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职学生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突出专业操作技能;增加心理素质承受能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旅游职业教育与饭店职业能力需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旅游饭店业人才需求这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旅游饭店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旅游饭店业则更看重学生综合能力表现。作者认为加强旅游院校与饭店的沟通合作是缩小双方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与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健康的情绪与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完美的个性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一般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专业专门讲述机械制造中公差相关基本知识的基础性课程,其在对培养学生相关基本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旅游专业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本质上而言是以英语语言的知识点作为基础的文化教学活动。围绕旅游市场的需求,文章提出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材体系、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途径,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切实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涉外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确定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旅游业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性很强。基于工学结合的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人才胜任的岗位群所需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出发点,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尝试工学结合的阶梯式实践教学、阶梯式角色转变、阶梯式证书获取,对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旅游产业大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尤其是中高层次的旅游人才,而本科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却不受旅游企业的欢迎,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供需矛盾突出。笔者认为化解矛盾的关键是培养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实战能力,通过在旅游企业的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深入了解旅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缓解旅游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认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旅游资源内涵的丰富、旅游需求的深度化发展、旅游活动方式多样化的新态势。同时分析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与旅游新业态要求不符的3个突出表现:(1)专业目录不能充分反映旅游新业态生动活泼的发展现状;(2)新专业建设未能充分与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3)专业建设面临"细分专业"或是"宽口径培养"两难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高等教育应从加强高职高专层次以及本科层次目录外专业的申报、做好新专业筹建准备、细分专业设置,兼顾宽口径专业能力的培养3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专业礼仪课教法改进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注意营造礼仪大环境是提高旅游专业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礼仪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突出对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知识、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为旅游业输送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专业设置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准,并适度超前,要有正确的预见性,发挥自己的优势,确定宽口径的专业结构;在确定学生培养目标时,不能人为地拔高或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文化基础知识、技能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旅游购物后悔心理影响因素及后续行为意向角度入手,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利用因子分析找出影响旅游购物后悔心理的6个主因子,即亲朋好友因素、旅游商品性能因素、营销因素、周围旅游者因素、冲动购买个性因素、资源限制因素等,在进一步的分析后得出相关结论。同时分析了不同旅游者在购物后悔心理影响因素及后续行为意向上的差异度。  相似文献   

13.
对老年群体旅游心理的研究能够为老年旅游市场开拓、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分析了生理、社会等因素对老年群体旅游心理产生的影响,以生理因素、身体健康需求和怀旧心理构成模型本底,以社会因素、补偿心理和炫耀心理构成模型变量,通过随机组合总结出老年群体旅游心理特征的8种基本类型;结合消费者无差异理论,模拟出描述老年群体旅游消费特征的无差异曲线,进而分析研究其消费指向。结果发现:I类老年群体出游倾向较弱,Ⅱ类群体出游倾向较强;在Ⅱ类群体中,属于AX-Y+z+和Ax+Y+z+型的老年人更偏好旅游产品质量,AX+Y+Z-型和Ax-Y+Z-型更偏好旅游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游是旅游业的重要人力资源,导游服务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本文作者从研究我国现行的导游薪酬制度出发,针对当前导游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设计新的导游薪酬制度,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课程设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验课程中所学的实践技能,也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计必须要实现实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构建起政治、法律、道德、心理四维"四课"德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法律意识强、道德品质好、心理健康的学生,使学生成为生产技术应用能力强、人文素质较高的全面发展的符合全国各地工农业生产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主观感知构成了旅游者行为的环境。通过旅游者对旅游地感知场的形成机制分析,阐述了旅游地感知场的形成阶段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各阶段的相互作用,并归纳了其现实意义,以期为旅游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节律性,但是反季节旅游现象广泛地存在着。目前国内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却比较少。提出反季节旅游并对其含义进行了剖析,从经济学角度、文化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和研究反季节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客购物投诉始终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游客购物投诉的原因、投诉时的心理活动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外的旅游过程中,我国旅游者往往有较多不道德、低素质行为发生,不仅损害了景区和其他旅游者的利益,也抹黑了我国形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胚。对旅游者自主性的非生态行为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利用心理学与行为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旅游者做出此类行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而结合游客管理的知识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