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稽惠娟 《商场现代化》2007,(35):342-343
随着全球金融混业化的发展,中国金融企业要想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位,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一条可行之路。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增强金融企业总体竞争能力,但是其经营的特殊性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本文分析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对策,希望对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重要形式,需面对除各单项金融业务一般风险外的特殊风险。可通过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两方面来有效防范这类风险。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方兴未艾,伴随我国金融业管制的逐渐放松,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必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丽 《市场周刊》2004,(10):46-47
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金融业只有从分业过渡到混业经营才能够较快地适应全球化的竞争。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就是这种过渡进程中有效的制度安排。研究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经营优势和风险,提出加快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应对策,从而使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背景下,金融控股公司得到很大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产生的诸多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上一些国家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函晟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228-229
近年来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脱法状态,蕴含着极大风险,金融控股公司亟需专门的法律规范和强势金融监管。拟从各国(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经验入手,在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应采取分步进行的方式,并对监管模式及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雪峰  石江坤 《市场论坛》2014,(1):48-49,52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综合经营和跨业经营的产物,这种共同所有权下的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具备诸多竞争优势。文章探讨了而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关联交易的优势:虽然增大了整个集团的风险,但却是实现其协同效应、降低经营成本和实现集团规模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飞  郝国政 《商业研究》2004,(22):102-103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一些金融机构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实现业务范围的扩张。各种金融控股公司的涌现对我国分业监管框架构成挑战,其业务活动会对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产生直接重大的影响。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金融控股公司缺乏相关的法律制约及不正当的关联交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从中信集团开启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新模式后,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虽然国外对这种经营模式早已不再陌生,但对国内业内人士及学者来说,这种模式显然是足够令人兴奋的。为了使我国的金融控股模式要达到与国外混业经营体制同样地促进竞争优势提高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效应。因此,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对于我国金融业多元经营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苗 《商》2013,(11):147-147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综合性金融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金融市场的青睐。不可否认的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问题。如何有效的防范风险,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关联交易风险管理机制成为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杨娜娜  廉晓红  颜海清  毛瑞琼 《商》2014,(44):173-173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系下的最佳选择.现阶段由于我国制度不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在运作中包含了诸如财务风险、内幕交易风险、监管真空风险、连锁风险等多种风险,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防火墙,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的监管的防范。  相似文献   

11.
施维明 《商业研究》2006,(24):114-115,151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它应该包括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流程、风险部门设置模式、风险信息系统以及风险报告制度等内容。由于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正逐渐显现其内在风险。因此,只有完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关键环节,才能使其发挥风险防范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集团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太峰 《财贸经济》2001,(10):50-55
集团化是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适应这种趋势,我国证券公司也应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而证券公司实现集团化的有效途径就是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我国券商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的集团化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纯粹控股公司模式;二是经营性控股公司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中国券商的集团化都既要考虑我国现有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又要考虑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有鉴于此,在我国券商集团化的步骤安排上,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两步走战略,即首先实现证券领域业务经营的集团化;当条件成熟时,再实现整个金融业务经营的集团化.  相似文献   

13.
对金融控股公司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阎彬 《财贸经济》2003,(3):57-61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以及中国入世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尤以2002年中信控股的挂牌为甚.金融控股公司不仅是一类简单的金融中介,它的生成有着复杂的制度、法律以及文化背景,且其运作效率的高低还有待检验.作者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历史的考察,分析了其形成的内外动因,明确了围绕金融控股公司的三个核心焦点,分别比较了金融控股公司与混业经营、全能银行的关系,并提出我国针对金融控股公司问题应把握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以及国内金融分业经营带来的效率、竞争力低下问题,使得混业经营成为我国金融业长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为实施混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形式。本文着眼于我国众多区域型金融机构,主要分析了区域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及其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风险及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坤 《商业研究》2004,(10):45-48
国际金融业已普遍采取混业经营的体制。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必然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在经营模式上也会逐渐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而现阶段比较好的选择是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而目前如何防范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是监管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国际竞争需要 ,以控股公司形式出现的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 ,但我国的金融监管并没有能相应地跟上其发展 ,作者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形式下的风险因素 ,阐述了加强监管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钊  王舒健 《商业研究》2006,(2):121-123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的格局下,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经营方式的主流。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是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模式,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应当是我国金融业逐步实现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冯祈善  黄海莉 《商业研究》2006,(10):143-145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及经济的全球化,面对国际金融集团涌入国内市场,加快整合我国金融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迫切,金融控股公司成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度的现实选择。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准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必须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确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余涛 《商场现代化》2006,(29):345-346
金融业走综合化经营道路已是大势所趋,金融控股模式将是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方向。银行是金融控股公司最为重要的业务,缺失了银行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很难算得上真正的金融控股公司。而银行业本身也必须在竞争的压力面前及时调整战略,为综合化经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脱媒趋势逐渐增强,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金融国际化冲击日益加剧,对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的商业银行来说,综合经营是其应对这三重压力的现实选择。而金融控股公司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综合经营的最佳模式。本文选取7家具有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和5家非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银行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具有金融控股公司背景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并没有表现出理论分析的优势而优于非金控银行,其他要试图尝试这种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应该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