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领导干部任期审计普遍称作离任审计,它的本意是领导干部离任要先经过审计,分清经济责任,然后再根据审计结果,安排使用干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即:是“先离任后审计”还是“先审计后离任”问题。“先离任后审计”。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安排调配完毕公布上任后,才通知审计部门去审计造成的,被称作“马后炮”式的审计。这种做法,使得审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很被动,表现在:一是对查出的问题不好处理。因为领导干部已经调离原单位,与这个单位没有了经济关系,如果进行处理,实际上是对这个单位…  相似文献   

2.
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办、国办发布了两个暂行规定。各地在具体执行两个暂行规定,特别是在领导干部离任前后所应用的审计方式不尽一致,使得审计的效果和作用也不尽相同。一、离任审计的几种方式。目前,各地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采取的工作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组织部门有调整领导的意向,要求审计机关对该领导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组织部门根据审计等情况再对干部做出安排使用,即“先审计、后安排”的方式;二是组织部门已决定领导干部离任并通知领导干部本人,此时领导干部的经济处置权尚未解除,要求审计机关对其任期内的…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时效性不强,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带来不利影响 按照《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先审计后离任。但在具体操作上,“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贯彻落实,大部分的经济责任审计还是摆脱不了“先离任、后审计”的格局。经过审计部门的多方努力,虽然推行了任中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4.
1.含义和内容有差别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接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政策对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 离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由于提升、平调、免职、离退休等原因离开现任职务时对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等情况进行的审计。 2.审计的原因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为了确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状况而进行的审计。 而离任审计只是由于领导干部缘于各种原因要离开现任领导…  相似文献   

5.
一、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重离任审计,轻现职审计。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大多以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主。企业领导离任后,人事部门都要委托内审部门对其进行审计,通过内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对离任领导任期内的工作业绩作一个总结,同时也为划分前任领导和后任领导的经济责任提供依据。而现职审计覆盖面较窄,人事部门较少委托内审部门对现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内审部门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时,也较少安排现职审计项目。 2.离任审计时间上的滞后性。从实际操作情况看,绝大多数离任审计项目几乎都是先离任,后审计,“先离后审”、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局对本区部分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开展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离任审计),由于采取先离任后审计的方法。我们感到存在以下弊病: 一、弱化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以下简称“两办”)下发的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作为一项制度,”两办”的两个暂行规定均在第四条明示了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这条原则不仅起到对离任者事先监督、管理的作用,同时在事后对离任者的调、免、辞、退等事项发挥着承上后下的作用。但由于审计滞后,就弱化了对离任者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对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以下简称离任审计 ),是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它扩大了政府审计领域,给我国审计史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一、基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主要特点   一是以“人” 为中心的审计。与常规审计不同,离任审计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个人的,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分清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责任,准确评定领导干部个人的政绩和廉洁自律情况,最终形成书面的审计报告和个人鉴定材料,为有关部门考核任免干部提供合理、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8.
高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促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严格履行经济责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经济活动中的业绩以及对存在问题应负的责任。随着高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开展普及,领导干部的不同变动,对离任审计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离退休的,可主要审计其在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对于领导干部届满、调动、任免等情况,除传统意义上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外,还应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管理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相结合,综合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领导能力、管理水平,给予被审计人员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校组织人事部门提供考察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朱泓 《现代审计》2013,(3):20-21
一、正视区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有待转变。个别区县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仍采用“先离任后审计”的审计模式.干部管理部门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贯穿于干部监督管理中.评价和任用干部时只是委托审计机关走走行式而已.有的干部已被提拔任用后.才委托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房冰  张健 《山东审计》2000,(4):17-18
企业内审开展离任审计是在厂长(经理)领导下,对企业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的任期终结审计。搞好中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对于正确评价企业中层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营业绩,促使企业中层领导人员廉洁勤政,全面履行职责,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严格离任审计程序企业中层领导人员离任审计应遵循“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企业中层领导人员离任审计事项首先由企业决策层决定立项,由企业厂长(经理)向企业内审部门下达审计指令,企业内审部门接受审计指令后,编制离任审计工作方案,并报经厂长(经理)批…  相似文献   

