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于2003年的成都市城乡一体化改革,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的主要经验是:变单程式改革为城乡互动、协调的双程式改革;从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着力,深化城乡二元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种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新的总体发展思路,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本文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因,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于制度创新,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3.
刘爱梅 《农业经济》2022,(4):115-116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深刻影响着城乡融合发展,阻碍了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对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是淡化城乡土地的二元所有制属性,赋予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等的土地使用权利,不因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而区别对待。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快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是在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浙江省温州市部署并开展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了统筹城乡改革的基本框架,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制度变革的制度变迁理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差距扩大和城乡发展失衡,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角度对目前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以及演变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新体制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二元体制弊端日益凸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广东省、山东省和陕西省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典型模式的分析发现,四省市的实践都包含了一体筹划、还权赋能、户改为要、优化布局等制度创新,但优选市民的户改方案、让农民退出土地的政策设计、二元体制下的土地补偿办法加剧了城乡新的不平等,未来城乡统筹改革试验面临一系列两难选择,因此必须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与目标、发展阶段和模式进行理论反思,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顾骅珊 《农业经济问题》2013,(2):99-105,112
近年来,我国多数城市已出现城乡"双二元结构"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经济结构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认识这种结构的形成和转化。浙江省嘉兴市在破解城乡"双二元结构"问题上有值得总结的经验,该市采取的核心思路是以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以解决"人""地"的城乡统筹为中心环节,以优化城镇体系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为驱动力,并匹配以相应配套政策体系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完成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在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解决好制度层面的问题,如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市民化"的后顾之忧,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国事实上存在双重"二元结构",我们称之为静态与动态两种形态。静态的二元结构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农民与市民两种不同的户籍身份,以此建立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两种权利不平等的制度体系,实行"城乡分治",使农民处于"二等公民"的不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二元体制的分析,提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对户籍、就业、保障、土地、行政管理等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城乡融通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起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廉洁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以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张艳萍 《农业经济》2018,(12):68-7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在维持现行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城乡二元税制结构前提下的农村税费改革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所以“统一城乡税制”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终结。那么目前我国能否“统一城乡税制”?本文研究的结论是:未到成熟时机,在目前情况下应进行合理的政策选择,并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安排,从而为“统一城乡税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深入剖析城乡“二元”结构入手,结合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期存在二元经济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导致金融体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城乡二元化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也有较大的城乡差别。随着中国经济转型,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不仅能缩小城乡收入差别,也能提高我国经济金融的效率配置,更是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战略、分割体制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关系由分离到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特殊的工业化战略、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安排,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体制的延续,使得这种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并日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  相似文献   

16.
众多研究表明,城乡金融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辽宁省的城乡金融资产总量、存贷款、经济货币化程度差异指标来分析城乡金融结构,指出辽宁省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的现状,从而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和缩小城乡金融发展差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户籍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渗透远远超过了户籍制度的本身,成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象征。户籍管理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城乡社会经济关系的同时,客观上也维持着城乡封闭格局和城乡差别,束缚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成为制约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指非农业人口,下同)和农村居民(指农业人口,下同)的比较研究,试就现行户籍制度下的城乡关系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和新趋势,主要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内部差距开始缩小,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但是,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市场经济发展和制度因素等造成的。进一步缩小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急需扭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完善市场体制建设,深化社会保障和税收体制等改革。  相似文献   

19.
加快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在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而建立和完备起来的.它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凝固剂.可以说,在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在短缺经济时代,对保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方针的实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设计上破解二元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系列制度设计,不仅制约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而且危及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已成为一个复杂的、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彻底打破一切阻隔城乡交融、束缚农村发展的城乡二元制度框架,使农村居民在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