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000亩激增到1万亩,这变化就发生在一年之间。是什么作物这样诱人?牡丹江市林口县农民又为何会放下心来大胆扩种呢?这作物就是万寿菊,让林口农民放心扩种的就是林口县新优作物协会。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吉林共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32.58万亩,与之相对的是一系列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数据:大豆增长70万亩,水稻增长33万亩,杂粮杂豆增长59万亩,花生增长39万亩。"一减多增"怎么影响农民的收入账?"种什么"是否还让农民纠结?记者在吉林省榆树、抚松等地采访,了解农民、种粮大户、合作社新一年种植意向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梧州藤县古龙镇忠隆村的欧绪安一家种植水稻300多亩,年产值达到100万元,利润近20万元,依靠种植水稻致了富。别人种植水稻只为解决吃饭问题,欧绪安为什么能做成致富的产业呢?水稻如何种?大多数农民种水稻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对欧绪安来说却成了致富的产业,他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4.
眼下,依靠养鸡发家致富在农村已不是新鲜事,但是谁又能想到过去无人问津的鸡粪竟然也成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呢?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暖池塘镇孟屯村的孟凡全就是一位让鸡粪生"钱"的人.  相似文献   

5.
我场建场两年来,在大量的新垦荒地上栽培作物,都取得了大面积高额丰产的成绩。1958年试种了各种作物3,150亩,其中小面积青稞亩产两干斤以上,油菜亩产983.5斤。1959年播种面积60,850亩,其中6,500亩青稞平均亩产1,215斤,350亩油菜平均亩产407斤。这不仅打破了高寒地区新垦荒地不能高产的迷信,也使我们今后夺取更大的丰收有了胜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种植的天然色素植物万寿菊已成为食品加工企业的抢手货,仅今年就签订了 4.7万亩的种植收购合同。这个市的有关人员在出国考察市场中发现,我国出口的食品中,含化学色素的食品受到冷落,页用天然色素配制的食品备受青睐。他们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代替化学色素的最佳材料之一是天然花卉万寿菊,特别是用科技手段,经过培植和改良的万寿菊,颜色不仅超过化学色素的外观效果,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从 1998年以来,市里在部分地区推广种植万寿菊,去年种植面积已达 7000亩,每亩可产鲜花 2吨,收入达 1200元,比种粮收入高 …  相似文献   

7.
今年,四川初步确定扩种310万亩大豆,是扩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 310万亩!如此大面积的扩种,在技术和品种上要做哪些准备?最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豆类杂粮创新团队召开了一次总结会,会上给出了答案. 作为四川豆类作物重点科研攻关队伍,今年,大豆扩面增产是该团队的重点工作.团队已筛选、推荐了2022年度适宜四川...  相似文献   

8.
近闻,河北省某县领导听说在一些地方农民种植烤烟致了富,便也让本县农民种烤烟,且打出"多种一亩烟,收益翻一番"的宣传口号,同时还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措施,该县农民纷纷大面积种植烤烟。可等到了收获季节,销路却成了问题,大量烟叶堆放在农民家中,无人问津。结果是烤烟"烤"痛了农民的心。这种做法,在其它一些地方亦时有发生。作为领导想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农民致富,不是凭领导意志、行政命令就能实现的。那些不从本地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9.
正正是北方地区玉米上市时节,低迷的行情,让内蒙古一些农民心情沮丧。"现在的价格也就6毛多一斤,实在不忍心卖,也不知道还能在手里捂多久。"5月份播种的时候,那里的农民就为"种什么"发愁。他们试种了鲜食高粱、青贮玉米等,效果并不好。"种了10亩高粱,出现了倒伏,产量比预期低了一半;青贮玉米,只有上规模,才能有效益。种上几亩,一点不划算。真不知道来年还能种什么。""怎么种"也让这些"老把式"犯难,"改了新品种,什么时候追肥浇灌,如何预防病虫害,市场行情怎样,心里都没底。"  相似文献   

10.
提起赵富缘,宁县南义乡农民科技致富协会的会员都竖起大拇指,称他为推广农业科技、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宁县南义乡农民科技致富协会是个农民自发成立的组织,主要从事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为农民引进先进农业推广技术、培养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向会员及周边农民提供有偿技术、信息服务等活动。2004年8月,该协会被庆阳市科协评为"全市十佳农技协",并于2005年3月参加庆阳市首次"全市科普大会"时,给予正式命名,授牌表彰。赵富缘就是该协会的创办提议人,并从协会创办伊始担任会长至今。  相似文献   