11.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以来,具体操作遇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审计效果。为此,本文就如何解决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执行制度不严按规定,企业厂长(经理)在离任时,应先审计后离任,以考核该厂长(经理)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干部管理部门根据审计结果研究、决定该厂长(经理)的使用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突出表现:一是先离任后审计。目前,相当一部分单位的厂长(经理)离任时,不是及时进行离任审计,而是先任其它职务,后进行离任…  相似文献   

12.
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为两个暂行规定)的工作中,特别是“两个暂行规定”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本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的要求,作为审计机关怎样做好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表述,是关系到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审计人员撰写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报告的难点所在。 一、审计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  相似文献   

13.
目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已经大面积地铺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有关的审计程序、审计规范和方法仍在逐步探索之中,各地做法不统一,本文就实际工作出现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一、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按照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其目的之一可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依据,而实际是先离任后审计,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已重新任命,并且得到提拔重用后再进行审计,这样就很难达到审计目的,事后离任审计就流于形式。这种审计虽然也能发现某些领导人任期内存在的重大虚假问题,但都难以追究,使离任审计工作成了“马后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先审计后离任则能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第一,先审计后离任,便于离任人与所在单位配合审计工作,有利于准确及时提供所需资料,做好财产物资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及时解答审计疑问,可在规定的审计时间顺利完成任务。第二,先审计后离任便于组织部门及时了解干部,更好地使用安排干部。因此,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不经审计,干部就不能提拔任用;不经审计,干部就不能办理手续;不经审计,干部就没有评先评优的资格。二、解决审计...  相似文献   

14.
在对行政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任期责任评价问题上,在过去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如今,钟祥市打破了这一框框,大胆吸收审计部门对法人任期责任进行审计和评价。并出台了《钟祥市干部离任审计暂行规定》,以市长令下发全市执行。这一举措,对强化法人的任期责任和经营管理,促进干部廉政建设和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明确离任审计的对象、时间和任务分工。1.离任审计的对象。主要是指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一把手,事业单位法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金控投的股份制  相似文献   

15.
从2003年中央五部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关于党政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以来,各级审计机关深入贯彻《关于党政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十六字方针,经过近10年来的努力,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在审计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就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施“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结合多年来在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历,谈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更好地改变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先离后审”,审计职能弱化的问题,最近,烟台市牟平区委组织部、牟平区审计局共同制发了《关于结合干部考察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审计机关以“经济警察”的身份首次参与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考察中,从而较好地实现了领导干部任职期内审计和离任审计的有机结合,也为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和评价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以前,该局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多是领导干部已经离任变动情况下类似“秋后算账”式的。若查出小问题,原任领导无关痛痒;查出大问题则会一下子断送一名干部的政治生命。无论从干部监督约束,还是从干部培养保护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唐山市审计机关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部署下 ,依据《关于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 ,从1998年以来 ,在15个县(市)、区共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378项 ,审计经济责任人400人。其中党政领导303人 ,企业领导97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在过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 ,较好地解决了过去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先提后审”、“先离后审”、“不离不审”等考察、使用干部的弊病 ,强化了监督职能 ,使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使用、管理、监督更有科学性。迁西…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领导干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各地党政领导和干部管理部门的领导所认识。并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被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审计任务。然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应用还不甚理想,与干部管理部门领导的初衷还有一定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先离任后审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先离任后审计,说明有关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并不需以审计结果为依据,只是赶赶时髦或做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 8 0年代末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以下简称离任审计 )以来 ,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 ,离任审计已从探寻、摸索阶段 ,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但在离任审计的实践中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值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两个暂行规定 )实施之际 ,笔者通过学习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离任审计的实践 ,谈谈离任审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 审计安排要注意计…  相似文献   

20.
周英 《浙江审计》2004,(10):36-36
杭州市园林物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自1995年开始在系统内推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在对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不仅为上级主管部门全面考核干部提供了依据,也提高了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规范经济管理、勤政廉政的能力。但是,在审计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审计人员的配备与审计业务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领导干部先离任后审计,大大削弱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