏出了肺腑之言。在香港出生,去台湾读大学,到美国深造,来中国发展……赵新华的履历绝对是“国际化”。葛兰素(中国)有限公司引导他进入中国内地,罗氏制药给厂他最宝贵的10年职业经理人生涯,如今的房地产公司又给了他一片新的天空。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笑话说,如果一只鹦鹉懂得说“供给”和“需求”,那么它就是经济学家了。当然,这只是指早年的经济学家,现在的经济学家还要能够解释股票为什么会下跌。经济学家给自己的定义是要解释人类的行为,这个定义太宽泛了,以至于世间任何事情都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廖进中 《湖南经济》2003,(12):11-11
湖南人读《湖南经济》,湖南经济学家议“湖南经济”,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用不着大势宣扬。但在《湖南经济》创刊二十周年之际,谈谈《湖南经济》与作者的关系,也许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作为作者,我与《湖南经济》的结缘始于1994年。当时,我作为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有幸参与了“湖南开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并为大会写了一篇题为《跨国经营:湖南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新的亮点和难点》的论文。不久,编辑部通知我,说是此文已选录发表在《湖南经济》当年的第11期上。正是在这篇文章中,我比较系统地阐明了我的“市场领土论”的基本观…  相似文献   

7.
一位经济学人曾说过:经济研究要瞄准中国独特的经济规律这个靶心,如果只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充其量是“五环”;如果懂得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运行规律,差不多可以说命中“八环”;而唯有弄通市场经济在中国这个具有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特别是现阶段更为特殊的运行规律,那才是命中了“十环”。白永秀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研究,其代表作《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研究——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实现形式》(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996年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欧元之父”蒙代尔在北京演讲说,“当年批评过中国货币政策,说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那位(日本)副部长现在是亚行的行长(黑田东彦),他在2005年5月28日和20日发表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的文章指出,中国现在应该尽早地而不是尽晚地对币值进行升值,而且最后也说应该使人民币上升7%~10%。” 6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需要循序  相似文献   

9.
【英国《金融时报》3月10日】近日在各地的企业行走,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北京的“两会”。说到经济复苏,业界的声音分两派,一是有戏,一是没戏。我是“有戏派”。我从来以为,那些预言中国会死的人,肯定比中国要死得早,这不是诅咒,是历史的观察而已。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5,(12):11-13
【美国《华盛顿观察》第9期,3月9日】“中国的经济腾飞靠的并不是自身大规模银行体系的支持,而是香港金融体系的保驾,而港资直到今天还在外资的范畴之内。”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华裔经济学家黄亚声(音译)说,“可以说,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扶了中国低效率的金融体系一把。”  相似文献   

11.
就在美国报纸评论说,中国的经济活力正在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中国的“软实力”将改变世界的时候,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据《科学时报》2月2日报道,该报告指出,2002年中国仍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属初等发达国家。这样的一份报告,不仅显示了中国学者对中国现实的清醒认识,而且对国民意识来说,也是一个“有意味的提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3/4月号]在经济不稳定的时候,没有几件事情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对于那些想在经济的痛苦中寻找安慰的人来说,可以关注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周,温家宝总理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中国版的国情咨文报告。尽管今天的世界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和一年前明显不一样,但他就像牧师说“阿门”一样肯定地重申,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依然是8%。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8,(5):18-20
去年1月,我谈到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乐观看法(《全球经济增长“后劲”如何》(Globalisation’s futurei Sthebiglong-termquestion),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07年1月16日出版),但我还强调了两个对比一个是这种乐观看法与全球大部分地区储蓄远远高于投资引发的风险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5,(12):17-18
【香港《明报》3月7日】对于民调结果,国际政策看法计划主任库尔说:“尽管一些亚洲邻国担心经济腾飞的中国会带来威胁,但受访者普遍视中国为亲善温和、对中国崛兴持正面评价。但国际社会此一观感似乎取决于中国自我约制、不寻求将其经济壮大转化成军事威胁力量。”  相似文献   

15.
[英国《金融时报》4月17日]中国经济与世界“脱钧”了吗?“脱钩”(Decoupling)一说最早受到关注是在2008年1月,当时美国经济已经显出衰退的征兆,而中国经济仍是一派红火迹象——GDP保持两位数增长,股市创出新高。支持者认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可以不受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延续高速增长。16日,中国公布了2009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GDP总额6.57万亿元,同比增长6.1%,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东京新闻》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三大件”——反映经济状况的镜子》的报道,其中关于中国的“三大件”是这样写的:1950年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九十年代是电话、电脑和空调。在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六位的今天,中国已经没有固定的“三大件”概念,但多数媒体说住房、汽车和子女教育是现代的“三大件”。提起“三大件”,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是熟悉的。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所谓“三大件”还不是手表、自行车、缝  相似文献   

17.
《浙江工商》2008,(2):30-31
政治家气质的企业家 在宁波海达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忠定的日程表中,每天下班后5点半到6点半的这一个小时,一定是被报纸“锁住”的,他对时政的关注度和敏感性集中在了最受他好评的两份报纸和一档电视节目上,它们分别是《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和中国国际频道的《海峡两岸》这趟“台湾直通车”。用蒋总的话说,“每天一到点,我就会推开一切事情准时守在电视机前,它们已成了我了解世界的窗口,我的生活也早已少不了它们。”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25日】中国经济似乎正在丧失增长动力,一些经济领域在一度出现井喷式增长后,目前显现了增速放缓迹象,不过经济学家们说,现在就断言中国的经济复苏已经终止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9.
“北京设计周正兴起一场革命,看Ⅱ巴,这变化会越来越快。”有着50年历史的米兰设计周主席斯丹法诺·博埃里发出如此盛赞。《不仅是中国制造,而且是中国设计》、《北京要用“中国设计”取代“中国制造”》——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金融时报》对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报道,他们敏感地捕捉到中国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8月16日]强弩之末,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上半年数据传达出来的基本信息。尽管中国官方公布的2005年1至2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相当高,并可能在全年继续维持9%以上的水平;但来自劳动力市场、企业盈利能力和信贷市场变化等方面的证据显示,目前的经济扩张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经济增长率的明显下滑只是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