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博  王楠楠 《魅力中国》2014,(17):287-289
近几年,网络反腐已然迅速成为民间反腐的主力军,其以速度快扣影响力大的优势使得涉案官员迅速成为舆论热点,但其泛滥也构成对官员及相关人员隐私权保护的极大威胁。十八大以来,将反腐问题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使我们在考量网络反腐的效益性、合法性、正当性的同时,通过划分网络反腐与公众知情权的界l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将网络反腐真正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刘海燕 《乡镇经济》2014,(6):108-112
从网络舆论的产生机制来看,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调整是萌发网络舆论的温床,不断觉醒的公民意识是诱发网络舆论的触媒,社会热点敏感事件是引爆网络舆论的导火索,政府应对措施不当是加剧网络舆论的放大器。裂变扩散、多点共振、中心涌现、潜而不消,是网络舆论的典型传播模式。根据网络舆论的产生机制和传播规律,政府引导网络舆论可从政治策略、文化策略和技术策略三个方面着手,即坚持践行群众路线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小舆论传播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王颖  余萍 《魅力中国》2011,(20):5-5
随着政府决策主体对网络舆论的日趋重视,使得网络舆论凌驾于政府决策之上,从而对公权力造成挑战。本文从分析网络舆论的特性出发,从而得出网络舆论在政府决策中的消极影响,为政府在决策中能正确甄别网络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按舆论主体来划分,网络舆论场主要包括官方网络舆论、媒体网络舆论和民间网络舆论。通过对湖北地区36个政府网站、4个媒体新闻网站和60个民间BBS论坛的舆论调查,了解到湖北网络舆论场的基本状况,发现存在官方网络舆论影响力弱化、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舆论成为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舆论形式。政府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已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在介绍网络舆论概念、特征、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政府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景皓丹 《魅力中国》2010,(20):50-50
网络的自由为网络舆论暴力提供了温床,我们必须反思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并去思考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舆论监督,减少网络舆论暴力。  相似文献   

7.
按舆论主体来划分,网络舆论场主要包括官方网络舆论、媒体网络舆论和民间网络舆论.通过对湖北地区36个政府网站、4个媒体新闻网站和60个民间BBS论坛的舆论调查,了解到湖北网络舆论场的基本状况,发现存在官方网络舆论影响力弱化、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董丽新 《理论观察》2010,(1):172-173
现代礼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新闻从业人员在舆论宣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报道质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9.
杨玉 《重庆与世界》2012,(10):49-51
网络舆论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对网络舆论问题的大量研究,在搜集和研究了近几年学术期刊关于网络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之后,以《河北大学学报》为例进行剖析,从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影响,以及如何规范网络舆论方面进行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郭营峰 《魅力中国》2011,(17):139-139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集中地,人们借助网络所形成的舆论,在司法监督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网络舆论在司法监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司法公正产生冲突,因此我们要平衡两者的冲突,实现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我们已全面迈进信息时代,网络舆论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彰显出与传统媒体舆论不同的新特点,如何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潜移默化地感染受众,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新时期网络舆论的特点和网络舆论引导的难点,重点探讨了加强新时期网络舆论引导的途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一、网络舆论的内涵及其特点1.网络舆论的内涵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兴的舆论表达形式,在当代社会,已日益成为主要的社会舆论形式之一。对于网络舆论的内涵,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网络舆论是公众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对社会中各种现象和问题表达的具有倾向性和影响力的意见,且对相关事态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舆论是公众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暴力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在系统总结、分析国内外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暴力研究相关理论成果基础上,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暴力实质及其连锁效应,剖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暴力动态演化进程及演化规律,揭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暴力演化的混合动力机制,提出了面向过程管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暴力综合优化消解范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提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政府塑造形象和加快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要搭建高效的网络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网络监督体系,创建畅通的网络经济运行渠道,强化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的兴起和深入发展,给我国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能否及时正确回应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在中国当前的语境下,面对方兴未艾的网络舆论,政府如何回应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向度:以堵、截、断为特征的刚性管控和以因势利导、平等对话为导向的柔性治理.近些年的发展态势表明,对网络舆论的刚性管控陷入了难以缓解的现实困境.本文在分析当前政府回应网络舆论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通过提升政府官员的信息素养、科学构建网络舆论回应机制以及强化网络舆论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由此实现网络舆论回应从刚性管控到柔性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赵娜娜 《魅力中国》2014,(9):321-321
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是互联网普及后又一新型监督方式,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网络舆论是最真实、最大多数人民意的结合,与司法审判有着价值上的一致性,他们都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在面对一些案件时,也会出现冲突,这需要两者共同的努力,去实现言论自由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对于传统舆论格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在政府和公众的沟通中网络舆论已经趋近成为一股主流的力量,其次则体现在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产生的影响。结合当下颇具影响力的网络舆论事件,契合江西网络发展实际,提出网络舆论控制与把关的手段,提请加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互动,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网络公众占据很重要的角色,公共意见的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有效解决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政府决策、司法判决等方面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但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匿名性、互动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加之网络空间监管不力、公众言语表达肆意等造成网络舆论环境嘈杂无序。在网络舆论中,言语攻击、随意辱骂、网络暴力等现象随处可见,使得网路舆论隐含着巨大的非理性风险,文章以中国当代社会为研究背景,对当前网络舆论形成过程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网络舆论中非理性因素不断扩散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并提出相对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开始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网络舆论的非理性状况呈现蔓延之势,导致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网络舆论危机生成的过程表现为从个体舆论→群体舆论→团体舆论的形成过程。网络舆论危机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遵循不同的网络伦理道德原则以应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是通过网络空间传播的对某一社会焦点问题而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公众认知、观点和意见的总和。它具有匿名性、自由无界传播性和包容性3个特征。对网络舆论的功能进行考察,发现其功能具有正负双向性。为了减少网络舆论的负面功能,优化网络舆论环境,要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轨,形成舆论"合力"、构建服务政府,确保信息公开、扩大网评队伍,培养正能量的"意见领袖"、推行有限实名制,锻造负责任的大国网民和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