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胡金生 《魅力中国》2014,(12):27-27
近年来,世界光伏产业飞速发展,中国光伏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占据世界主导地位。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逐渐形成,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一种。光伏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众多领域,光伏已经成为新一代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2.
疯狂——这是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投资的真实程度,有行家开玩笑说,两个工程师,5000万块钱,就能搞一个光伏工厂。 但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2007年要有大麻烦,技术、原材料、市场的瓶颈都可能让新的光伏生产企业举步维艰”长期致力于在国内推广太阳能产业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前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却逆势疾呼而无锡尚德的施正荣认为,尽管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空间和空前的产能扩张,确实昭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但温暖宜人的气候里,却隐藏着寒流,当寒流来袭的时候,每个人的御寒措施和能力是不一样的,众多业内专家纷纷预言,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可能已经出现“高热”的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从投融资视角,对我国光伏产业投融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总结,发现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主要存在产业链部分环节融资富余或缺乏、投融资工具单一且市场集中、项目融资模式创新难以进入光伏领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解决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问题在政策优化和融资创新两个方面的对策。最后,展望了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领域的研究方向,需要从全产业链角度,研究光伏产业融资创新产品绩效、产业链投融资政策优化和协同。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是解决中国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中国光伏发电产业25家上市公司2010—2016年财务报告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了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结果表明:我国光伏发电产业链三个生产环节技术效率差距较大,下游技术效率最高,中游最低,表明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链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多数光伏企业技术效率没有达到相对最优状态,没有处于纯技术效率完全有效状态和规模最优位置;7年间,过度投资引发的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导致光伏产业技术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5.
2010年5月17日,中国常州召开了"2010中国(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暨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由22家单位发起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肖华、副巡视员王勃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处长江川、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龚怀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洪京一、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锐、常州市武进区常务副区长张建新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专家学者、协会负责人、企业高层共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许静 《辽宁经济》2012,(10):20-21
光伏产业是国家重要战略新兴产业,其产业安全问题则更加值得关注。本文中的产业安全指产业在关键环节上具有自主性,对产业的全部环节具有主导性和控制性。相反,如果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关键要素对国外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产业处于被控制、被决定、被影响的状态,则产业安全性越差。在此基础上,文章考察了中国光伏产业安全现状,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技术依赖和市场依赖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吴越人 《上海经济》2011,(12):56-58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加剧,导致欧元区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而言,最直接受伤害的行业之一,莫过于光伏产业,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几乎都出现了经营亏损。  相似文献   

8.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做出"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将加大。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对河北省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常态下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作了概述,分析了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河北省光伏产业对经济新常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建设一批高水平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有利于提升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江苏光伏产业升级转型。光伏产业组织的大型企业垂直一体化整合、中小企业的模块化、网络化分解趋势,改变了光伏产业研发分工格局。江苏光伏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光伏产业组织的变革趋势,支持垂直一体化大型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环节研发,引导中小光伏企业研发机构承担光伏产业链市场应用环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
李娜 《中国经贸》2014,(14):103-104
本文以光伏产业中的关键设备“光伏逆变器”为切入点,从经济环境和企业所有者优势层面出发,论述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国内双重影响下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产业均保持高位增长。其中,中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06的2599MW增长到2009年的26276MW,年均增长率超过100%,风力发电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光伏产业增长速度不亚于风电。2006到2009年间,在国外强劲市场拉动下,中国光伏产业规模从438MW增长到3460MW,年均增长率超过100%。  相似文献   

12.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0,(12):29-31
无锡尚德集团董事长施正荣:中国光伏产业的症结在于,它不但是高科技产业,同时也是外向型行业,产品对外依赖度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光伏产业陷入高端产业价值链低端化的背景下,从支撑能力、效益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光伏产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21个省域进行成长能力综合评价。结论表明我国光伏产业成长能力与区域布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强关联性。四大区域板块中,东部光伏产业成长能力最强,产业集聚的中部成长能力高于西部,东北最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版块提升光伏产业成长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战略重视和国际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太阳能消费品生产国。中国太阳能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光伏发电价格也在逐年下降。因此,较大规模地用太阳能解决藏区乃至边远无电地区用电问题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陈思 《中国经贸》2013,(12):7-8
近年来,世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明显供大于求,竞争激烈,中国作为光伏产业大国,在美国市场遭遇了“双反”调查,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对此次调查的原因和背景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受到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凌捷 《改革与战略》2012,28(6):120-123
在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调查以及由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了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冲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困局既有国际经济发展低迷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光伏核心技术落后、产能过剩、市场分布失衡和国际话语权的缺失。文章认为,优化以扩大国内市场为主线、巩固欧美市场、开拓海外新兴市场的市场布局;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促使产业转型,增强国际话语权;完善贸易保护应对机制应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向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美国与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寒冬,尚德、赛维LDK等龙头企业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18.
吴勇毅 《新财经》2011,(12):68-69
国内,光伏基地、光伏工业园遍地开花,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利润率大降;国外,受美国“双反”调查及欧洲削减光伏补贴的威逼,中国光伏产业已进入冰河期。  相似文献   

19.
赵宁 《中国经贸》2014,(5):41-41
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遭遇欧洲“双反”调查,一些光伏小企业最终难逃破产的厄运,我国光伏业今后如何发展,其竞争力如何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多元回归,进而提出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经历了从产品价格飙升、项目“遍地开花”到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企业大量倒闭的惨痛现实。这与当前我国光伏行业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是分不开的。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业界普遍预测,由于近年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两年内世界光伏组件和高纯硅材料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