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凌永权教授的介绍页面上,有一点与众不同。科研方向一栏他正式地分成两部分加以说明:"我的主要理论科研方向"和"我的主要应用科研方向"。这不仅体现出他在科研方向把握上"两手抓"的特点,也是他从事科研多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动力源。凌永权出生香港,1994年到2003年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攻读了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研究生学  相似文献   

2.
创新与发展,是他科研价值的不懈追求;造福人类,是他科研探索的终极目标。他以对科研的热爱和对创新的追逐,来履行一位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职责。薄涵亮教授,让核能源走向现实,让创新的智慧服务人类;用"心"诠释科研的魅力,用"心"谱写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在科研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他也从来没有退缩过。长期以来,他坚持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科研蓝天。他,就是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许一丰。他以植物分子遗传学、植物逆境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凭着自己独到的发现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受到了科研界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他曾说"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身体力行的证明了这一点;他不注重外表,却总在科研创新上追求完美,甚至做到极致;他淡泊名利,多年来潜心于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他就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刘先林院士。  相似文献   

5.
<正>1998年,李锂从四川盆地的浓雾中走出,开始适应深圳亚热带的刺眼阳光。但是他的技术之根乃至现在的原料最大基地,依旧在那片"天府之国"。此前的10年,他与科研伙伴们在川渝埋头于从猪小肠提取肝素钠的科研,在天晴的时候可以仰头看见白云。穿越艰难的蜀道,他又在21世纪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6.
高丽娜 《宁波通讯》2014,(17):82-82
<正>这是一位父亲赠给女儿的新婚礼物。在准备这份礼物前,他秘而不宣。他精心整理几年来自己的博客日志,于内容,丝毫不改,力求保持心境的真实。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要在文字上争什么长短,也不在于谋篇布局比什么技巧,更不因为所谓的"厚度"和"深度"专门引经据典。他只是想告诉女儿,他们这辈人经历过什么,有过怎样的憧憬,经过怎样的磨炼。——赵淑萍(宁波作家)  相似文献   

7.
刘江虹 《魅力中国》2009,(19):118-118
十九世纪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程,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试行了几个年头,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我也有过彷徨,有过无助,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我发现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  相似文献   

8.
画坛奇才张朝翔,笔名野风,号称"野风派",乃中国画坛一大怪杰."野风派",顾名思义,是说张朝翔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山村野莽,是野山、野水、野风、野草、野情、野趣培育了他,"野"指的是客观世界;"风"指的是精神世界.在长达30多年的艺术道路上,以"抒野风之情,展大野之美"为创作主题反映时代新气息.多年来,他不离乡土,深人生活,走过终南、秦岭,去过四川九寨沟,到过青海湖、塔儿寺,翻越过新疆天山、草原,并远去西藏拉萨,近些年又跨越太平洋去过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大自然熏陶了他,大千世界锻炼了他,因而他的艺术创作思路宽阔、豪放、创作出构图新颖的"野风系列",形成一种独特艺术风格的"野风精神".这是全国人大副委长田纪云同志1994年对他作品的评价.他在艺术事业上追求"野风精神",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即体现了大自然雄浑磅礴之气,又反映了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科研的道路上不辱使命,牢记初心,推动科研的进步和发展,是每个科研人士的任务。只有心怀梦想,奋力拼搏,才能走出一条坚定踏实的科研路,为自己的科研人生放飞飞翔的翅膀。2017年成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百人计划"特聘专家的魏春海教授,就是这样严谨勤奋的科研人士。在长期的科研中,他积极努力,顽强拼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了自己的科研梦想。  相似文献   

