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自"里昂惕夫之谜"提出以来,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就一直伴随着来自贸易实践的质疑。然而,将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和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所确立的基本分工原则相结合,古典理论依然可以对"里昂惕夫之谜"以及当今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给以直观的解释。在南北贸易中,落后国家要想跨越"比较优势陷阱",一是靠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变动实现贸易结构逆转;二是应当缩小国内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2.
新古典工资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效率工资”理论是新古典工资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效率工资额在纳什均衡条件下与劳动要素的边际贡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多要素生产”理论尚且如此,在“一个要素的价值理论”如劳动价值理论中,“价值”来源更应与“价值”分配作适当分离,否则在探讨分配问题时就很可能否定“一个要素的价值理论”。把价值来源与价值分配作适当的分离,有助于说明“单一要素”价值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分配问题中的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分析发展史上,价值与分配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纯理论争论的核心。不论是强调社会关系的古典剩余传统,还是专注于技术分析的新古典供求传统,不同派别都对这一基础理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理论一系列逻辑悖论产生的原因,正是在于其完全回避了特定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经济关系所致;相反,古典和马克思经济学则强调了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以剩余概念来表述资本与劳动对立关系的经济本质。从而表明,只有引入社会关系的古典剩余经济传统的分析方法,才能够得出对现实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中西收入分配理论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收入分配理论是以要素价值论为基础的要素贡献分配论,忽视了劳动的主体地位。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按劳分配论与按要素贡献论相结合的理论,更加注重劳动的主动性。并且,中西方的效率与公平论在理论演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中国的先富带后富的理论不符合西方的帕累托标准,却带来了中国社会福利的改进。从对二者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得到的启示和借鉴,有助于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市场经济分配原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配原则是对分配关系的高度概括,它至少涵盖分配的本源、分配的归属、分配的尺度和分配的规范评价等四个层次,作为对此进行解释的理论也体现出相应的层次性。试图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或说明分配的原则是不现实的。构建市场经济收入分配原则的理论基础要将劳动价值论、要素所有权论和要素贡献论结合起来。劳动价值论有助于说明分配对象的来源,揭示分配现象的社会本质,同时也能为评判分配的公正性提供依据;所有权理论则正确地解决了收入分配的最终归属问题;要素财富论为分配份额大小提供了理论说明。三个理论各有侧重,并相互补充,共同概括和说明了分配的表象和本质,从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提供了多层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思想历经乐观人口论、适度人口论、人口过剩论与人口抑制论的演变。古典经济学家亦从多个角度重点探讨了工资与人口数量的互动关系,他们还对中国人口问题给予了较多关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该学派受到了来自人口投资理论与中国人口现实的挑战。最后,本文阐述了古典经济学人口思想的影响,并就其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核心文献为基础 ,对艾萨尔德在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改进和扩展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评价。艾萨尔德对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的改进和扩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引入“距离投入”变量和“边际替代”关系 ,对韦伯工业区位论、杜能农业区位论进行一般化理论概括和改进 ;第二 ,引入市场边界线函数 ,把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中的市场区位点与原料供应区位点分析方法扩展到市场区域与原料供应区域 ;第三 ,引入生产经济理论 ,把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中的单一生产区位分析方法扩展到多生产区位 ,对古典区位论与生产经济理论进行比较与综合。  相似文献   

8.
“特定要素理论”是古典贸易理论向新古典贸易理论过渡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各国政府经贸战略工作的指导性理论之一.笔者首先构建数学模型,对基于“特定要素理论”的“收入分配效应”作了拓展性理论研究,为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针对中国特定要素,对其“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理论在中国仍然适用:短期看,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有利于缩小整体贫富差距,而高学历劳动力的增加和资本的扩张不利于缩小整体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9.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古典经济学从主观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效用”,并依此解释效用与需求和价格的关系。作为新古典理论的基石,效用理论在需求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及福利经济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效用理论对需求解释的不完整性,效用的不可计量性,消费者计算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一些循环论证等原因,使得效用理论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叶,西方古典经济学派伴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成长而崛兴.古典经济学家在当时欧洲"中国热"的氛围影响下对遥远的中国给予了程度不一的关注,他们以经济学家的审视眼光对中国的兴衰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法国重农学派的中国兴盛论、亚当·斯密的中国停滞论和萨伊及约翰·穆勒的中国衰败论,以此勾勒古典经济学家视野中的中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12.
杨玉成 《生产力研究》2003,(2):36-37,42
古典政治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理论 ,它认为社会由诸阶级构成 ,而阶级区分的依据是它们的不同经济职能 ,它们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由其经济利益定位。斯密的社会阶级经济分析有首创之功 ,但因其未能前后一致地坚持劳动价值论 ,无法提供社会阶级关系的适当解释。李嘉图则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阶级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林自新 《生产力研究》2004,26(11):11-12,22
马克思经济学由于其研究目的所限,没有系统的供求理论体系,因而其供求理论没得到很好的研究。其实,马克思在许多地方对供给和需求进行了论述,并认为供给和需求范畴在经济学中是重要的。在发展马克思经济学时,应该建立马克思主义系统的供求理论体系。马克思对供求的论述与西方经济学供求理论存在本质上的分歧,但新古典经济学供求理论的数量分析方法和工具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Classical Ricardian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visite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Ricardian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ies determine trade patterns. The Ricardian model plays an important pedagogical rol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but has received scant empirical attention since the 1960s.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contemporary relevance of the Ricardian model for US trade. Cross-section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of sectoral trade flows on relativ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unit labor costs are run for a number of countries vis-à-vis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efficients are almost always correctly signed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though much of the sectoral variation of trade remains unexplained.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西斯蒙第和凯恩斯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批判了萨伊定律,肯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他们所倡导的需求不足论,存在许多相近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者危机思想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揭示古典经济学中危机理论发展演进的轨迹,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加深对当代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受到经济实践批判的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指出了其理论的缺陷,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即经济主体的理性原则、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建立了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否定政府政策的有效性,反对政府干预,力图完成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全面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观点上看,造成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扩张,资本扩张使世界形成了"中心"和"外围"的不平衡发展的世界经济结构。而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上看,之所以出现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局面,根本原因在于世界上存在妨碍竞争和资本流动的因素。关于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一种趋同论,即认为,一旦消除了妨碍竞争和资本流动的因素,世界经济将逐渐达到相同的水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根据对现实的资本主义扩张的事实提出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idespread view that the classical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prices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study of the conditions allowing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economy. It is argued that this view obscures the generality of Sraffa's contribution and, furthermore, that it does not provide a solid criterion for distinguishing the classical from the marginalist approach to the theory of value.  相似文献   

20.
经典利息理论及其蕴含的贷款定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捷  金雪军 《技术经济》2007,26(6):69-74
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的因素是多维度的,而贷款利率的决定则是其基础。但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贷款定价时却往往忽略贷款利率的决定基础,模型设计里未能反映贷款定价的一些基本要素。与此同时,上世纪50-60年代业已发展成熟的经典利息理论回答了利率如何被决定这一重要问题,蕴含了丰富的贷款定价思想。本文通过回顾与利率决定相关的经典利息理论,指出贷款定价必须重视贷款项目的收益与风险,必须考虑银行的资产结构、市场基准利率和贷款期限,且贷款定价的研究方法应采用局部均衡的非综合模型,重点考虑微观因素。而非宏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