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几年前,中国对汽车要不要进入寻常百姓家进行讨论时,西方发达国家就有很多“好心”的机构和专家认为中国不应当发展家庭轿车,以免提前耗尽宝贵的石油资源,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的轿车能否很快进入家庭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好一阵子了。持肯定论的观点认为,轿车进入家庭是世界化的趋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世界所有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自然,也少不了相当的数据和理论根据,并十分自信的断言:最迟在2010年,中国的轿车家庭化将进入高潮。 持否定论的观点则认为:轿车在中国进入家庭困难重重,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诸如,中国国产轿车售价太高,  相似文献   

3.
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轿车制造业,进入壁垒高,建设一个汽车制造厂动辄几亿或数十亿美元,一旦进入,则退出壁垒也相当高。正因为如此,国际汽车发达国家在美国、西欧、日本三大传统市场饱和,产能过剩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必须为巨额投资生成的生产能力寻找出路,因此推动了汽车业更加国际化。进入新世纪,国际汽车工业形成了“6 3”的格局,就是通用集团、福特集团、大众集团、丰田集团、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自从在地球上挺直了胸膛,便有了五光十色的富贵梦。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的梦托给了"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七八十年代,这梦又托给了"新三件":彩电、冰箱、洗衣机;进入90年代,随着腰包的鼓胀,更多的中国人试探地做起了诱人的轿车梦。特别是1994年国家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宣布,鼓励私人购买汽车后,更多的人都梦想着有朝一日拥有属于自己的轿车。然而这是个很难圆的梦:轿车少则八九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令人咋舌的车价,令大多数中国人望而却步。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甚至某些不发达国家的国民,都一个接一个地圆了自己民族的轿车梦,全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量已达78辆;美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平均2-3人就有一辆小轿车;而我们11亿人的中国,每千人仅拥有轿车0.5辆,在全世界140多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5.
甘长求 《新经济》1995,(1):46-47
最近中国内地兴起一股发展轿车工业的热潮,一些地方与一些人大力鼓吹发展民用小轿车(即香港之所谓“私家车”),还作了一些预测与规划,看来轿车工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走上美国本世纪发展的道路——以钢铁、汽车及建筑业为三大支柱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王丽丽 《经济世界》2000,(10):24-27
7月底,武汉神龙公司通知全国各汽车销售点,“富康”轿车全面降价:1.4升金属漆轿车从原来的 12.9万元下调到 12.2万元,1.6升金属漆轿车由原来的 14.2万元下调到13.6万元,三厢富康(自动档)由原来的16.7万下调到15.2万元。在此之前,长安”奥拓”和桑塔纳轿车已经分别降价 3000元和 5000元。 8月初,以生产经济实用的家庭轿车为主打产品的天津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宣布,夏利轿车举行“夏利进家庭夏季送实惠”活动,最低价跌破5万元。与此同时,吉利牌小轿车、重庆羚羊、江苏悦达、都市贝贝等纷纷…  相似文献   

7.
一、前吉1958年新中国国庆前夕,上海一家十分简陋的汽车装配厂里,试制成功第一辆小轿车,一时被喻为“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从此结束了几十年来上海只靠进口“万国”牌汽车和只能生产汽车维修件的历史。以后凤凰牌轿车更名为上海牌轿车。在近30年的岁月里,上海牌轿车的基本车型无多大变化,上海与世界汽车工业的差距,令人咋舌。汽车产品结构调整中,为重点保证桑塔纳轿车的发队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最高决策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刀阔斧地停产了当时销售较好的上海牌轿车,将生产上海牌轿车的汽车厂并入上海大众,上海牌轿车在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工业的发展任务应转向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主导,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上全面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从工业生产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物化劳动消耗、劳动生产率、国际知名品牌、创新能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和任务是“高也成、低也就”,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缩小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自然保护区和户外学校中奔跑着25辆绿色流动教学车,每一辆车都是一间绿色的流动教室。这些车,车型各异:集装箱式的大货车、市场上的快餐车、自行车,还有船……当然,它们都是经过改装、配有相应教学设备的流动教学车;车主也各有不同,有民间环保团体、教育部门、保护区、银行以及个人;每辆车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范围也各有不同。每辆车独立运作,彼此之间通过通讯交流信息。中国现在也有了一辆绿色流动教学车——“羚羊车”。羚羊车是德国汉堡的“拯救我们的未来基金会”和中国的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的合作项目。这辆画着卡通…  相似文献   

