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采购规模效益和集中采购优势,节约政府采购成本,自2000年6月以来,湖北省在充分考虑各县(市)实际的基础上,并于2001年4月制定了《湖北省政府采购大市场定点采购实施暂行办法》。一年来,各市,州在全省政府采购大市场的建设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模式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呼唤建立政府采购中心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制度推行以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尖锐的和复杂的。在当前的关键时期,应该适应新的形式,采取新的举措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自从我国实施政府集中采购以来,广大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和诚信,使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政府采购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需要进行完善。因此,加强政府采购的配套革命迫在眉睫,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市场,拓宽政府采购领域,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政府采购作为管理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基于手段,已成为许多国家最主要,份额最大的市场商品购销活动,它能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的发展,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政府采购的这一特点,导致很多国家长期以来规定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必须优化购买本国产品,而把外国产品排除在政府采购范围之外,随着贸易自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政府采购也开始出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尽早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扩大国际贸易及其自由化程度,提高各国政府采购法规程序与做法的透明度和一致性,使外国商品在一国进行政府采购时能够得到平等的被选择的机会,70年代末,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达成了《政府采购协议》,同意开放由各国中央政府进行的采购活动,由于该协议适应范围有限,继而各国又在乌拉圭回合时举行新一轮政府采购谈判,最后在美,日等20多国范围内达成新的《政府采购协议》。新协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正式生效,这大大促进了政府采购的国际化进程,《政府采购协议》是我国加入WTO必须要签署的协议之一,我国在加入WTO以后,此协议必然会对我国的政府采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确定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后,国外大都采取积极措施,修正国内现行有关政府采购立法,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期符合国际政府采购规则的基本要求。由于各国政府采购制度不同,规范化改革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制定一套完备的政府采购法规、出台细化法规的实施法令和规则、颁布相关政府采购预算法规及会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企业承担着向采购人提供包括货物.工程和服务等采购对象的重要责任。 继2002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后,2005年这一数据则接近3000亿元,增速迅猛。企业作为供应商,逐步规范化.规模不断扩大的政府采购向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而更加规范的政府采购也对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那些诚实经营.财务状况良好.产品服务质量高.价格低的企业才能得到政府采购项目的青睐。如何把握这种机遇并应对挑战,是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行使好权利.履行好义务,才能抓住市场机遇,促进自身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如何在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背景下既履行国际义务,又保护我国的切身利益,本文结合WTO《政府采购协议》和我国《政府采购法》,  相似文献   

16.
17.
当前各级政府各部门正在行之有效地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为了切实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净化政府采购市场,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健全政府采购机制,惩治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笔者在此浅谈一下当前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的现象、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明显加快。但与西方国家比较,政府采购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起步晚,发展历程短,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在今后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深入研究如何应对未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对外开放,促进和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笔者从我国目前政府采购的现状入手,针对当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创新政府采购机制,提升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运行的能力,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