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逐渐成为刑事犯罪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问题引起了各界的重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提高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国家立法以及开发、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等方面遏制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今,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进行了简述,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析青少年犯罪类型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形式呈多样化,犯罪主体呈低龄化,犯罪手段呈智能化。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全社会必须构建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4.
陈波 《魅力中国》2010,(14):79-79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率不断上升,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进程。本人从研究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的意义入手,就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白妮 《魅力中国》2014,(19):304-304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在犯罪类型、手段、对象、犯罪特点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增多意味着青少年犯罪人数在增加,这无疑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是一大阻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处于大力发展时期,而这些发展都离不开青少年。作为发展资源的青少年必须健康成长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有序、稳定的发展。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犯罪及犯罪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总结;其次.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进行了探究;然后,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严密分析;最后,就其犯罪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现象的归纳,得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为:突发性、隐蔽性、发泄性、残忍性.其中隐蔽性是一个新特点,而发泄性又比较特殊,它既是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又是其犯罪的原因.结合其特点,采用唯物辩证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大难题。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偏高,犯罪年龄偏低,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最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同时提出预防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孙继峰 《魅力中国》2010,(1X):133-133
当下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且渐渐出现暴力性犯罪倾向加剧、低龄化趋势明显、作案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等新特征。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阐述,探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所谓纯正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危害计算机数据和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犯罪。目前,我国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纯正网络犯罪的主体,并且呈现出手段更加智能化、学历层次多元化的趋势。犯罪学中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较多,许多理论都可以用于解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但是在诸多的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中,默顿的失范论对于解释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原因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青少年群体的学习能力强、好奇心重、主张个性,并且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通过正当化的手段难以达成其自我实现的目的,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青少年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从而使得青少年产生了失范行为,进而进行网络犯罪。对于青少年计算机网络的对策与防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完善和变革才能遏制当前愈演愈烈的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比较研究国外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发展社区矫正制度应建立健全青少年重刑犯社区矫正制度、选择适合犯罪青少年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强化社区矫正监督、杜绝社区矫正腐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茹悦 《魅力中国》2011,(10):376-376
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全的家庭结构能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反之,就会潜伏下青少年犯罪的危机。本文试从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成员行为、家庭经济因素等方面阐述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并在最后提出了从家庭着手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仲谋 《魅力中国》2011,(11):164-165
现代网络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却常常忽视,本文从网络文化及其特点谈起,分析了现代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文化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陈林跃 《老区建设》2007,(12):15-16
当前,农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和社会因素。应针对这些成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源头上做好对农村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现象令人担忧.青少年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或,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探索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防范对策,是摆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陈铭 《开放潮》2005,(1):34-35
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社会不良影响、学校教育薄弱、家庭教育失调是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新时期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由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需要从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国际因素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和对策,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韩育林 《魅力中国》2014,(8):323-32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比率日渐攀升,其犯罪的多样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已经愈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并且,青少年犯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和治安稳定.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也成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持续高发势头,犯罪绝对数和比例大幅度上升,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青少年团伙犯罪快速增长,犯罪恶性程度大大增加,未成年人参与故意杀人,强奸,绑架,放火,抢劫等恶性案件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生理发育快,心理状态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冲动,当遇到某种偶然事件的诱导和激发等情况时,往往缺乏思考,不顾后果,从而导致违法犯罪.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下面从不同原因引起的犯罪案例入手进行分析,希望给广大职校生以警示.  相似文献   

20.
滕山岭 《魅力中国》2010,(17):105-106
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和吸毒现象是当今世界的“全球三大公害”。其中。又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对社会发展和人们安宁的生活影响最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青少年犯罪率逐年递增,达到75.7%。进入20世纪90年代.青少年犯罪的比率维持在60%左右。然而,在总体比例有所下降的同时,其绝对数量却持续攀升。以1992年和1994年为例,青少年犯罪的比率分别降至56%和50%,其绝对数量却达到88万和83万宗。与此同时,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案件比例更是急剧上升,以1999年为例,青少年重大杀人、伤害案件占了当年青少年犯罪总案数的70%,湖北省仅2000年-年因暴力犯罪被判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青少年犯就有165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