10.
轿车进入家庭的生态包袱和生态足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轿车保有量在高速增长,轿车进入家庭在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轿车的生态包袱和生态足迹的分析,指出轿车进入家庭的环境负荷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力,进而提出了减少轿车环境负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众志 《经贸实践》2003,(11):52-52
造轿车是李书福最大的梦想。多年来,他总是在琢磨: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汽车业应该有更大的文章可做,而老百姓买得起的小轿车市场上还没有。1997年,在有了装潢材料和摩托车所带来的丰厚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中,我国已累计向农村投放了约sbo万辆农用汽车以及数万辆农用客车。目前我国农用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lop万辆,接近差不多50年来全国才拥有的汽车保有量。农州车异军突起,大量进人农户家庭的事实,与轿车迟迟不能进人一般家庭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用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历程,对如何发展我国的轿车工业具有极大的启示。一、农用汽车的"火爆"真正体现了进入家庭消费,市场广阔;而轿车工业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农用汽车是六、七十年代手扶拖拉机和四轮拖斗拖拉机的换代产品,既可用于农业牛产,也可用于载人和…  相似文献   

13.
毕云平 《技术经济》2006,25(2):30-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而且也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自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不仅要在本土开展国际竞争,还应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借鉴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开展跨国经营,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享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利益,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走出“中国制造”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制造业出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中国制造业可以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速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制造”是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从长远的观点看,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制造”要摆脱困境,在作好委托生产的同时,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工业在一片吵嚷声中走过了喧嚣的1994年,在浓郁的商业化氛围中,大众的几万亿储蓄之虎“呼之欲出”,给如火如荼的家庭轿车热添了一把火。 而1995年初召开的中国汽车上海会议,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是一个确定培育私人购车市场方向的专题会议。 在如此宏观诱因的煽动下,无数国人纷纷涌进“汽车文化节”之类的轿车展览中,报刊圈也不甘示弱地让“轿车”占去了不少版面。就在国人张口闭口“把轿车买回家的时候”,终于有人幡然而悟,问清价钱是“六位数”,想想自己一个月叩头作揖不过赚个3位数,买辆轿车得挣到哪年月?! 于是,轿车热形成了“光打雷不下雨”的尴尬局面,一边是厂商传媒热辣辣的煽动,一边是老百姓们摸着兜里少得可怜的钞票而不敢问津。 追根溯源,中国的家庭轿车市场仍未成熟,所谓  相似文献   

16.
以创新驱动为研究基点,探索了创新驱动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强调无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重振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创新驱动对于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再工业化”创新驱动路径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互促的过程,导致中美制造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两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战略发展目标重叠与国际资源的争夺上。当前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贡献度偏低,创新驱动转型是必由之路,但美国“再工业化”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制造了种种障碍,亟待突破。为此,中国也应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中寻求启示,以明确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的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前言 今年3月召开的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将“鼓励轿车进入家庭”首度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纲要.这无疑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将迎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兴起.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懂事的孩子就知道,公路是用来跑汽车的,而在中国的公路上,汽车的交通量仅占48.7%,拖拉机占34.8%,马车占6%,自行车和人力车占10.5%.于是,道路的“国情”就被作为限制轿车进入家庭的充分理由.这不禁使人想到一个古老的悖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其实世界各国的实践早有公论,美国汽车大王福特的一段话似乎广为流传:先有车,后有路,再有沿途的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9.
《经济视角》2008,(8):10-16
“集全球资源造中国车”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现实,“殊途同归”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5月30日,重庆长安汽车集团的“伊朗25万辆奔奔轿车生产项目”在重庆签约,这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车界传出的最大的一个海外轿车生产项目,更引入注目的是,长安汽车的海外战略选择了技术输出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最近什么车卖得最火?”恐怕大部分经销商都会深有感触地告诉你,今年将是中高档车的天下,特别是今年最后两个多月,中高档轿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高档轿车的增长为22.94%,远远高于去年4%的负增长,随着中高档轿车新车型的推出,中高档轿车的销售份额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预计这一市场领域一定会在今年最后两个多月引发新一轮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