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红卫 《经济师》2009,(6):155-156
文章从盈余管理的动机出发,引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以及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可能会出现的新的盈余管理方式,并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旨在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和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会计市场的规范化,并且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作出更合理的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2.
刘滨娜 《时代经贸》2007,5(9X):145-146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众十分关注,希望加以治理和规范的紧迫问题。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存在的动机及方式,旨在使上市公司合理使用盈余管理,避免过度滥用盈余管理,影响投资者决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国际化和会计方法选择空间的日益扩大,上市公司出现了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农业企业筹集资金、获取适度农业补贴,间接的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但过度的盈余管理问题会带来诸多隐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指出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农业上市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科学管理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雅男 《经济师》2011,(5):90-90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操纵行为的关注,文章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入手,在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等方面防范和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实证会计领域,上市公司的盈利管理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基本手段,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削弱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动力和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塑造比较好的职业道德等等,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又称盈余游戏,在西方国家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很多会计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本质及其特点作了大量实证研究,在我国,盈余管理只是最近几年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数目与日俱增的宏观经济条件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对于上市公司参与盈余游戏的研究还不全面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是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经营的稳定性,防止股票价格发生波动,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资本市场失灵。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行为,具有普遍性,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益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以及对盈余管理有意识的抑制;同时,在某些方面客观上扩大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从ROE与ROA的分布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为了避免亏损或为了获得配股权而通过盈余管理将净资产收益率(ROE)维持在略高于0、6%与10%的区间上的证据;进一步分析了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分布,发现其与ROE的分布存在系统性差异,说明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可能操纵了净资产;提供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的演进而改变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已日益突出。过度盈余管理不但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且还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及其规范。  相似文献   

11.
刘星  安灵 《当代财经》2007,(1):113-119
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行为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出售具有显著的年末特征,从而获得了通过资产出售进行盈余管理的初步证据。回归结果证实了“债务契约假设”和“盈余平滑假设”,表明上市公司资产出售包含着调整资产负债率,平滑盈余,以及扭亏的动机。同时,我们也发现,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出售平滑盈余的动机是不对称的,营业利润下降的上市公司资产出售规模与营业利润下降幅度正相关。而营业利润增加的上市公司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出发点,主要考察存在于上市公司使盈余管理现象得以发生的机理。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作为框架,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发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从根本上防范盈余管理问题的发生。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属初步发展阶段,法规及会计制度规范不够健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相当严重。本文首先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然后提出一些可供参考识别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其质量直接关系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不断爆发的会计丑闻也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盈余管理现象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影响进行探求,以期能提出一些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对策,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为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盈余管理定义与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企业盈余管理活动是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最后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在盈余管理使用的多种手法中,资产减值会计又是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巨额冲销和收益最大化实施盈余管理的最大法宝。资产减值会计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手段,主要是由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不完备性、会计本身的模糊性和灵活性、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盈余管理的收益大于成本等原因所造成。  相似文献   

17.
撒燕 《时代经贸》2010,(6):148-149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渐凸现,成为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理论研究,提出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英  杨欢欢  李林 《经济师》2013,(10):135-136
盈余管理是我国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既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又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盈余管理多数被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它的结果最终反映在财务报告中,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因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是非常重要的,是揭露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关键。文章从盈余管理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盈余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盈余管理的特征和实质,提出了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在此观点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和具体动机,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业绩大幅下降强制预告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监管机构对业绩下降的强制预告要求会诱发上市公司向上调高利润以避免业绩预告的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具有该类动机的上市公司可操纵性应计显著高于披露了业绩大幅下降预告的上市公司,但是该类公司并没有由此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研究结果表明,强制的业绩预告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善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同时也会诱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盈余质量;但是市场可以对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发现与纠正。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