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负载均衡是大规模基于对象存储系统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以系统总响应时间为代价函数,以对象被访问频率为依据,建立一种将对象复制与对象迁移统一在内的动态负载均衡模型,并充分利用存储设备的智能实现系统的动态负载均衡。仿真结果表明,在存在大量热点访问和对象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启用对象复制和对象迁移的负载均衡算法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系统的平均总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周亮 《价值工程》2010,29(16):167-167
目前互联网飞速发展,单服务器的架构已无法满足急速增长的应用负载要求,而常用的负载均衡设备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在流量激增与DDOS攻击中成为了新的网络瓶颈,这经常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地响应。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推荐通过对传统DNS负载均衡进行功能扩展使用动态智能DNS来做负载均衡,其优点是克服了传统DNS无法智能判断服务器状态的缺陷,从而可以达到各种昂贵DNS设备类似的功能,并且由于无需链路中增加多余的节点,从而避免了多余的瓶颈与故障点出现。本文表述了智能DNS负载均衡技术的原理、优点、以及实现负载均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王怀宇  卢秉亮  张莉  朱健 《价值工程》2012,31(13):139-140
在分析了常用的几种QoS保障的算法基础上,给出了负载均衡模型,提出应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求解MPLS网络负载均衡问题。该算法融入权重信息有效地提高了搜索效率。仿真结果证明算法是有效的,显著改善了传统MPLS网络负载均衡路由算法易于导致的网络流量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原理及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RPBGA。该协议通过修改遗传算法以适应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受限,节点分布随机,无全局标识等特性,提供了一种智能、动态、扩充性强的路径选择传输方式来获取有效且节能的通信,并通过能量均衡选择节点使用以最大化的网络生命周期。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RPBGA协议有良好的路由性能。  相似文献   

5.
王小鹏 《价值工程》2011,30(8):215-216
网络负载均衡是分布式业务中调度系统的一种实现。负载均衡器作为网络请求分配的控制者,要根据集群节点的当前处理能力,采用集中或分布策略对网络服务请求进行调配,并且在每个服务请求的生命周期里监控各个节点的有效状态。本文在阐述拒绝服务攻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并探讨了网络负载均衡技术在网络抗拒绝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原理及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RPBGA.该协议通过修改遗传算法以适应无线传感器网络资源受限,节点分布随机,无全局标识等特性,提供了一种智能、动态、扩充性强的路径选择传输方式来获取有效且节能的通信,并通过能量均衡选择节点使用以最大化的网络生命周期.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RPBGA协议有良好的路由性能.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众多的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相互联系,处理、传递信息的网络.本文提出了一种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有效的分簇算法,该算法在经典的分簇算法LEACH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平均能耗调节参数和密度调节参数,使得靠近簇结构地理中心位置的节点以及位于节点密集分布区域的节点有更高机率成为簇头.使用这种算法,传感器网络簇头的选取更为合理,均衡了网络的能,消耗,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比采用LEACH算法有一定幅度的延长.  相似文献   

8.
网络负载均衡是由多台服务器以对称的方式组成一个服务器集合,利用负载分担技术,将网络请求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某一台服务器,并独立对外响应请求的一种服务器群集技术。该技术的利用可以提高服务请求响应速度及保障服务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负载均衡技术进行Web服务负载均衡的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9.
集群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在Web应用程序服务S_L实现动态负裁均衡的关键需求,设立多个负载均衡协调器实现负载均衡的分布性,以防止单点失误。采用多种负栽均衡算法来提高负栽均衡的效率,通过多台服务器的负戢均衡,提高了应用系统的性能及容错能力,增强了应用系统的穗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王丹竹  常东超  刘恩 《价值工程》2011,30(21):162-163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在负载均衡过程中既考虑后台服务器的当前负载,又考虑后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根据每台服务器当前负载比例值的大小合理分配用户请求,进而调整服务器间处理请求的比例,避免服务器超载时依然收到大量的请求,使平均应答时延和吞吐量等获得较好的性能,集群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欣 《价值工程》2014,(1):192-193
本文对目前即时通讯服务器现状做了分析,并介绍了能满足大容量高并发性的网络负载均衡技术。总结了服务器端的windows完成端、epoll模型、线程池和p2p等相关技术,并进一步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黄达文 《价值工程》2010,29(25):154-155
本文基于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电力信息系统WEB负载均衡的建设实践,阐述负载均衡的技术原理、应用技术等各层面的具体内容。提出根据负载均衡器工作原理,针对信息系统WEB应用而做规划设计,并在实际应用中,实现WEB应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挠性转子高速动平衡技术,即影响系数法的平衡原理,应用该技术较好地完成了返修汽轮机转子的高速动平衡试验,使转子运行振动值达到了合格标准以内。表明结合影响系数法进行的汽轮机转子高速动平衡试验,是高效、精确且完全能满足生产运行需求的。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路网中,寻找任意两点间最优路径是出行导航的基本功能。除了最优路径算法自身性能外,道路权重的选择也直接决定了寻径结果的优劣。现有最优路径算法通常以通行能力为道路权重,其可能导致不合理的寻径结果,同时也不具有全局负载均衡的能力。因此本文以Dijkstra算法为例,引入可达性概念作为道路权重,从而弥补以通行能力为道路权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benefits of using a boundary tightening 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data used in supply and use table (SUT) balancing, building on similarities with certain approaches to statistical disclosure control. Boundary tightening was shown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finally balanced SUTs well beyond that of existing techniques. Most notably, improvements occurred when boundary tightening was applied prior to the balancing process – showing that it can be used as a valuable preliminary to other approaches. It also multiplied the improvement in SUTs quality when more accurate updated information was added to the SUTs.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is boundary tightening algorithm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output of the balancing process and it is equally likely to be useful when applied to other processes that handle uncertain data.  相似文献   

16.
文中首先描述了锂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一致性现象,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充电控制方案,此方案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均衡电路和均衡算法的设计,经过实验,这种方案对于改善动力型锂电池组的不一致性具有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组使用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t of this issue of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which is dedicated to the contributions of Sir Richard Stone, Michael Bacharach, and Philip Israilevich. It starts out with a brief history of biproportional techniques and related matrix balancing algorithms. We then discuss the RAS algorithm developed by Sir Richard Stone and others. We follow that by evaluating the interpretability of the product of the adjustment parameters, generally known as R and S. We then move on to discuss the various formal formulations of other biproportional approaches and discuss what defines an algorithm as 'biproportional'. After mentioning a number of compet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hat cannot fall under the rubric of being biproportional, we reflect upon how some of their features have been included into the biproportional setting (the ability to fix the value of interior cells of the matrix being adjusted and of incorporating data reliability into the algorithm). We wind up the paper by pointing out some areas that could use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8.
杨帆  李争峰  梁利刚 《价值工程》2011,30(28):137-137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发展,P2P(Peer-to-Peer)技术是目前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分布式散列表的P2P模型具有广播效率高,非中心化,良好的扩展性,隐私保护以及负载均衡等特点。本文重点介绍了P2P搜索算法及常见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郭书玲 《物流科技》2011,34(5):109-111
针对当前物流仓储管理中存在的工作强度高、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介绍了条形码识别系统在仓储管理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重点阐述了条形码技术在药品入库、药品保管、药品出库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与传统的仓储管理方法相比,条形码识别系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