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如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符合会计标准的规定,不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运营结果和财务状况,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则称会计主体提供的是虚假的会计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以下简称新《会计法》),为我国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会计法》同原《会计法》比较,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我国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会计工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会计法》同原《会计法》比较,进一步突出了《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针对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由于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出台的新《会计法》是否能切中会计信息失真的要害,并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出发,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会计职业陷入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和价值危机。新修订后的《会计法》针对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情况,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之一,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由于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4.
叶林良 《经济论坛》2006,(13):139-140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两大职能之一,其目标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信息质量便成为会计作用能否正常发挥的保证,而虚假的会计信息具有巨大危害,会计监督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会计监督和新《会计法》有着相互紧密的联系,本文将从会计监督视角来透析新《会计法》。一、会计监督弱化1.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不少企业账面上反映的资产不实、负债不实、损益不实和虚假利润的数额登峰造极,令人触目惊心。2.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不少单位负责人把“关心”…  相似文献   

5.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花 《经济师》1999,(9):102-103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国家的税收,投资者的决策,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管理。本文试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浅析,以引起广大会计工作者的重视,尽可能解决或避免此类问题。会计资料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信息的失真表现在会计资料的失真。从其直观的认识来看,会计信息的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丧失了真实性,即会计资料的记载和记录,歪曲了会计活动发生的事实依据和真实面貌。但从修改后的我国《会计法》第四条第1款的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它人员执行本法,保证会计…  相似文献   

6.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即虚假会计信息,一般是指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真实,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财会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物,是伴随着会计工作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近年来,假账的手法不断翻新,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和隐蔽化。假账主要有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形式,做假的常见手法主要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偷桃换李、电脑作弊等形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为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会计法》规定了会计监督体系,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在这三种监督方式中,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根本,是核心。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虚假的会计信息在我国经济领域泛滥,成为社会的公害。“保证会计资科真实、完整”是《会计法》的立法宗旨,也是财会工作的核心。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财务真实与诚信也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列为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并制定了相应的条款,以期遏制会计核算失实,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已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核算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0.
《会计法》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升朝 《经济师》2004,(9):75-75,77
文章通过对新《会计法》中有关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方面主要规定的分析 ,指出新《会计法》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积极作用与不足 ,为会计立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7月 1日实施的新《会计法》,体现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宗旨 ,对依法防范、制止、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文章从“明确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等七个方面 ,论述了新《会计法》的制定对当前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贯彻新《会计法》,对保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会计法》,于 2000年 7月 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会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继 1993年修订的《会计法》后的又一新举措。新《会计法》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以及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修订后的《会计法》,在内容上有了很多重大的变化:   1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立法宗旨。在新《会计法》总则第 1条,开宗明义地强调立法宗旨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李淑敏 《经济论坛》2001,(20):49-50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这就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状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但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数据不能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甚至提供虚假和歪曲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尽管我国在会计法、税法、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等法规政策方面给予强大的制约,但有的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为某种目的仍然以身试法,为国家及整个会计环境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由于会计信息是由企业加工并…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会计法》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作为会计法的第一大原则和会计工作的核心。然而不容乐观的是,从近几年来中国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屡禁不止,到少数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这些经济案件的发生都和会计信息失真有着割舍不断的关联。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关系到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因此深入认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海英 《经济论坛》2000,(19):26-26
经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新《会计法》是继1993年底修订的《会计法》后的又一次新举措,它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解决会计工作所面临的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做了全面的调整和完善。木文从新《会计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新《会计法》把保证合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作为自己的立法宗旨 会计行为的实质是一种经济管理行为,而经济管理和决策的依据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会计资料,故为保证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必须首先保证决策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因如此,修订后的《会计法》开宗明义,第…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金融市场的充分发展,会计信息不仅成为广大投资者决策的依据,而且成为国家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协调的依据。再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已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侩计法》主要目的是从法律的角度遏制和解决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本文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法律不健全,违法处罚力度不大。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先后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修订了《会计法》,会计法规体系也初步形成,对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会计制度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现行会计制度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从而产生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可采取“平均年限法”和“加速折旧法”(如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会计人员对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余地过大,因此许多会计人员通过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或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或多计、少计费用,或多摊(提)少摊(提)费用等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法》的严肃性大打折扣。此外,对违反《会计法》的单位、个人处罚力度不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大部分采取的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重单位处罚、轻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公升处理”。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基础,是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已成共识。基础或依据出了问题,甚至人为提供虚假信息,必然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和经济秩序的混乱。众所周知,我国会计领域从1993年7月1日开如实施“两则两制”,基本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为进一步解决不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做假帐,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1999年全国人大修订出台了新《会计法》并从2000年7月1日实施,加在了对各种会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重新修订运行发布的5项具体会计准则。新发布了三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些新制度、新准则的出台最终的目的就是整顿会计秩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会计信息失实、会计秩序混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会计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仍然处于不规范的状态,信息失真为何屡禁不止,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日趋复杂,会计实践中的非理性行为越来越多,由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会计欺诈事件也时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故意形成虚假会计信息,故意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