10.
一位年过75岁、经历过人生大悲大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每天仍然工作到深夜12点,为的是要在中国实现超声电机产业化。他带领他的团队,不仅要把更多超声电机应用到我国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人造卫星、医疗器械、汽车工程、通讯等高端装备上,还要把大量的超声电机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他的超声电机"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正>湖北省房县张先忠,从小立志要为乡亲们探索出一条致富路,虽曾做过18年的高中生物教师,但他选择放下"铁饭碗",毅然走上了科研创业之路。如今,他不仅身兼多职,是房县方兴农业贸易开发公司法人,房县炎帝仙草黄酒厂法人,房县野人谷镇神农峡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神农架红豆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神农架林区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负责人,更是当地无人不知的富民强县的科技带头人。多年来,张先忠在神农架书写着他的传奇人生,他曾穿越神农架原始大森林,研究适应野生天麻生长的环境,开发了天麻二季栽培技术;之后,他研发了神农5号花菇棒木代料两用菌株、坑道栽培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身在国外,还是归国科研,他始终都保持着对科研事业的一片热忱。为了探寻科研的真谛,揭开科研的奥秘,他勤奋不懈,努力拼搏,奋勇前进,坚持着自己一心为科研的美丽梦想,实现着自己宝贵的人生价值。他,就是我国第十三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严俊峰博士。近年来,他执着于自由聚合方法学研究、半导体纳米晶材料的合成修饰和光电转换等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专长,收到了良好的科研效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  相似文献   

13.
钟治晖教授专注慢跑已经近5年时间,从最初的非常吃力,到坚持后的五公里、十公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他的跑步"里程"在持续延伸。这期间,他跑步途经的周边,新建的公园越来越多,跑步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今已蔚然成为一道风景。恰如在科研和产业化的道路上,他只选取新药创制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正他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以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行走在生命医学的最前沿;他耕耘不止、精勤不倦,用济世情怀印证着一名优秀医学科研工作者所秉承的价值取向;他矢志不渝,心怀家国,用"恒求必得乃仁杰"的坚强意志追寻着最尖端的医疗技术。他就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詹显全教授。执牛耳者居安思危华西医科大学,是最早被列入国家"211工程"  相似文献   

15.
国平  晓梅 《东北之窗》2008,(2):68-69
高东升,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怪人":他是个平民百姓,却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有着不错的交情;他应邀访问过美、日、韩、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电视台、《华盛顿邮报》、BBC等众多国际知名媒体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他年纪轻轻,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西方艺术界称他是——  相似文献   

16.
漏斗和玉米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着反问我:"我为什么要不开心  相似文献   

17.
朱郑汇 《中国西部》2014,(36):120-121
<正>今年4月,乡村教师吴再柱的力作《乡村教师突围》新鲜出炉了。在此之前,吴老师曾就书稿事宜,和我有过沟通,因此我应该算得上是此书的第一读者。享有此"殊荣"的我,对该书似乎更有发言权,也应该有更多的话可说。我早在2010年《致柱子老师》的博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柱子老师,是很早就认识的。只不过都是远远地,仰视他:我是选手,他是评委,审视着我;他是楷模,我是微尘,指引着我。偶进他的博客,他的勤耕,让我动容;他的成就,让我瞩目。"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一生只为科研活着的人,他的成果已获得国际认可。如今,他的成果将驶向海峡两岸,希望两岸的科技工作者能互相学习。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科学家董德周。在研究"四色猜想"过程中,他严格按照"四色猜想"定义的要求,即"任何平面和球面地图,要求相邻国家或地区用不同颜色着色,最多只需要四种颜色就够了",在1997年完成了《四色定理普遍地证明》的全  相似文献   

19.
<正>他扎根科研,积极服务农业发展,是科技人员的一面旗;他鞠躬尽瘁,献身祖国教育事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教育专家;他甘于奉献,立志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共产党员。他就是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必湖,他是发现野生稻雄花不育株——"野败"的第一人,为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  相似文献   

20.
正对科研的无比热爱,铸就了他的满腔热情;对科研的坚定执着,成就了他的事业追求。在砥砺前行的路途中,他不停地探索着科研的奥秘,追求着科研的真谛。正是他的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推动他在科研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他,就是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沈建良。为了推动科研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他痴心于科研,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出了一方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