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互动影响,也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杨红 《农村经济》2003,(2):72-73
当前 ,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正确认识农民外出务工问题 ,积极引导劳务输出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采用等距抽样、逐户登记办法 ,在广元市选取了14个乡镇的 4 2个村、12 6个组作为调查样本 ,对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一、农民外出务工及土地耕种情况调查样本农户总数 5 6 0 0户 ,总人口 2 0 75 3人 ,总劳力 115 49个 ,总耕地 2 16 15 3亩。涉及外出务工的农户 2 0 91户 ,占农户总数的 37 34%。外出 32 5 9人 ,占总劳力的 2 8 2 2 %。务工收入 837 19万元 ,人均2 5 6 9元。无人在家…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近期的农户调研数据考察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必须从劳动力流失的消极作用和汇款的补偿作用两个方面解释.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从总值上看会因成员外出务工而减少,但这主要是源于非农生产收入的下降,农业收入并未受到明显的消极影响;而如果外出者是家庭的户主,农户的家庭经营就会萎...  相似文献   

4.
5.
关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集中流动,声势浩大,被人们形象地称作“民工潮”。这种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将是什么趋势?社会效应如何?应采取什么对策?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上海农村经济》2008,(3):47-47
贵州省从1987年开始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输出,雄年来劳务输出规模日益壮大,到目前全省共有6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在组织劳务输出的同时,贵州省还对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优惠,使不少在外转变了观念、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积累了一定创业资本的务工人员逐渐返乡,踏上创业之路。如今,贵州省已有40万外出务工大军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距区区域流动。全面地分析流动的特点、原因、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寻求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健康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一、前言在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我国,农村一些劳动力以跨区域流动的方式转入非农产业,是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必然现象。不论人们...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流动 ,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本文将从分析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诸多因素入手 ,探讨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路径相应的制度安排。一、阻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我国过多的农村劳动力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传统落后的农业大国 ,工业化又远远没有完成 ,加之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政府用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农民进城 ,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又加重了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导致农民的比重过大 ,农村劳动力隐蔽失业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0.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0个农村社区中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与监督、学习目的和学习成绩。本文从留守儿童外出父母、监护人、学校和社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产业集群的成长为浙江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 ,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 ,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进而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本文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从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利用和农户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非正规部门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不仅对经济持续增长作用明显,而且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近期和较长时间看。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将主要在非正规部门就业。所以,本文试图从非正规部门发展、就业效应及对策的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缓解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性,以期引起社会对非正规部门就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以四川省绵阳市调查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世纪 80年代早期 ,小城镇建设被我国学者认为是“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 ,“是农村日益增加的过剩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的去处” ,是“城乡间的人口蓄水库”(费孝通 ,1 983,1 984)。目前 ,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发展小城镇是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李宝库 ,1 997) ;“小城镇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人员 ,避免盲目流入大城市”(董鉴泓 ,1 999)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客观要求”(高红贵 ,2 0 0 1 )。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 :“小城镇真的就是农民的乐土吗”(孙庆瑞 ,2 0 0 0 ) ?还有学者认为 ,从…  相似文献   

15.
民工供给量的统计分析——兼论“民工荒”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在对农林牧渔业所需的劳动力与乡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从总量、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角度,对民工供给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到2003年年底,中国乡村尚有未达到城镇退休年龄的剩余劳动力7700万人;但25岁以下民工存在着700万人的供需缺口,主要是25岁以下女工供不应求。因此,虽然目前总量上不存在“民工荒”,但特定年龄和性别的乡村劳动力确实可能供不应求。今后,中国乡村有可能出现青年劳动力短缺与中老年劳动力过剩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与农民外出动力:理论分析和模型实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劳动力是农民的重要资源。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成本,而且包括机会成本。在郑州务工的河南籍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收益大于成本,收益率为15.6%左右。这说明,农民外出就业有利可图。模型分析表明,工资收入、各类成本、劳动力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对外出就业收益率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考察了四川、贵州两省农村劳动力输出情况的基础上 ,着重总结了两省在推动劳务输出方面的基本经验。它们的经验是 ,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输出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来抓 ,并着力整合有利于劳务输出的各种资源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搭建转移平台 ,努力搞好信息服务 ,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输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 ,应建立健全管理和服务体系、流动监测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信息体系和法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以往衡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的标准进行了评述。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但笔者发现 ,这些解释都没有将农民的经济行为理解为一种理性行为 ,都没有将农民当作一个追求独立物质利益的市场主体来看待。本文则以此为出发点 ,给出了一个衡量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的标准 ,并依此标准对 199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 ,笔者运用中国 3 1省、市、自治区 2 0 0 1年截面数据 ,对 2 0 0 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外流规模与城乡收入比例、农村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一方面,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经济上拮据,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等等。另一方面,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近10年左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中国农村老人居住安排的纵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安徽省农村老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Multi-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从老人状况、子女数量及家庭代际支持三个层面,考察老人居住安排的纵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制约了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老人居住安排的性别偏好未能充分体现,女儿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有显著影响;成年子女外出打工带来的代际支持的变化对老人居住安排的变动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