11.
<正>位于杭州湾南岸的上虞市新海岸特种水产养殖场,10年前曾是一片茫茫盐碱滩涂,如今建成3.2万亩南美白对虾生产基地,成为该市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涌现出不少远近闻名的养虾致富带头人,王阿忠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与发展合作经营组织和如何建立与发展合作经营组织,我们就这一问题,结合在山东省德州市的探索,谈谈初步的看法。一、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既然我们要建立"合作经济组织",那么,"合作经济组织"有那些形式呢?什么样的组织才是我们所要建立的"合作经济组织"呢?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在德州的实践,认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就是合作社,就是国际合作社联盟认可的六原则建立的市场型的合作社。第二种是合作协会,合作社的初级形式。从专业技术协会形式入手,把农民组织起来,按市场型合作社的原则从事经营管理,还达不到市场型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这种组织称为合作协会。第三种是股份合作社。这是一种既实行市场型合作社原则,又有一定股份制原则的企业体制。第四种是专业技术协会中的一部分。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如一、二十年前就成立的西瓜协会、养兔协会等等,这类经营组织是不是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还各有所云。总的来说,这类组织是为了解决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困难而建立的群众性组织。这类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术讲,没有农村的经历繁荣,就没有中国经济的繁荣;没有农民的致富,就没商中国国民的致富;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那么,我国农村经济应当如何发展,农民应当怎样尽快致富呢?我以为,正确的行动来自正确的思想;行动的"解放"源于思想的"解放"。在当前,农民要尽快实现致富的理想目标,首先就要充服摒弃如下六种思想障碍:一、要克服"知足常乐、小富即安"的思想"知足常乐"思想是自然经历条件下小农意识的集中反映。这一传统观意的"现代版"就是广泛存在于农村社会中的"小富即安"思想。其实,细细想来,在市场…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怀来县石门湾村农民侯文海 ,在致富路上有胆有识 ,勇于创新 ,他种植的6亩连体大棚葡萄年均纯收入20多万元 ,不但成为小康路上的带头人 ,还被誉为“全国葡萄状元”。因他靠科技种植葡萄事绩卓著 ,被中国葡萄协会聘请为特约理事。现年48岁的侯文海 ,从小养成了爱学习 ,钻研科学技术的习惯。从九十年代初 ,他就自费订阅了《农民日报》、《河北科技》、《农家乐》等10多种科技报刊。通过学习 ,他开阔了视野 ,更新了观念 ,掌握了更多种植葡萄的方法。1985年 ,他从河南果树研究所引进了10多个葡萄新品种 ,进行选优试种 ,优中选…  相似文献   

15.
农民朋友怎样利用冬春农田季节快速赚钱致富呢?您不妨有选择地从事下面几种本低效佳的经营项目。  相似文献   

16.
34岁的宋林,看起来与传统农民并无二致,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却有着传统农民所缺乏的思维、视野和抱负。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种粮可以致富;他用自己的行动回答:"明天,我来种田。"土地和作物就是他的孩子,每天不看一眼就不踏实2008年底,宋林回到老家湖北省蕲春县白水村。第二年年初,他流转了30亩"试验田",一边摸索种田诀窍,一边试验人工插秧、机械插秧、抛秧等种植手段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7.
喀左县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少,耕地土质瘠薄,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旱灾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利避害,从20世纪80年代初喀左引种春小麦获得成功,现在每年种植面积20万亩。并出现了春麦套玉米亩产吨粮田,春麦套晒烟(亩)收入超千元等种植模式。但能否在即不改变农民的种麦习惯的基础上把单产、品质和效益再提高一步呢?我县经过几年的冬麦试种,初步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冬麦开发上。一、发展冬小麦的地位与作用(一)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县主栽作物在秋季初霜到来时基本成熟收获,初霜9月末到气温稳定通过0℃…  相似文献   

18.
正在农村,经常会有人在没有人种的无主荒地上开荒,然后自己种上作物,认为这块地就是自己的了,其实这些荒地归根结底都是属于国家以及村集体的。因此农民朋友就忍不住要问了,为什么我开荒种的地不是属于我的,怎么样才能让它"属于"我的?是否经过政府批准后就可以"属于"自己了的?《土地管理法》中对于这种情况有明确的规定: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  相似文献   

19.
市场纽带 致富金桥●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谢力群(一)浙江省农民专业协会(包括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等,以下简称专业农协)产生于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科技意识、市场竞争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高农业的发展,专业农协有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特别是对于经济基础较差、致富信息不畅、农民收入不高的山区乡镇,该如何迈出新步伐,奔上小康路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走进了辽宁省庄河市塔岭镇,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发现了一条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途径。一、塔岭的选择:大力发展农村家庭项目,由农户小康走向农村小康塔岭镇位于辽宁省庄河市北部,辖15个村,116个屯,5600户,农业人口20600人。全镇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70亩,林地面积193210亩,永青路、张庄路、英那河穿越境内,自然概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