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许多政治经济学课本对于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的说明,是否与马克思的分析相符合,尚值得商讨。下面,讲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商品社会的私人劳动不只是由私有制决定的,而是由私有制与社会分工并同决定的。理由有二: 1.简单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私人劳动。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既有一般私人劳动的共性,又有它的特性。这个特性就在于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具有二重社会性质,即:“他们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有用性”和“不同种劳动的相等这种社会性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穆勒评注》的研究多聚焦于交往异化问题,然则还可从下述维度解读:《穆勒评注》是马克思考察私有财产货币形式的历史生成过程、对货币本质之谜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文本。在《穆勒评注》中,马克思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私有财产主体本质的揭示,批判了英国国民经济学家的错误货币观,运用辩证法揭示了货币范畴的历史性,将其本质聚焦到对价值范畴的理解上,表明货币是价值生产的产物。《穆勒评注》暗含了对货币本质的科学思考,借助这一重要思想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澄清了“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具有社会性的私人劳动”的表现形式,是“需要被迂回表现的劳动时间”,即劳动和产品互相交换的普遍中介。“价值”通过形式运动,从简单价值形式直至发展为货币形式,即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继而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由此解开了货币本质之谜。  相似文献   

3.
楚永生 《生产力研究》2003,23(5):53-54,68
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对劳动内涵的界定包括三个层次 :劳动一般、生产劳动、商品生产劳动。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内涵的认识 ,有利于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同时也可有效地消除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理解上的误解和分歧。  相似文献   

4.
从本质上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要说明的基本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社会,私人劳动在事实上被证实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交换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关系。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与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质的分析。从数量分析上说,考察物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质的分析。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事实上是一个从“价值一元”向“多元”转化的动态的价值分析体系。深化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首先是解放思想,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从“价值一元论”的简单化理解中解放出来。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使马克思的学说继续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并对科技进步对生产劳动的影响做了系统论述和科学预见,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新科技与自动化机器体系会导致现实财富的巨大增长,但它们本身却不创造价值。在当代,科技劳动具有间接性、复杂性、创新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是价值创造最重大源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水平的存在这一假设基础上的。在这一前提下,一个商品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这一商品所消耗的个体劳动所凝聚的劳动价值,从而导出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科学结论,并由此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将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水平的存在作为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我们认为,那是他巳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商品的真正的在社会上的价值与该商品所耗费的个体劳动所结成的劳动价值,是有区别的,不是同一的东西。前者属于市场的范畴,受市场供求关系、个人偏好及社会时尚的影响,是一个变数;后者是属于私人劳动的范畴,是一个体劳动在该商品上的实实在在的劳动消耗,是不变的定数。与此同时,马克思也最明白,他要论及的、也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价值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因此,他要得出是劳动创造了价值这一结论,就必须使前者与后者保持质和量的一致,即使前者有变化也不能让人认为是市场因素引致的。由于市场与价值的关系确很密切,客观存在,那么为了达到上面的目的,只有要么不顾现实硬性抽  相似文献   

8.
<正> 生产价格是社会劳动的发展形态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的‘价值’只是以历史上发展的形式表现出那种在其他一切历史社会形式内也存在的、虽然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作为社会劳动力的消耗而存在的劳动的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就是商品价值的规定性。商品价值的质规定着商品价值的量。生产价格正是从商品价值质与量的规定性上反映了它是社会劳动的发展形态,因而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中的社会必要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反映的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的性质应当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它是由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所决定的。这种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它是建筑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根本利益彼此对立和在资产阶级内个人的根本利益彼此对立的基础上的。所以它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能够解决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基本矛盾,已经不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变为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了。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为它是发生在人们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评斯蒂德曼对劳动价值学说的所谓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德曼(Ian,Steedman)的著作《依照斯拉法来看马克思》(“Marx after Sraffa”),当前代西方经济学者否定劳动价值理论的代表作,具有很大的影响,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一个里程碑”。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否定,共分为三个问题:第一,他认为,在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计算上不需要马克思劳动价值概念,因而马克思劳动学说是多余的,第二,他认为,在存在固定资本的条件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计算会出现负折旧,因此,成克思劳动价值学说是错误的,第三,他认为,在“联合产品”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计算会出现负价值,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是错误的,本文分别就这三个问题分析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