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自2010年Apple推出iPad,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平板电脑兴起后,台湾各家电脑业者纷纷看好该市场,相继推出各自相关的产品,使平板电脑成为电脑制造业最亮眼的明星。据研调机构Canalys预估,2014年后平板电脑将占据所有终端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50%的出货量。PC出货量逐年递减个人电脑2013年出货量明显下滑,虽然发展中国家PC出货量仍高  相似文献   

2.
今年亚太个人电脑市场增长近25%据《商业时报》报道,亚太地区个人电脑市场1995年将增长24.3%,电脑销量达666万台。中国、泰国及马来西亚购买个人电脑的数目激增,中国购买个人电脑首次突破一百万台。据该报道说中国的个人电脑市场将较上年增长六成,泰国...  相似文献   

3.
据外电报导,全球个人电脑市场1995年预计将达2853亿美元。今年与去年相比,将有13.6%的增长。美国市场1995年预计将达866亿美元。虽然美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1/3,然而与去年相比,仅将增长3.1%,许多产品分析家认为,美国个人电脑去年有些过热,今年却会有所冷却,部分原因是一些人在等待95WINDOW(视窗系统)的出现,另外也是由于膝上及桌上型电脑市场增长有限。 今年个人电脑市场的表现,将主要取决于精巧型便携式电脑的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4.
据《印度尼西亚商报》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印尼市场的个人电脑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93%,达到了8.3万台,其中台式电脑占绝大部分。印尼国际数字公司市场分析家久纳迪·阿里斯说,居个人电脑销量前三位的是宏、康柏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但他同时说,今年第一季度个人电脑的销量略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8.9万台。他说,台式电脑仍占据印尼市场92%的份额,今年第一季度销量为7.82万台,笔记本电脑占7%,销量为6000台。另外,印尼的摩托车汽车市场今年来已开始好转。印尼阿斯特拉国际公司负责人阿米努丁近日说,今年印尼的摩…  相似文献   

5.
经贸快讯     
越南个人电脑市场今年将大幅增长国际数据集团的资料显示 ,越南1999年约销售了11.5万台个人电脑 ,较1998年增加17 % ,预计今年市场将激增20%~23 % ,约达13万~14万台。以越南目前电脑消费需求年增长30 %~40%的发展趋势来看 ,估计2004年该国个人电脑销售量将达40万台 ,越南本土组装产品约占65 % ,其余35 %需依赖进口。 (新 )印尼经济有很大进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 ,印度尼西亚经济在亚洲金融风暴后取得了“很大进步”。该组织说 ,尽管存在由前政府留下的深刻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 ,但印度尼西亚经济…  相似文献   

6.
光电·资讯2003年宏?电脑销量将达200万台宏?与鸿海在桌上电脑领域,携手合作进入欧洲市场,全年出货量将超过百万台。2002年宏?桌上电脑销量达110万台。2003年在欧洲、祖国大陆、亚太区供应厂商协助下,宏?将扩大市场占有率,销量将达200万台,鸿海将成为宏?桌上电脑最大供应商。纬创将在昆山设“Campus”园区扩大祖国大陆经营规模纬创集团今年第三季度将在昆山设立“Campus”园区,准备在2004年争取实现PC(个人电脑)系统出货量第一,跻身NB(笔记本电脑)全球前两大厂商。纬创集团已跻身台湾十大信息制造业,今年营收将重返4亿元营收俱乐部。纬创…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电脑的诞生、价格的下降以及软件的增多,使今后几年个人电脑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个人电脑年销量将超过1亿台,比1994年的4425万台增长1倍以上,产值亦将由1994年的950亿美元增至1850亿美元。个人电脑相关行业,包括半导体制造业、应用软件及电脑咨询服务业等将随之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就象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所说的那样,一场信息革命开始了.做为这场革命的主角,电脑正在以不可逆转的趋势进入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电脑在数值计算、信息管理、信息交换、过程控制和辅助工程方面得到越来越深入的应用.在信息革命才刚萌芽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如果失去了电脑,世界将会怎样?想玩冲浪就必须了解冲浪板;想冲击电脑时代的浪潮,那么了解电脑就很必须.目前电脑分成四类: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机.目前一般人们所谈论的“电脑”实际上是指微机,微机也叫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OTER).自从蓝色巨人IBM在1981年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之后,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PC产业,因为IBM为其个人电脑选择了微软的DOS和英特尔的8008.直接地使得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和英特尔的CPV硬件成为PC产业的标准.目前,视窗和奔腾芯片结合的wintel构占据了80%以上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
【美国《商业周刊》4月2日】曾几何时,中国的电脑市场是本国制造商的天下。如今这里成为全球个人电脑竞争中的重要战场,美国知名电脑品牌(诸如惠普和戴尔)正在扩大它们的阵地。  相似文献   

