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孟令国 《南方经济》2001,(12):31-32,30
对境外投资者开放我国的国债市场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还比较严格,人民币资本项目还未实现可自由兑换以及国债市场本身也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因而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不能采用全面开放模式,只能选择渐进开放模式,同时还需要一些配套措施,以顺利实现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
张运书 《中国经贸》2012,(18):52-53
通过对国债市场基层国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强化国债管理、完善国债的发行买卖行为以及以开放的模式推动国债市场走向国际化和国际接轨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开放同业拆借市场以来,我国形式上已经实现了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在今后利率改革进程中仍需国家通过控制基准利率间接地引导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就为基准利率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基准利率选择的国际原则以及国债市场近两年发展趋势分析,国债利率不失为下阶段基准利率的选择对象之一.当然,国债市场也需要政策支持以得到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30多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崭新的局面,在开放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外开放的主动性与互利性、开放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完善对外开放体系,转变对外开放经济的发展方式,积极创新开放模式,推进对外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纵深发展,坚持对外开放发展战略不动摇。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和来自美国、OECD等外部环境的压力是日本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内外两大背景因素,日本采取的是全方位的有限制的渐进的直接开放模式。日本政府采取的逐步开放政策,对于日元向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体制的平稳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我国目前的情况与日本有相似性,因此,深入分析日本资本市场开放的动因、过程与经验教训,可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02年6月,商业银行国债柜台业务推出后,国债投资者就有了四个投资渠道可供选择:一是银行间债市;二是交易所市场;三是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市场;四是凭证式国债。这四个市场在发行、流通、市场参与者、托管体系、交易种类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各具特色。投资国债并非如人们想像的那样只赚不赔。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国债投资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策略和技艺。关注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在制度上与交易所的区别虽然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与交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宝贵历史经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考验,如何创新模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特别是提升广大内陆地区开放水平,是“十二五”需要重点突破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至今,从规模和制度上看已初具成熟市场的形态。但是,利率市场化水平不高,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不完善以及市场之间的分割状态一直制约着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次,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有必要在充分审视制度的意义和风险的基础上,在国债市场推出预发行交易,以期完善一、二级市场运行模式,提供债券价格连续发现的功能等,促进国债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  相似文献   

9.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对外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毅 《亚太经济》1996,(4):33-38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对外开放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全毅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回顾与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实现对外开放走过的历程,基本上采取了区域开放模式,这集中表现在:(1)在开放梯度上,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优越地理区位和良...  相似文献   

10.
王楚明 《北方经济》2004,(12):63-65
随着我国金融全面对外开放时间的临近,开放经常项目后逐渐开放资本项目,放松对资本流动的过多管制,实现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在较高层次的融合与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特别是在资本项目管制有效性减弱的情况下,高昂的资本项目管制成本和不难看到的开放利益,最终会使我国在金融对外开放进程中作出开放资本项目的选择.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金融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加之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无序运行,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将是多层面的.  相似文献   

11.
推动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多年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同时,以市场一体化为导向的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也在稳步进行,其与对外开放一脉相承并相互促进。本文从市场一体化演进视角考察贸易开放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非同质性作用。研究显示,贸易开放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当地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当地区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高于特定门槛值时,开放机制对经济增长会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市场化发展水平较低时,开放机制的作用发挥将受到制约而不能很好地显现,异质性门槛模型的估计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区域间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统筹还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地方经济增长能够从区域联动的市场一体化发展布局中显著获益。本文的研究意味着,要更好地发挥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不仅要有效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还应立足于整合不同地区市场一体化演进的结构差异,加强区域之间要素市场建设和经济互联,培育并完善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共同市场秩序和制度环境,以求开放机制的政策红利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在效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当前证券业开放超出WTO承诺的现象出发,分析了GATS框架下我国证券业开放的具体承诺,阐述了对外开放模式对证券业竞争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当前我国证券业开放超出承诺边界的原因。最后,本文探讨了WTO框架下我国证券业开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 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笔者以为我国人世后的对外开放将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1、我国的开放将由自主性开放为主转为非自主性开放为主对外开放的历程表明:从1980年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我国的对外开放走的是一条自主性的开放道路。所谓自主性开放,是说我们在对外开放步骤的安  相似文献   

14.
一、现行发行方式存在的弊端 1.利率的非市场化因素增加。由于凭证式国债通过银行发行时,利率一般由国家制定,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确定机制被人为破坏。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至少,在我国目前银行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之前,达到国债发行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要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国债发行市场,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金融服务贸易协议》(FSA)对证券市场开放的基本规定,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基本策略:实行渐进的、结构性的市场开放政策,即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与国内券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科学确定市场开放的次序和程度;同时,按照GATS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国内证券市场与证券监管体制,为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构筑坚实的市场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国债规模继续扩大,制度和产品创新仍将继续 (1)国债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大.200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不会淡出,国债发行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国债目前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维持高水平的发行规模无疑有利于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持续活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债转让和流通的主要场所,我国国债二级市场在整个国债市场乃至金融市场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国债市场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交易方式有限,市场分割,交易主体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也制约其进一步发展。要完善与发展我国国债二级市场,就要建立全国统一、多层次、多元化的国债交易市场,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监管体系,完善交易方式;尽早出台一部专门的《国债法》等。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施沿海开放战略.沿海地区从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是的开放体系.80年代末,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又实施了沿边开放战略,构筑了沿边开放的布局.沿海开放是前提,是条件,沿边开放是深化,是发展,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但是,对外开放发展的还不完善、还不平衡,特别是沿边开放实施的较晚,存在着缺欠和不足.为了弄清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区别,扩大和完善我国对外开放事业,我们从开放的目的、作用、对象、布局、条件、形式以及政策导方面做以比较.目的与…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学术界对国债发行方式、国债适度规模、国债流动性等方面的讨论也日益增多。本文主要对国债发行、国债规模、国债流动性、国债收益率、国债风险、国债回购等6个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必然的,但是我国目前推进混业经营还面临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改革国有银行和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安排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建设、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相关法规的完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