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是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生产区,在国家粮食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四川粮食生产及增产潜力以指导粮食生产及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对四川省1990~2007年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四川地区的粮食生产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但粮食生产总体波支较大.四川省粮食单产潜力,技术进步潜力,农业机械化潜力,土地规模经营潜力,使得四川省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巨大,实现粮食的持续增长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粮食增产潜力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对物质投入、科技投入的增产潜力和单产提高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河南省粮食增产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算了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粮食增产潜力:半干旱偏旱区201.7万吨,半干旱区941.38万吨,半湿润偏旱区1061.8万吨,半湿润区897.08万吨,黄河流域旱地合计可增产粮食3000万吨。  相似文献   

4.
当前,四川粮食生产面临着农业资源保障条件有限、人增地减的矛盾加剧等突出问题,必须把科技、农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着力重点,切实强化农业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本文结合四川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情况,分析了粮食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增产潜力,提出了提升粮食安全农业资源保障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铜鼓县位于赣西北山区,人均耕地只有0.88亩。如何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解决粮食自给问题,一直困扰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1992年以来,该县通过引进、示范、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获得了成功,不仅找到了一条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还为农民增收开创了一个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苍南县人口与粮食供给的现状和粮食增产的五个主要潜力,提出了狠抓五个增产环节、实施粮食自给工程、保护耕地、控制人口、发展高效农业五个保持人口与粮食均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为国家和黑龙江省粮食增产做出突出贡献。垦区粮食增产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作物单产水平以及内部结构调整,本文通过对以上三个因素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析发现,播种面积的扩大是粮食增产的稳定因素,内部结构调整对粮食增产贡献显著,而粮食单产仍具有很大提升潜力。通过量化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垦区今后粮食增产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论述了中低产田的概念。然后,以四川省三台县中低产田改造实施三年后的效益分析,当基准率按8%计算时,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率为167.57%,内部收益率为31.22%,投资回收期4.9年。据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到2000年增产500亿公斤粮食,有80%的增加量要从改造中低产田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继连续5年增产,2008年湖南粮食总产达到2971万吨后.2009年湖南省提出将千方百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3.3万公顷以上,总产突破3000万吨。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2009年湖南省粮食生产总要求确立为“扩播面、增总产、提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2月18日召开的湖南省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上,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强调,今年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526.67万公顷以上,高档优质稻扩大到66.67万公顷,总产稳定在300亿公斤以上。此次会议提出,湖南抓好今年粮食生产,首先是要扩大粮食产能,重点抓好落实扩面计划、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到2020年全省保持耕地面积37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23.5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该文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与提高粮食单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11个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粮食单产依然是今后几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单产成为第一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国家政策、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物防控技术和化肥使用量等,也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村工作通讯》2011,(9):21-21
为全力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宁夏出台了《2011年全区种植业生产及结构调整指导意见》,要求挖掘重点区域增产潜力,挖掘重点作物单产潜力,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达到33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粮食生产前景要心中有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耕地的粮食产量潜力、提高粮食单产的可能性和科技进步的作用三个方面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仍有较大潜力,最高粮食潜力产量可达8000亿公斤以上,但以人口高限16亿计算,只能维持人均粮食500公斤左右较低标准的食物消费水平。从当前主客观条件分析,“九五”再增产500亿公斤,即到2000年实现5000亿公斤粮食产量目标,应该是有可能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国内信息     
《上海农村经济》2008,(6):46-47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给灾区农业造成严重损失,丰南救援队冲向四川汶川,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超35万人,我国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国内粮食供应,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增产及2007年增产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增产因素分析与区域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40多年业粮食生产跨上7个台阶,粮食增产的潜力在于科技的进步,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提高复种指数等,在地域生产布局上应充分发挥产大于需类型区粮食的生产优势,特别是东北,黄淮海,长江中游三大余粮区,挖掘产需趋向平均类型的生产潜力,提高产小于需类型区粮食的自给水平。提出了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经过努力,本世纪末,我国粮食能再增产5000万吨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姜堰市建国47年来历史资料的分析,阐述了科技推广在粮食增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剖析了科技进步在粮食生产中的现状和潜力,提出了县级以下依靠科技推广增粮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业,加强领导,狠抓粮食增产措施的落实,1995年,粮食总产第一次突破150亿公斤,达到155.33亿公斤,超过“八五”计划期未规定指标的3.6个百分点,亩产达到283公斤,创历史新水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的时期之一。全区14个地市粮食产量除梧州市略减以外,其余均获增产,增产最多的是玉林地区.增产4O5亿公斤,占全区增产总量的2661%,增产幅度最大的是连续11年增产丰收的桂林地区,增长且793%,平均年增长3.3%.高于全区增长速度工.2个百分点。随着粮食增产,人均有粮水平也有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刘志澄撰文认为,从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条件和农业综合开发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在本世纪末中国能够实现生产5亿吨粮食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16.3亿人时能够达到7.3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中国完全有能力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其依据:①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能够年平均增长77亿公斤粮食;②从增产潜力上看,中国能够使每公顷产量年平均增长60.2公斤;③从膳食结构上看,按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原则,到2030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50公斤上下,即可满足需求;④从宏观环境上看,实施“米…  相似文献   

19.
四川是人口大省、产粮大省。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四川粮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搞活粮食流通,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粮食的合理需求,为促进我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四川省粮食系统作为我省的重要行业,现有职工19.5万人,粮食行政管理机构204个,粮食商业经营单位15769个,其中独立核算单位1594个;全省现有粮食购销企业1295个,粮油加工厂、仓库、饲料厂、粮店、车队等网点14400多个;米、面年加工能力720万吨、油脂年加工能力138万吨…  相似文献   

20.
粮食增产潜力究竟有多大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林毅夫教授主持的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研究课题组,前不久完成了关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潜力与增产前景的研究报告。《经济日报》记者高以诺就此问题与林教授作了交谈,访谈内容发表在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