10.
大有发展前途的电脑垃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电脑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可说是一日千里。据统计,一台个人电脑在出厂12个月后就落伍于时代了。在美国这个电脑最先进发达的国家里,每年销售的个人电脑有40%是用来淘汰那些过时产品的。淘汰下来的电脑正在日益增多。英国今年淘汰下来的个人电脑据说拥有150万...  相似文献   

11.
正也许现在断言个人电脑市场已死,还为时过早,办公和商务市场仍有希望。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盖特纳(Gartner)于1月9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全球个人电脑(PC)销售市场在2013年中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下滑,但这使其获得了在未来取得改善的机会。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个人电脑销售量比2012年下滑了10%,至3.16亿台。这一销售量数字与2009年持平,但降幅则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在市场  相似文献   

12.
王卓 《北方经济》2010,(8):33-35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脑生产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随着电脑开发市场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个人电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给电脑生产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各个电脑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就使得生产商需要选择较好的竞争手段来稳定市场份额。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脑生产商如何通过广告与售后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从而通过选择最优的策略在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5,(6):44-45
中国联想(Lenovo)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交易昨天变得不确定。美国国会共和党议员警告说,该交易可能威胁美国的安全利益。联想是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  相似文献   

14.
上网本,一个被称为"技术上倒退"的非主流个人电脑,在"过冬"的大环境下,成为2008年电脑市场上唯一抢眼的热炒概念。在各大品牌电脑巨头们"欲作还休"的缓慢反应下,上网本成为了山寨厂商们继山寨手机之后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5.
日本电子计算机的综合杂志《日经计算机》最近对今后二年日本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市场进行了预测。根据该预测,到1988年,日本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销售额将超过74,000亿日元,其中,硬件为45,000多亿日元,软件达到28,000多亿日元。由于情报信息处理服务行业的发展最迅速,日刊称:“‘软件时代’将正式到来”。在情报信息处理市场中,软件开发、编制程序占60%,达到16,000亿日元。在硬件市场中,通用计算机将达到21,000亿日元;办公电脑的增长希望不大,而增加功能应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个人电脑中16位机将成为主要产品,到1987年32位机将扩大市场。届时个人电脑市场将达到6,500亿日元,仅次于通用计算机。  相似文献   

16.
由于技术不断进步,消费者将不再只用手来使用、指挥电脑,而可以用语言、触摸、笔,甚至用表情和姿势对电脑下指令。人与电脑的互动关系将变得更加有趣。今年6月台湾世贸中心举行的国际电脑展中出现的4P、2M和1H等新产品显示了这方面的新趋势。 所谓4P、2M加上1H分别是指威力晶片(Power PC)、奔腾中央处理器和周边零件界面(Pentium PCI)、个人电脑记忆卡标准(PCM-CIA)、随插可用(Plug and Play)、电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的电脑市场随着马来西亚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当地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个人电脑发展尤其突出。该国最大的外资来源是日本和台湾,英国、德国、美国也早就在该国设厂。在马来西亚投资的国际知名电脑及电子公司有:惠普、摩托罗拉、西门子、松下、CEC、P...  相似文献   

18.
据海外新闻媒介报道,新加坡国家电脑局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其国内拥有个人电脑的家庭比率已由1988年的11%上升为现在的36%。显示出新加坡家用电脑市场巨大的商业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上网本,一个被称为“技术上倒退”的非主流个人电脑,在“过冬”的大环境下,成为2008年电脑市场上唯一抢眼的热炒概念,在各大品牌电脑巨头们“欲作还休”的缓慢反应下,上网本成为了山寨厂商们继山寨手机之后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5,(1):31-32
中国的头号电脑集团“联想”公司并购美国电脑首户IBM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而且以偏低于市场估价15亿美元的12亿美元“笋价”成交,且相当部分以“联想”股票支付,出价低于其他几个同行大户,条件颇为不错,这是一个漂亮的买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