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暹  沈凌 《西部论丛》2003,(6):53-53
一是企业借重组改制之机逃废债务。企业故意忽视甚至排挤债权银行在改制中的合法地位,不通知债权银行就进行改制,出售资产所得收入不用于还贷,政府有关部门也没有征求银行意见就同意企业完成改制。二是利用重点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逃废债务。如利用三峡库区移民和产业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阳江地区社会信用状况令人堪忧据统计 ,截止 2 0 0 0年 12月底 ,阳江地区经各金融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 16 4户 ,逃废债涉及巨额贷款。企业逃废悬空金融债务较为猖狂 ,性质恶劣且手段多样。主要表现在 :企业利用分立、租赁、股份制改造、兼并、破产重组等改制机会 ,故意逃废银行债务 ;有偿还能力 ,但故意拖欠贷款本息 ;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 ,继续拖欠金融机构贷款 ;挤占挪用贷款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 ,造成贷款沉淀 ;企业负责人获取贷款后携款潜逃 ,造成银行贷款流失。恶劣的社会信用环境已严重阻碍了阳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放潮》1998,(7)
据新华社消息 为规范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防范和制止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 通知指出,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借企业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的现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信用关系,致使金融机构大量债权悬空,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4.
企业逃废债务,这里是指少数国有集体企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将银行贷款悬空或废掉,达到最后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目前,企业逃废债务主要多发生在县级以下中小企业,有些地区的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借改制之机想方设法逃废银行债务,其“一卖了之”是作为一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企业逃废债务是当前金融资产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由于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和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手法也在不断翻新.从金融债权管理机构掌握的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是企业逃废债务的最大受害者,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债权.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务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到期本息1851亿元,占总贷款本息的31.96%.  相似文献   

6.
资产重组大势所趋,商业银行应面对目前企业资本重组的实际,积极投身到改革之中去,关注信贷资金的运行状况,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一、企业资本重组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 1、企业分立划小核算单位,银行债权被“悬空”。企业划小核算单位,分设几个股份有限子公司,重新确立企业名称和法人进行注册经营,使子公司摆脱债务重负,轻装上  相似文献   

7.
殷劲松  吕品 《乡镇经济》2002,(4):32-32,37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肩负着支持、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维护金融债权,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当前,一些企业利用改制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破坏了信用关系,损坏了银行的合法权益,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因此,制止企业逃废债行为,创建金融安全区,已成为金融系统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逃废银行债务形式多样,情节相当严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制风起潮涌,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利用改制机会,通过多种手段悬空、逃废金融机构债务。据对芜湖市某商业银…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长期积淀下来的银行信贷资产和企业债务的双重劣化趋势,是当前金融界、经济界乃至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银行债权的重组。所谓银行债权的重组,就  相似文献   

9.
对银行债权悬空的立体思考──关于西安市高陵县部分企业负债行为的调查王国强国营、集体工商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包袱沉重.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这种沉重的债务负担,一些企业经营者采取多种逃债方式,悬空银行债权。不仅给银行、国家的资财造成了损失,而...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眼里,那些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应该都是经营困难、失去还款能力的企业。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不法分子乘国企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等,已成为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危及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国有资产安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企业销售收入分流情况十分普遍,对鞍山市工商银行存款和信贷资金管理造成很大冲击,为了解和掌握企业销售收入分流的成因,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提高贷款的流动性、效益性,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最近鞍山工行对鞍山地区55户企业销售收入分流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销售收入分流的原因及形式 1.企业转制悬空银行债权。当前,一些企业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之机,在原企业下设若干子企业,而这些子企业实际上是原企业的车间或部门,并分得原有企业的资产,不分得其债务,全部债务都由老企业承担,新企业则以新的法人身份开展经营活动,并另择银行设立帐户,争取贷款,逃避银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目标从实现“六自”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当前,由于企业改制、破产兼并等原因造成银行资产质量低下,资产流失或债务悬空等状况屡屡发生,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商业银行的改革更加迫切,目标更加明晰,实施方案更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制的步伐日益加快,部分企业利用转制时机,进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国有资产的安全,破坏了金融秩序,干扰了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在这种新形势下,《贷款证》制度的“预警”功能,将是防范和制止企业逃废债务,维护银行债权,防范新的信贷风险发生的一个有效办法。一、发挥《贷款证》功能防范企业逃废债务企业逃避银行的债务方法很多,但只要信贷人员和《贷款证》管理人员认真按照《贷款证》管理办法进行操作,加强信贷监管力度,都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识破其真伪。我们根据对《贷款证…  相似文献   

14.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基础环节,但是在企业转制过程中,有些企业以破产、兼并、承包、改组、拍卖等形式改变了企业财产关系,其中有的企业悬空行社债权,使信贷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面对这一新情况,金融部门如何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表现形式当前,有些企业逃避行社贷款清偿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改名换姓,它行开户。在转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日益加快,许多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为了调整产业结构,盘活资产存量,采用兼并、合营、分立、转让等方式,使原来处于闲置或很少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通过有偿转让等形式,收回资金投到重点产业和部门。这对调整产业结构,使企业资产得到有效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些企业钻法律不配套、法制不健全的空子,借转换机制之机,以甩掉包袱、轻装搞活为由,采取多种形式悬空银行贷款,有意逃避银行债务,致使大量银行信贷资产流失。据抽样调查,自1994年企业改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全国的改制破产企业中,银行对企业的债权一般占70%左右,而通过改制、破产等形式损失的银行贷款占银行信贷资产的40%以上。据国有资产管理局清产核资办公室对一万户预算内企业的调查,40%的企业资不抵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贷款大部分已在企业改制中被架空,目前全国仅信用社贷款就有几千亿元的资金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16.
企业重组是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企业的主要债权人是银行,在企业资产重组中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资产重组中金融风险的几种表现形式 1、部分企业在改制中的不规范操作行为,直接形成金融风险。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企业采取兼并、合并、分立等重组形式,银行债务应当按资产占用比例合理分摊。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银行债务落实的难度较大。具体表现为:一是有的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改  相似文献   

17.
一家打印社从40万元起步,先后兼并重组了9家国有企业,成为总资产2.5亿元的“金凤”…… 地方政府认为,国企实施资产和债务剥离重组,是盘活银行债务的最佳途径…… 银行方面则反对这种做法,坚决要求保全信贷资产,清偿债务,否则将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间交易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由于企业信誉、经营风险多方面的原因,为解决债务纠纷,债务重组已成为债务企业减轻债务和经营压力,债权企业避免债权彻底失去的重要手段.在债务重组过程中要正确地评估债务,公允价值的引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致使银行经营包袱加重。据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家改制企业中,一半多有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逃废银行本息达1851亿元。而且由于多数金融债务被架空,清收起来相当困难。企业逃废债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同时也和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的粗放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所以,各银行只有从自身信贷管理入手,根据企业逃废债的形式和成因制定相应的事前防范和事后清收策略,才能有效遏制因企业逃废债造成呆坏帐增加的势头。  相似文献   

20.
实行债权转股权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负担,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提高经营能力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债转股实施不好,那将造成新一轮的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对债转股中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运用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企业重组、筹资方式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债转股一种方式。目前,不少企业管理者在认识上,一是把债转股简单地理解为银行将不良资产转化为股权。二是招债转股看作是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