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简称“指南”)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相似文献   

2.
“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中T型账户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笔者认为,对各期投资收益的计算,分期付息情况下上述会计处理正确;但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上述会计处理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2期荣树新文《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浅析》(下面简称浅析)中指出:《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  相似文献   

5.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借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当期利息收入与当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的差额作为当期账面成本的摊销额。指南中明确说明了企业取得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投资,其付款额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相似文献   

7.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  相似文献   

8.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即其公允价值(不包括支付的价款中所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的计量,比照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计量的相关规定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后利息的处理,比照贷款发生减值后利息处理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中一系列问题的处理进行了探讨,如持有至到期投资概念的界定、明细科目的设置及内涵、相关交易费用的处理、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的计算以及利息调整的摊销等问题,以期对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计算确认其实际利率,并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的期间内保持不变。同时,企业应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  相似文献   

14.
刘海霞 《财会月刊》2007,(10):37-37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因此,摊余成本的确定成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务处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常规核算中,要计算、处理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利息调整等,尤其是利息调整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形式比较复杂。本文在总结其内在核算原理的基础上,先介绍其简练的核算模式,然后再举例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2010年会计师<会计实务>考试教材中,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接单利计算的会计处理,有着较为详细的实例讲解.但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按复利计算的情况却没有具体的实例分析.文章将以复利计息的方式来解读教材146页的例题,以满足会计师考生获取更多知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实际利率的本质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融资租赁中承租人或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实现融资收益”要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除此之处,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企业发行债券时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企业进行债券投资时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企业进行长期借款时确认的“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等项目也均要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草案)》将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每期应计利息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的每期应收或应付利息在概念上混为一谈,在会计核算上均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导致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出现利息调整过度的不合理现象。由于应计利息与应收或应付利息存在重大差别,建议应计利息应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19.
企业购买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入账后,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其利息调整金额。但对于债券法定计息期与会计计息期不一致时的实际利率法核算,目前尚存争议。有观点认为,上述情况的实际利率不按债券法定计息期计算,而按会计计息期(含法定计息期和年末)的总计息期数  相似文献   

20.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摊余成本计量,在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确定及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